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邂逅,和新教育的一个美丽约会(初稿)

(2016-02-28 22:38:39)

邂逅,和新教育的一个美丽约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学生;学校的发展,也得益于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随县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没有县城的新县,全县117所中小学校全部分散在农村。就随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来看,教师老龄化严重,学历层次不一,知识更新滞后,教学方法陈旧。社会期望的高品质教育,学校期待的高升学率,学生对教师职业素养的高要求等都在无形中给教师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深深的“职业倦怠”正严重侵袭越来越多的教师。

如何破解教师职业倦怠感,点燃教师内心的施教热情,为实现教师观念的深层破冰,高瞻远瞩的随县教育局领导通过考察学习寻找到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新教育实验。他们认为新教育实验是撬动农村教育改革的有效方式,是推动农村素质教育的有效平台。

新教育之初体验。意气风发的随县教育人从未停止追寻教育理想的脚步。20107月,随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组织本县20多位青年教师参加第十届石家庄桥西年会,从此拉开了随县新教育实验的序幕。这是随县教育人第一次参加新教育实验的盛会,大家无比激动和兴奋,被新教育的魅力深深折服,被实验学校的热情和执着感染,也被实验学校老师的激情和成长感动。为了让全县更多的教师初步了解新教育实验,2011年春随县教学工作会议上,我们特别邀请焦作市新教育研究室张硕果主任为教师作了一场《走进新教育》的专题报告。会上张硕果主任深入全面的宣讲,得到了教育局党委领导们一致首肯,并以此为契机,局领导明确要求各镇(场)中心学校推行新教育实验。由此,全面吹响随县推行新教育实验的号角。继教学工作会议之后, 321日—25日,县教育局组织15人的随县新教育考察团,5天行程3000多公里,先后到河南焦作市山阳区塔南路小学、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江苏宝应实验小学、海门市实验小学等七所学校考察学习。随后,厉山、三里岗、洪山、吴山、唐镇、小林、高城、殷店、尚市等中心学校也派人组团去外地新教育实验区观摩学习,零距离地接触新教育实验的阶段成果。教研室策划在草店镇中心小学和厉山镇中心小学先后两次举办了新教育实验研讨活动,为全县全面推行新教育造势。自此,全县18个乡镇(场)中心学校纷纷行动起来,到处呈现出 “宣讲新教育、启动新教育、感受新教育、尝试新教育、给力新教育”的新气象。79日—11日,由彭静副局长带队、教研室组织了21名实验教师赴江苏常州参加全国新教育实验高峰论坛。论坛上,随县各实验学校分别就“打造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师生共写随笔”……等六大板块做了经验交流。会后与新教育研究院达成意向协议,申请加盟新教育实验区。为追寻教育的诗意与理想,为坚定心中的信念与梦想,917日—19日,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队,县教育局又组织了27名校长和教师奔赴内蒙古鄂尔多斯参加全国新教育年会,在本次年会上,随县正式成为全国新教育实验第28个实验区,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县级实验区,这标志着我们随县所启动的新教育实验正式步入全国新教育实验行列,随县新教育实验扬帆启航。

新教育之在路上。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随县新教育人有了目标和方向,脚步变得更坚实有力,而随县教育局和教研室更是搭建平台巧借力,多措并举促成长。        

(一)建立“随县教育在线”网站、“与你同行”博客和“随县教育读书会”QQ群等交流平台。 2011928 日“随县教学研究暨随县新教育在线网站”正式开通,这为教师成长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它让许多教师拿起笔重新审视自己,一篇篇教学反思,一个个教学案例,一幕幕教育故事在这里展示、传播、分享。教师们笔耕不辍的激情点燃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职业倦怠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与你同行”博客是随县新教育博客,开通仅半年时间,访问人数就达到四万人次。在这个博客的引领与带动下,全县70%的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专业博客,“布衣天子”“兰庭步月”“蝴蝶梦”“林海雪源”“乐者”等190余名教师的博客如雨后春笋,叙说着精彩的教育故事,分享着成长的幸福历程。一时间随县教育人掀起了建博客、写博的高潮,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写作和专业成长。

(二)成立新教育实验研发共同体。为了充分发挥对新教育实验的凝聚、辐射、指导作用,以县教研室为核心,以各实验学校骨干实验老师为主,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筹建了随县新教育共同体。20111027日,随县教育局组织召开全县新教育实验工作座谈会,来自全县各中心学校的校长代表、实验教师代表共计49人,在主持人激情幽默的主持下,大家围座在一起共同分享实验收获,共同研讨实验方向和深入推进实验的策略。座谈会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教体艺厅【20114号)文件精神,大家一致认为随县新教育实验要因地制宜,应主要做好书香校园建设、理想课堂研究、儿童阶梯阅读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四个方面的工作。会上大家还大胆提出了“炎帝神农”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课题实验项目。最后大家达成共识:瞄准“朝向随县本土化”的实验研究方向,选取“提升平台、细化项目、组建共同体,让新教育实验的诸多内容项目化,让项目课题化,再让课题课程化,最终实现项目特色化”的推进方式和策略,最终确定“儿童课程研发共同体”“理想课堂研发共同体”和“炎帝神农文化课程研发共同体”三大共同体。共同体的成立极大的加强了实验区实验项目的交流与指导,真正成为实验工作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此次座谈会是随县新教育历程上的重要里程碑,有了方向和目标,行动的脚步会坚定。继座谈会后,我们选派了厉山镇中心小学许存老师和环潭镇大碑小学王楚雄老师为代表的“随县实验区儿童阶梯阅读项目组”的6名代表于1113日—14日前往河南焦作参加“晨诵、午读、暮省”儿童课程专题研讨培训会;选派以唐县镇小学张艳梅老师和洪山镇小学张红梅老师为代表的“随县实验区缔造完美教室项目组”的10名代表于1125日—26日前往江苏海门参加“缔造完美教室”专题研讨会。

(三)加大本土培训力度。在新教育实验每个实验项目实施之前,随县教研室、新教育研究室都精心组织随县新教育的“榜样教师”对实验教师进行相关理论通知培训。①利用假期教师集中培训时间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使教师了解实验项目,明确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为项目的全面健康推广奠定基础;②利用座谈会及时总结经验、分享成果,共同提高。20113月在随县草店镇小举办随县首届新教育研讨会,4月在随州神农大剧院举办了省内外参会人员达1200余人规模的第二届教育论坛,5月在随县厉山镇小举办随县第二届新教育研讨会暨厉山镇小首届新教育论坛等;③利用一节节鲜活生动的精品课例对项目组老师进行培训,引导教师步入正规,解决了教师在晨诵、绘本课、经典共读、理想课堂构建等实验项目中遇到的问题。

(四)借力“比访”和“唱跳”活动,成功举办随县首届新教育开放周。201112月,围绕省教育厅开展的“比教学、访万家”“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和“新教育、新课堂”三个主题,我们选取了吴山镇中心学校、均川镇中心学校、三里岗中心小学、洪山镇中心小学、环潭镇中心学校、小林镇中心学校等13所学校承担了此次开放周活动。教育局机关领导、所有工作人员及局二级单位负责人应邀莅临各开放日学校观摩指导,开放周吸引了焦作、枣阳、曾都、随州开发区、大洪山风景区等县内外近两千人次前来观摩,多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

新教育人坚信“只要上路,总会遇到庆典”,践行新教育一年来,随县教育悄然发生着改变:学生——快乐成长:晨诵、午读、暮省已渐成孩子们的生活常态;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看网、写作已渐成教师们的生活方式;课堂——回归本真:有效、高效、轻松、快乐已渐成师生共筑的理想;学校——浸润书香:花园、乐园、书香、墨香已渐成校长们追求的卓越。

新教育之深推进。随县新教育虽刚刚起步,但随县新教育特色已初露尖尖角。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要把随县新教育向纵深推进,还需要我们有犟龟般的执着和坚持。20122月,随县举办“理想课堂校长论坛”和“实验老师成长论坛”。 全国新教育研究院卢志文院长全程参与其中,他在论坛会上号召随县新教育人 “要做一个放风筝的人,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为把随县新教育做实做强做好,我们把专业成长上有进步、有思想、有故事、有行动的部分教师组织起来,组建“工作室”和“项目共同体”,走一条“允许一部分教师先成长起来的”发展之路。实现核心成员优先发展的策略,以此带动全县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我们成立了“随县新教育实验工作室”,创建了随县新教育实验工作电子简报,整体推进新教育实验。各镇(场)中心学校立足实际,相应成立了新教育工作室,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把新教育实验纳入学校工作考核范畴。我们同时确定了新教育实验项目推进共同体7个:①“比教学”构筑学习型理想课堂,②“访万家”共建家校一体化教育,③教师专业发展,④学生体育艺术“2+1”,⑤完美教室与书香校园,⑥阅读伴我成长,⑦好习惯成就梦想。每个项目都确定了核心学校、核心成员,全县共确立了核心学校81所、核心成员100多名,组成了7个项目共同体研究团队,赋予新教育实验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全国新教育研究院特地为随县新教育实验区在《新教育》报第41期中作了专题报道,认为新教育实验工作起点高,收效好。新教育重在“唤醒”,如何激发教师心灵原始的热望,最大化的释放老师“自我发展需求”,我们采取搭建平台、课堂建构和专业阅读等形式促使“一部分教师先成长起来”,使他们搭乘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一)搭建平台。搭建区域协作平台,均衡教学教研协作区资源。以“新教育”项目共同体为主线,围绕一线老师进行。真正实现了一线教师与局领导和有思想的专家、校长面对面的倾心交流和碰撞。落实教学教研协作区活动,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搭建专业论坛平台,与专家对话“面对面”。专业论坛,是一个思想交流、沟通、碰撞、质疑、反思的舞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每年的全县教育教学工作会议都以论坛的形式来组织,并邀请多位专家作报告。先后有卢志文、王敏勤、陈雨亭等全国知名专家来我县参加论坛。从师生成长故事、畅享幸福的教育生活、缔造完美教室、建设教师专业成长通道等方面进行深度的互动交流,也成为我县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抹亮色。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卢志文评价说:专业论坛规模大、内容多、影响远,具备省级水平,必将载入随县教育史册。搭建博客巡航平台,实现海量教育信息的内化吸收。博客是自己储存和呈现思想、心情、成长、价值取向等最宏大的网络平台。它是网络时代信息化下的产物,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交流空间。目前正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重要技术力量和人文环境,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组建了随县教育博客圈,这个圈子以燎原之势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许多教师的博客都聚焦着随县教育专业发展的人气和文脉,为专业成长聚力。搭建“开放周”平台,阶段性的进行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与检验。20121121日—24日,随县举行第二届新教育开放周。这次开放周规模达到3000多人,有十多县市参加,影响力深远。开放周期间,我们特别邀请了海门市的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俞玉萍和全国新教育领军人物倪颖娟给与会教师作精彩报告。以“开放周”活动推动教师全员培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交流平台,打造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是我县在教师专业成长方向首创的一项较有影响力的举措。

(二)课堂建构。针对教师“教而厌,诲而倦”的倦怠心理,随县站在理想的高度提出“学习型理想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使课堂成为教师信仰的主阵地。我们主张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兼收并蓄,既要学习借鉴,又要敢于创新,提炼出适合本校实情的课堂模式。厉山中心学校“三——162”理想课堂模式、以“立体合作、多维展示”的厉山三中的“立体合作”课堂模式、以知识树绘制课堂脉络的高城中心学校的“知识树”课堂模式,万和中心学校“15+30”课堂模式,小林中心学校“1236”课堂教学模式等学习型理想课堂在随县教育大地上生根吐芽并吐出娇人的花蕾。

(三)专业阅读。我们倡导教师们把心静下来,把书捧起来,在书中与大师对话,与大师心灵沟通。阅读后的交流和碰撞是磨砺思想、提升素养的关键。我们组建的“随县教育读书会QQ群”这种专业阅读交流平台在湖北尚属首创。大家定期在群里相聚、交流,交流的主题有“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晒晒我的寒假读书计划”“新教育实验深入推进的策略建议”“好习惯成就梦想”等,这个网络平台有力的助推了随县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引路护航。

从活动到展示,从课堂到阅读,与新教育携手同行如同在春之牧野。教师专业成长有了一个可以尽情纵身飞翔的平台,一批先行人平台踏上了通往教育峰巅的旅程,每一粒新教育的种子,犹如深海里的一粒珍珠,赋予了生命的特别意义。20127月在山东临淄召开的全国新教育年会上,随县六所实验学校、十八位实验老师获得全国新教育研究院的表彰。

新教育之新态势。201334,全县教学工作会在三里岗中学召开,全上对新教育实验初步形成的七大推动(研究)项目和四大推进(学习)共同体给予肯定。随县教育人在教学教研中探索,勇于实践,已初步呈现也随县教学教研的两大生态——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和学校课改发展的“三课态势”。      

(一)契合教师内心发展需要的专业成长之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阅读——可以让教师远离浮躁。2011年我们邀请中国教育报2010年度全国“十大读书人物”张硕果来随县作报告,倡导全县教师专业阅读学生阶梯阅读;2012年我们大力推动“书香校园”建设,举行“十大书香校园”评选活动;201311月,我们邀请儿童作家、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人物”童喜喜、新教育实验“十大完美教室缔造者”蓝玫老师到随县讲述她们自身阅读经历,激发教师读书热情。同时,组织评选“教师读书之星”,向全县中小学校推荐基础阅读书目,倡导学校向教师赠书;我们与新华书店联合选购大量书籍,举办“读书漂流”活动;每学年开展两次“共读一本书”活动,来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写作——可以让教师学会思考学会反思,一个不能写作的教师永远不能成为一个教育家。全县共创办“随县教育在线”《随县教学与研究》等各级各类网站、专刊27个,为广大老师提供发表论文、案例、反思和教育叙事的平台,鼓励教师建博客1763个,写博文数不胜数。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共同体——可以让具有相同尺码的人抱团取暖。2013年各中心学校组建网络教研团队,每周两次集中交流,“相约星期一,相聚星期四”已成为随县校长和教师们的“节日盛典”。2013年我们组建了“随县名师工作室”,依托每学科带头人+专兼职教研员+骨干教师+获省奖教师+待培教师,开展团队研课、磨课和送课活动。20133月,我县继成立随县教育协作区研训共同体和随县新教育学习共同体之后,又组建了初中校长和小学校长两个学习共同体,每周一下午相约QQ群,每学期共读一本书,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沙龙,让他们与教育理想者结缘,与新教育追梦人同行。

教师成长的“三专模式”让随县老师们学会了读书,爱上了写作,破解了教师们的职业倦怠,引领着老师享受教育生活带来的职业幸福。

(二)形成一条与学校内涵发展相符、与课改轨迹相合的“三课”之路——课堂改革、课题研究、课程研发。随县自成立以来,我们先后借力:王敏勤教授2010年来随的“课堂效率五大方略”、2011年启动“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和省教育厅的“课内比教学”和2012年“课堂效率年”,初步打造出带有区域特色的、符合新课改理念和具备新教育实验标识的“随县学习型理想课堂”。2013年我们将着力将这种理想型课堂的朝向引领回归到常态课堂中的多种课型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积极有序地指导全县中小学创造条件申报县、市、省、国家级课题。2013年我县已立项的国家级课题有3个、省级课题 20个,市级优秀课题4个、县级课题11个。20137月,全国新教育实验第12次年会在杭州市萧山区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相约古越萧山,研发卓越课程”。参会的70多名随县代表大开眼界,深为震撼。自年会回来后,教研组组织专班分赴各镇(场)中心学校调研、座谈,汇集思想,凝结共识,引领有基础的学校组建专业团队潜心校本研究、开发样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2013112729日, 我们遴选了九所学校,围绕“创新常态课堂、研发校本课程”这个主题,举办了随县第三届新教育实验开放周活动,吸引了黄梅、监利、襄城、老河口等县内外教育同仁2700余次前来观摩指导,其中,殷店镇的空竹课程、绳操课程,小林镇艺术课程等已达到较高水平。尤其是环潭镇涢水小学56岁的王从伦老师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的开发的“石头拼画”课程让与会者叹为观止,他因此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全省十佳班主任。

推进课改的“三课态势”为随县的中小学校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发掘了学生的发展潜能,挖掘了学校的发展潜力,激发了校长特色治校的智慧,点燃教师教书育人的激情,从根本上生成了立德树人的质量品牌。

新教育之大格局。在摸索中践行,在践行中摸索。三年来,随县新教育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实验启动、宣传和研讨,也经历了声势浩大的开放周展示、交流和助推,随县新教育人多了一份淡定,有了一种坚定,他们开始把对新教育的理念和行动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常规和学校发展中,进而形成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开始深度整合新教育实验的内涵元素。2014,新教育实验已成为学校师生生活中一道清新、自然的风景线。

(一)研发卓越课程引领随县中小学校的发展范式悄然发生改变。我县中小学校渐从单纯重视教学质量转向重点关注教育质量,从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到德育课程是学生生命质量的底线。这种悄然变化,正是因为新教育实验的理念和“十大行动”为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注入鲜活的内涵,启迪我县师生心智,拓宽我们的视野。201310月中旬,我们召开了新随县建县以来首届中小学德育工作座谈会,一改过去重说教轻体验的方式,将校园内学生所有喜欢参与的兴趣小组、活动社团提升到课程的高度来开发和开设,围绕德育课程,研发卓越课程。既尊重学生生命成长和差异性,又尊重课程的多样性和体验性;在活动中实施快乐德育,在课程中实现生命成长。在教育局的强力推动下,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有了课程意识,新教育实验行动之“研发卓越课程”有了坚定的支持和明确的切入口。新教育实验的“入学课程、仪式课程、节日课程、班级课程、课本剧”等诸多课程“名花有主”。像跳绳、踢毽、空竹、陀螺、书法、汉字画、韵律操、手语操、经典诗词操、剪纸、石头画、板凳舞、太极拳、跆拳道、花样足球和义阳大鼓等特色活动或课程遍地开花。201412月底,教育局组织开展了“五个十”的评选,其中“十大德育创新项目”和“十大特色项目”的角逐非常激烈,这两类项目研究的最终朝向就是卓越课程。自此,全县中小学纷纷行动起来,以“研发卓越课程”为行动指南,以德育课程为突破口,以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来解决课堂实施中实际问题和困难,从而挖掘学校的发展潜力,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今看来,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发展态势令人欣慰,已悄然促成我县中小学校发展范式的转变。

(二)构建有效框架带动随县中小学校的课堂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随县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现状虽经历了多年国家层面推动,但课程改革仍不容乐观。近几年的新教育实验探索使我们的课堂有了改观;构建理想课堂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课堂建设的理想未来,更让我们明白了课堂建设的具体步骤,为我们的课堂构建出一个有效的框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2014年初全县教学工作会上,我们以行政手段强力推动课堂改革。20145月,我们组织三个小组对全县整体推进课堂改革进行了第一轮督评,以镇(场)中心学校为单位评出ABCD四类等级并公示。2014年底我们虽没有举办新教育实验开放周,但我们组织了内容丰富的“五个十”评选活动,其中包含有整体推进课堂改革年终评估,在全县60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中评选出全县“十大课堂改革模式”。教育局还建立了机关科室和二级单位工作人员到联系点学校听课制度,把每年的五月份作为常态课堂的达标验收月,把十一月份作为精彩课堂的展示交流月,集中进班听课,助推课堂改革。

(三)推动师生阅读,营造书香校园,为随县教育的腾飞插上蕴含文化灵气的隐形翅膀。如何让文化为学校立魂,前些年新教育实验推动并没有引起重视。自2013年来,随县教育局领导明确提出随县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含新教育元素(诸如新教育实验的话语系统、新教育实验的主要内容、新教育实验的主要成果等通识普及情况),并且要使之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得以彰显;明确要求中小学校做实新教育细节,积淀校园主题文化。20148月,在全县中小学校校长星期培训会上,经过大调研、大讨论,大家凝聚共识,将校园文化提升到学校德育、课堂改革同等重要位置,视作驱动随县教育发展的“三驾马车”。围绕校园文化建设,我们选取了两个抓手。一是大力推动师生阅读。2014年,我们牵线搭桥,巧借社会慈善机构和各界人士累计向随县捐书7万多册,惠及62所中小学校,其中新教育研究院新父母研究所童喜喜的“全国百所学校捐书大型公益活动”,我县就有两所学校人选。校长通过小学、初中两个校长学习共同体来推动;老师通过三专共同体以及“相约星期一,相聚星期四”网上读书交流来推进;学生通过“晨诵、午读、暮省”儿童阶梯阅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平台来搭桥。读书正影响、改变、幸福着随县师生。20147月,我县新街镇中心学周纯伊和万福店中心学校霍莉莉两名学生经过全国海选双双走进中央电视台录制“我的一本课外书”节目现场,并获得全国读书少年第36强和第18强的可喜成绩。2014928日,我们向全县中小学发出成立本校读书节的号召。201411月,儿童作家童喜喜再次来到随县为我们作了两场推动阅读的专题报告。2015423日世界读书日,我们组织了近千人在炎帝神农广场举行了“开展经典诵读,打造书香随县”启动仪式,向全县师生发出三条倡议:1、坚持开设晨诵课,吟诵经典。2、尝试开展课本剧,演绎经典。3、推动师生阅读,践行核心价值。二是积极营造书香校园。为了引领随县书香校园建设,深入推行《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我们把928日(孔子诞辰日)为随县“阅读节”,与传承经典、诵读经典相结合,促使孩子们审视课外读物,引发他们对阅读的深层思考,培养孩子的书香气质,促进孩子的快乐成长,大大提升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2015928日,随县教育局联合随州市新华书店在随县三大教育教学协作区(随中、随南、随北)分三个分会场同时举行“神农故里书香少年”评选暨第二届“我的一本课外书”阅读推介活动。推荐会上孩子们用清晰流畅的表述、淡定自若的表现和自信智慧的应答真正诠释了“最是书香能致远”的内涵。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5年来的新教育这颗种子在随县这块教育的沃土上生根、开花,一群拥有相同尺码的同道人且行且思,由起初的步履蹒跚到今天的昂首阔步,由起初的风起云涌到今天的春暖花开。因为随县新教育人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他们愿用行动书写随县教育的神话,用真情打造师生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