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南马都尔遗址

标签:
旅游大洋洲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岛南马都尔遗址 |
2018年的12月3日,我从马绍尔群岛飞到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波纳佩岛,其最主要的目的是来看看这里的世界文化遗产“南马都尔遗址”,在到达波纳佩的第二天(12月4日),自驾来到这里。
南马都尔遗址位于波纳佩岛的东南端泰蒙岛的边缘上,距离波纳佩国际机场只有40多公里,由于限速25英里,开车要走了1个半小时。
导航把我带到遗址的边缘,但已没有路了,在路边的村子里找到一个人给我带路,才顺利找到了去遗址的入口。
把车停放在出口处,交3美元的门票,穿过一公里热带雨林和红树林的小道,沿途路边和水边,到处散落着零散的黑色玄武石石柱,还能看到几处倒塌的石碓,小路的尽头是那保存到最好的一处遗址区:
南特瓦西(Nan Douwas)。
从导游图上(或者空中)能看出南马都尔遗址城池的全貌,遗址区由99座自然和人工岛屿构成,有泻湖和人工运河隔开,岛上有有石宫、寺庙、陵墓和居民区的遗迹,但现在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各个时期大小酋长的陵墓。
这些建筑和陵墓,大多都是用黑色的玄武石堆砌而成。
考古证明,这些都建于公元1200-1500年的绍德雷尔王朝时代,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同上也发现,早在公元前200年左右,这片土地已经为邵德雷尔人所占据。
南马都尔遗址自从被发现至今,就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和难以解开的谜团。
这个遗址在太平洋地区乃至世界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奇迹,它是一个完全由人类建造的庞大的建筑群。
据测算,南马都尔建筑群所用的玄武石柱达100万根之多,每根石柱的重量在5吨到50吨之间不等,如此巨大的建筑工程和沉重的石料,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是怎样完成的是谜团的核心。
错略推算,假设这些石柱的原材料都是从该岛北岸采凿的,经过加工之后再用筏子运到建筑地点,以每天动用1000名精壮劳力从事这项工作来算,光是采石就需要600年。
而运送到目的地并最终完成建筑,总共需要1000年以上时间,况且,在700多年前,即便岛民不眠不休地建造,也难以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建造。
在1995年,探索频道准备拍摄一部关于南马都尔的纪录片时,曾试图运用各种方式运输一块重量一吨以上的石柱,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一位居住于岛屿西北部的法力强大的魔法师应邀而来,帮助他们建造了这座古城。
随着变化多端的神奇声音,他能使这些巨石如鸟儿一般“飞”至建筑工地。
二十世纪初,德国人维克多伯格闯入南马都尔的一座密封的墓室,第二天离奇的死去,更为南马都尔增加了神秘的色彩。
南马都尔最完好的建筑群--南特瓦西(NanDouwas)是建在这个小岛上的大酋长的陵园,这是南马都尔所有陵墓中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
环小岛是运河,要涉水过河才能到小岛上,再由正门进入陵园,陵园有两道高7米多的厚重围墙包括,中间那座低矮的方形建筑应该是陵寝了,绕外围墙一周大约有400多米的样子,围墙的四角都用玄武石柱堆成,其略有上翘的角端,彰显出当地皇家建筑的贵族气派。
除了南特瓦西外,周围的小岛已经看不到比较完整的建筑了,很多倒塌了,还有很多已经被红树林所包围,在红树林高高的树根间,能隐隐看到那黑色的玄武石石条。
国人来密克罗尼西亚旅游比较简单,中国公民可免办签证进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停留30天,只须提供返程机票就可以了。
困难的是航班太少,每周只有UA155由关岛飞来的三个航班,和UA154由夏威夷飞来的三个航班经停波纳佩岛。当然美国签证是必須的!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英语: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FSM),通称密克罗尼西亚,是一个西太平洋岛国,属于加罗林群岛,全国陆地面积702平方公里。
全国有607个岛屿,波纳佩岛为最大的岛屿,首都帕利基尔位于该岛上。
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上原住民(密克罗尼西亚人)约4000年前就在该处生活。
最早到达岛上的欧洲人是西班牙人,时为16世纪,并于1885年被占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被安排给予日本作托管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占领。
1947年,联合国将密克罗尼西亚交美国托管,现今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范围为太平洋群岛托管地六区的其中三区(科斯雷于1977年自波纳佩独立成为第四区)。
1979年,由联合国和美国筹划的“密克罗尼西亚宪法”公投在托管地六区举行(北马里亚纳群岛已于1976年成为美国的自由邦)。
宪法公投在帕劳和马绍尔群岛两区未能通过,剩余四区便组织成为“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1986年11月3日,与美国签订的《自由联合国家条约》正式生效,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获得内政、外交自主权,但国防仍由美国负责(密克罗尼西亚公民也可加入美军)。
1990年12月,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通过了终止托管决议,正式结束了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托管地位,并于1991年9月17日接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