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乌姆赖萨斯考古遗址

标签:
旅游亚洲约旦乌姆赖萨斯考古遗址 |
约旦的乌姆赖萨斯考古遗址,位于死海以东的沙漠里,在约旦首都以南80多公里。
尽管遗址有漂亮的大门和醒目的世界文化遗产标志,可以免费参观, 但这里人迹罕至, 也很少受到旅游者的关注。
进入遗址区,看到的是一片废墟群,遗址区的规模挺大。有小路通往遗址区的各个建筑群的废墟,很多地方被厚厚的沙土覆盖着。
另外在乌姆赖萨斯遗址以北约1英里(1.6公里)处发现了两座方塔,方塔及其相关建筑可能是修道士(即单独在柱子或塔上修炼的苦行者)进行该地区有名的修炼的仅有遗迹。
其中一座方塔建在庭院的中央,毗邻一座小教堂(塔楼教堂),高14米。塔楼顶部是一个房间,可以从南边的一扇门通过一个可拆卸的梯子进入,这是修道士的起居室,另外还建有祷告坛。
方塔的四面雕刻有基督教的符号。方塔屹立不倒,成为拜占庭时期乌姆赖萨斯曾经建立的社会繁荣和作为精神启蒙中心的证据。
资料记载,这里是罗马、拜占庭和早期穆斯林时期(公元3世纪末到9世纪)的遗迹,起初是罗马的一个军营,军营部位比较高,大约有2万平方米的军营没有挖掘,
后来在公元5世纪发展成为一个城镇。
遗址区的左面有一个黄顶的大棚子,那里就是建于公元8世纪的圣史蒂芬教堂。
一个大铁片牌子上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着教堂的名字和建筑的年代。
1200多年过去了,很多马赛克拼图仍鲜艳清晰如初。
有观点认为历史上这个地方即《旧约圣经·耶利米书》中所提到的“美那塔(Mephaat)”居住区。
罗马军方利用这个地点作为战略驻军,但后来又陆续变成基督教徒和伊斯兰居住区。
公元四世纪,随着朝圣者的到来,巴勒斯坦逐渐成为了基督教世界的中心。
公元五世纪,朝圣者数量激增,许多基督徒选择在沙漠中定居,建立修道院,乌姆赖萨斯被改建为一个拥有无数拜占庭式教堂的教会中心。
其中双骏图最为著名,是这片遗址区的招牌。
穆斯林军队在公元634年夏季进入了巴勒斯坦,占领包括加沙地带在内的地中海沿岸地区。
因对拜占庭统治的不满,居住在当地沙漠中说阿拉伯语的部落人员帮助穆斯林征服该地区。
圣地的许多城市向穆斯林军队投降,拜占庭教堂并未立即被改变成清真寺。
但在阿巴斯王朝时期,穆斯林政府积极执行对基督教的限制性法律,拜占庭基督徒建造的许多修道院和教堂最终都被遗弃了或改为了清真寺。
2004年,该遗址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且考古学家评价该遗址保存了罗马、拜占庭和穆斯林早期的多个时期遗迹。
意大利西西里方济会于1986年在该遗址的北端进行了发掘工作,但该地区的大部分地区仍被掩埋在地下。
遗址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圣斯蒂芬教堂的马赛克地板拼图。
教堂于公元785年(1986年以后发现)建成,教堂中保存完好的马赛克地板拼图是约旦最大的马赛克地板拼图。
马赛克地板拼图的中央区块,描绘了狩猎和捕鱼场景;
而另一个区块则展示了该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包括非拉铁非(现:安曼),马德巴,埃斯本韦塔(现:Heshbon),贝伦塔山(现:Ma'an,马安),阿瑞波利斯(现:Ar-Rabba),查拉克·莫阿巴(现:Karak,卡拉克),耶路撒冷,纳布卢斯(旧约圣经中的“示剑”,,凯撒利亚和加沙;马赛克拼图的边框是特别的装饰。
六位马赛克大师参与发掘工作:来自埃斯布斯的斯陶拉希奥斯,尤里米奥斯,埃利亚斯,康斯坦丁努斯,哲曼努斯和阿卜杜拉。
发掘工作还包括了另一座建造时间更早的(公元587年)色鸠斯(Sergius)主教教堂中已损坏的一块马赛克地板拼图。
该遗址包括罗马、拜占庭和早期穆斯林时期(公元3世纪末到9世纪)的遗迹,起初是罗马的一个军营,后来在公元5世纪发展成为一个城镇。面积为150米×150米的军营要塞基本没有挖掘。
另外,还有几个教堂,有些教堂里有保存完好的镶嵌图案地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圣史蒂芬教堂的镶嵌图案地板及其对该地区城镇形象的展示。
两座方塔可能是修道士(即单独在柱子或塔上修炼的苦行者)在该地区进行修炼的仅有遗迹。乌姆赖萨斯考古遗址四周零星地分布着古代的农耕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