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拍: 哈里斯堡

标签:
旅游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 |
哈里斯堡(Harrisburg)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中部城市和州首府,在萨斯奎哈纳河东岸。
它位于宾州中部美国东西海岸的交通要冲,是由东海岸通往中西部各州的重要门户,也是一个纵贯南北、横贯西东的重要贸易口岸,更是美国赖以生存的煤炭、石油、钢铁产销的重要基地,是历史上法、英殖民者与美国争取独立者以及美国内战时期兵家必争之地。
十八世纪初移民,1812年成为州首府。自古即为交通要地。铁路枢纽,并有国际机场。是货物批发、零售中心。
由于古代的交通主要靠特拉华河和俄亥俄河的水路,而这里又临近波多马克河和萨斯奎汉纳河,因此这片区域曾是古代的商人交易通道和休息地。
1608年,英国人约翰·史密斯船长从弗吉尼亚沿河北上,第一次建立了土著人和欧洲人的联系。
14年后,这个据点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占地超过三平方公里的小镇, 这就是哈里斯堡的由来。
1776年美国建立,哈里斯堡归宾夕法尼亚州。1812年十月,哈里斯堡成为宾州的首府。
工业革命之前,哈里斯堡一直是农业田园式小城,农场支撑着城市的经济。1834年,为了贸易的方便,宾夕法尼亚运河修筑,城市被萨斯奎汉纳河和运河夹在中间,形成了长条形。
南北战争时期,哈里斯堡是北方联军的重要据点之一。由于这里是从大西洋海岸到达中部平原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因此这里爆发了激烈的战斗。战斗地点位于市郊的斯伯丁山,也是南北战争中最北的战场。
从费城到匹兹堡的铁路建立,使得哈里斯堡成为地位非常重要的中间站,哈里斯堡进入了最繁荣的时期。
1880年开始,哈里斯堡的郊区开始发展成工人的居住区。由于交通的便利,市郊扩展得很快。
20世纪,随着工业时期的结束,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哈里斯堡的人口开始下降。
二战后,人口曾一度回升,很快又跌落。哈里斯堡的繁华逐渐被费城和匹兹堡取代,变成了默默无闻的小城市。
为了拯救城市,人们展开了城市美化运动,通过各种城市规划来吸引居民。同时各种文艺活动也相继在哈里斯堡展开。然而1972年,飓风引发的洪水严重地打击了哈里斯堡,哈里斯堡最终也没能再度崛起为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