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多黎各的首都圣胡安
(San Juan) 地处加勒比海的战略军事要塞。因其完好地保留了从15世纪至19世纪西班牙所建造的大型海上防御体系,所以在1983年的时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世界遗产”的称号。
波多黎各(Puerto Rico)是美国的海外属地(United State
Unincorporated
Territory),在政治上跟美国保持着一种极特殊的关系。而波多黎各文化在美国本土却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纽约一年一度的“波多黎各日”游行里,曼哈顿被波多黎各人淹没。根据美国政府的统计,生活在纽约市的波多黎各人数量要超过波多黎各的总人口。他们乐天的性格、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和对音乐舞蹈的特殊灵感,都让人着迷。
波多黎各首都圣胡安(San
Juan)国际机场对美国旅客没有过境和海关检查。当地的货币也是美元。机场里到处都是美国国旗,空中飘荡着的雷鬼(Reggae)乐曲和一串串的西班牙语,让人觉得到了迈阿密。
但一离开机场就开始改变了。当出租车穿过圣胡安港区,真正的圣胡安――那座被古城墙护卫着的海上要塞看上去更沧桑,而海边的环城车道又是那么的优美浪漫,它的一侧是被夕阳染红的城堡和房舍,另一侧是托着一轮落日的茫茫大海,这番气象已无法用海阔天空、夕阳无限这些词句来形容了。
跟圣胡安高大的城墙相比,它的城门过于狭小,其实这是古代的要塞建造者们特别设计的结果。他们设计这座城门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抵御海盗和外敌的入侵,没有顾及到几百年后人们会开着汽车出入其间。城内一切立刻变得“历史”起来。举目皆是老房古宅,而狭窄古老的石块路面也让已经极大放慢了速度的汽车一路“咯噔”不止。这些昔日走马车的道路在圣胡安已经不多。为了承载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适应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圣胡安的道路多已现代化了。仅有的一些老街只保存在圣胡安老城之中,禁止机动车通行。
圣胡安有新城、老城之分,新城是波多黎各的政府所在地和一处国际游轮集散码头。城中多是现代化的办公楼,而海岸边旅馆林立、酒吧密布,入夜后灯红酒绿、歌舞喧嚣,凌晨一两点钟时赌场和夜总会门外还是人声鼎沸,好不热闹,确实有迈阿密的精神。可一道城墙隔开了两重天地,老城古意盎然,朴素宁静,有时甚至觉得有点与世隔绝。
清晨,老城的街道上是看不到游客的。只有成群背着大书包的孩子们,一边啃着面包,一边打闹着去上学。跟上学的孩子们擦肩而过的是菜篮子里装满新鲜蔬菜的胖主妇们,也会看见匆匆去上班的人们,但为数不多。烈日当空的正午本地人极少出门。这时满城乱转的都是那些从靠港的邮轮上下来的外国游客,他们大多在天黑前都回到了邮轮上。傍晚时分,老城的街道会再热闹起来,许多小酒吧开张营业,三五成群的男人们在路边上支起小桌玩多米诺骨牌,妇女们推着童车在广场上聊天,小孩子们在各处嬉戏打闹,加勒比舞曲和拉丁情歌回荡在渐渐凉爽的夜空中,这时的老城是当地人的天下。
早在1493年11月,哥伦布率领的远航舰队抵达当时被称为玻瑞肯岛(Boriken
Island)的波多黎各,并受到当地印第安人的款待。印第安人以产自当地河道中的金块为礼物赠予这批远航者。哥伦布一行惊叹于当地的财富,将玻瑞肯岛称为波多黎各(西班牙语意为“财富之港”)。因认识到波多黎各在大西洋航线上的战略地位,哥伦布留下一员随从大将胡安•庞斯•德里昂(Juan
Ponce de Leon)镇守波多黎各。西班牙在波多黎各的殖民史由此拉开帷幕。
在胡安•庞斯•德里昂的苦心经营下,16世纪的波多黎各已成为西班牙在加勒比海中的军事前哨。1512年,圣胡安成为波多黎各首都,这里不仅是西班牙远洋舰队和商船队进入西印度群岛的门户,而且也是从美洲返航的西班牙船队在抵达国门前的最后停靠港。圣胡安扼守着大西洋的战略航道,对西班牙维护其海上霸权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昔日的加勒比海曾是英国、西班牙、荷兰等海上列强争夺的战场,也频频出没着加勒比食人族和大批海盗。为了保护圣胡安这座加勒比海中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天然良港,1539年,西班牙国王下令在圣胡安岛最西端建造要塞——莫罗堡(El
Morro)。1634年,在圣胡安岛的东端又开始建造圣克里斯托佛要塞(Castillo de San
Cristobal)。而高大防御城墙由莫罗堡开始沿南北两侧海岸环绕全岛,最后与圣克里斯托佛要塞的防御体系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海陆防御体系,使圣胡安成为一座固若金汤的海上堡垒。迄今为止,她是美国本土和属地中惟一仍由古城墙环绕的城市。
莫罗堡的外形如一个牛头,它建造在圣胡安岛最西侧突出的岩壁上,扼守着进入圣胡安港狭窄的水道。作为圣胡安古城防御系统的代表和加勒比海地区大型的古代堡垒之一,它的外层建有三层高低不一的炮兵阵地,各种规格的古老火炮依旧遗留其间。而整个堡垒的内部构造也很复杂。莫罗堡顶端的炮台上一排锈迹斑斑的铁炮直指茫茫的北大西洋,极目远眺可见远洋巨轮或隐或现在天边的海平面上。城堡的一侧水面是圣胡安湾,水面上航行着几艘货轮;另一侧可见古老的圣胡安海边墓地,而在远处的圣胡安港区的高楼下,一艘巨大的游轮正在离港,缓缓地在港口水域中掉头。
圣胡安庞大而完整的古代军事遗迹告诉我们,当地至今尚存的“聚落氛围”和“小镇风格”源于古代的“要塞体制”。坚固高大的要塞城墙不仅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当地居民也曾以“军属”为多。既然圣胡安古城今天还能保留着四百年前的面貌,这里居民们能沿袭小城人的闲散亲切也便是在情理之中了。
夜色降临后的圣胡安老城是她在一天中最美丽的时刻。虽然环绕古城的大道上有时也会塞车,但夜幕下的老城里还是安静宜人的。明月高照的夜晚,窄窄的老街上,鹅卵石街面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出水洗般的光洁,路边街灯下有纳凉的人们和相互依偎的情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