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纲|文化名流谈《映像》百期卷首语回顾(2012年第5期)
标签:
文化 |
分类: 大家 |
《映像》是一扇窗户,透过这窗户,可以窥见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山西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豪感。
只要降临到一方水土,扑面而来的,就是别无选择的民间乡土文化。这种文化将雅文化溶化在民众中,沟通古今,形成民众耳濡目染的俗文化形态,潜移默化,化为百姓的血肉。
特别应当注意到的是,这种古朴的民间乡土文化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相融合,构成一种更为强大的感染力,这是三晋地域文化的一个十分耀眼的亮点。
正是这一特点,造就了我心仪的赵树理,以及人称“西李马胡孙”的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我的相识。他们在农村土生土长,他们是喝俗文化的奶长大的,所以,他们的作品入耳入脑,为大众喜闻乐见。
难怪赵树理汲取中外各家之长,仍然坚持“山药蛋”派的艺术形式,并乐此不疲。他在三年“困难时期”勇敢地写出《实干家潘永福》,人言啧啧,我访问他,他一边手舞足蹈敲着锣鼓点、唱着上党梆子,一边讲自己在晋东南的所见所闻。
所以,当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空前冲击,文化载体被市场有所消解时,《映像》对于我们搞文学创作的人来说,便成为可资借鉴的艺术窗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