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岭南鸿儒朱次琦在山西的县官生涯

(2018-07-27 16:17:06)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名贤
原创: 夏明亮 

岭南鸿儒朱次琦在山西的县官生涯
朱次琦(1807—1881),字稚圭,广东南海县九江镇(今属佛山市南海区)人,人称九江先生,维新变法领袖康有为的老师,晚清著名学者和教育家。

1908年康有为在《朱九江先生佚文序》一文中写道:“其行如碧霄青天,悬崖峭壁;其德如粹玉馨兰,琴瑟彝鼎;其学如海;其文如山;高远深博,雄健正直。盖国朝二百年来大贤巨儒,未之有比也。”“以躬行为宗,以无欲为尚,气节摩青苍,穷极问学,而以经世救民为归。”现代新儒学大家熊十力赞其“涵养深厚,德性纯懿,潜不遗世,清不绝物,真醇儒也。”可见朱次琦的德才学行,堪称一代师表。

岭南鸿儒朱次琦在山西的县官生涯
朱次琦墨宝——行书八言联   立轴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时年四十岁的朱次琦考中三甲进士,获得知县(相当于今县长)资格,被派往山西候用。他决心做一个不为个人贪财牟利而为百姓尽心办事的好官、清官,为此,他不带眷属,只身赴任。在赴山西之前,他预先向乡人借贷了全部旅费,并将其中一部分存留起来,作为他日回乡之用。在途经直隶省井隆关帝庙的时候,他面对神灵庄严发誓:如果我不追随吴隐之、包拯这样的清官,敢“有载一钱归者,明神殛之”。在山西7年,他忠实履行了自己的誓言,“行者一身,居者一家,”一人居家数千里之外,不取百姓一文,没有为自己谋一点私利。辞官归乡时,不得不典当衣服才凑足了路费。上任前所贷乡人之款,至去世前一年才得以还清。朱次琦“以及物为功,以亡己为大,以无欲为至”的为官之道和“不载晋一钱”之举,与当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官场惯例,形成了天壤之别。

当时的清政府官场,买官卖官之风盛行,人多官位少,如不上下打点,起码要等两三年才能任职试用。但朱次琦认为当官最重要的品格就是清廉,这是他为官的底线,绝不能突破。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君子藏器于身,俟时而动,坚贞之志,有待而行。”在等待任用的日子里,他潜心读书,学习山西方言,了解山西民情民意,广泛搜集关乎民生的“武备、仓储、河渠、地利诸书”,以备后用。三年后才在掌管全省司法刑狱事务的省按察使司谋得一个临时职位。

1852年春,山西北部边民与相邻的蒙古族人发生争端。他们发动突然袭击,造成700余名蒙古人丧生。清政府责令山西派兵镇压边民,朱次琦坚持认为这样做只会导致更大的冲突,使事态更加严重。他奉命北上调停,将杀死蒙民的13个罪魁交由蒙民处置,使蒙古人放弃血洗汉族边民的报复计划。边民冲突调解成功之后不久,清政府下令给朱次琦正式任命,让他赴晋南代理襄陵县令。

到襄陵县还未来得及与原县令交接,朱次琦得知,襄陵县刚刚发生了巨盗越狱逃跑的严重事件。他临急不乱,凭着以前在按察使司的办案经验,迅速探知逃犯去向,三天内将逃犯全部抓获,百姓奔走相告,无不惊叹称奇。到任后,他了解到县域内一些地方狼群成灾,频频咬死人畜,百姓迷信视狼为“神”,不敢击杀,,导致狼灾愈演愈烈。朱次琦首先亲自捣毁祭祀狼神的祠堂,破除百姓对狼的恐惧心理,然后率百姓携带火器直捣狼窝,半月内打死恶狼百余匹,为害多年的狼患渐次灭绝。

困扰襄陵县百姓的另一大祸患是,地处汾河上游的临汾县水霸控制水源,定下霸王条款,强行规定下游的襄陵农民用水浇灌农田必须购买水票,导致很多农田因无法浇灌而大量减产甚至荒废,为此上下游农民连年发生械斗事件。朱次琦深入了解实情后,采取将“地”“粮”“水”三者捆绑为一体的政策,规定“以地随粮,以水随地”,田跟赋税走,水跟田地走,谁以水影响农田耕作,谁就要替农田荒芜的农户纳税。在平息了襄陵县农民的用水纠纷之后,他又把襄陵县内的水渠分成8条支渠,专人管理,保障了全县农田连年稳产高产。老百姓感慨地说,朱知县分水,就像慈祥的老父为儿子们分灶一样,既周详又公平,真是泽周而意厚。

针对过去县衙长期存在的痼疾陋习,朱次琦改革了县衙的办事制度。他通告百姓,凡有事不分时段、不论早晚,随时都可以到县衙门前击鼓,告状不规定程式,书面和口头均可。朱次琦办案从不刑讯逼供,“终日不笞一人”。他处理问题公开及时,发布公告当天就尽人皆知,连不识字的人都能说出一二,被百姓传为美谈。他经常走访民间,解决民间纠纷以说服教育为主,务求使人心悦诚服。他严禁官吏以权谋私,杜绝各种“奉献”,一经发现,均按贪赃论处。他对教育非常重视,亲自为县学学生拟定《读书日程》,免除学生初次见县令的礼金、“犒从金”等,减轻学生负担,并把新规定刻在县学门口,使人人皆知。此外,他劝学积粟,禁敛民财,厉行节约,禁止近亲结婚,移风易俗,一时间,襄陵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祥和气氛。

朱次琦在襄陵县任上施政虽然卓有成效,但官场的黑暗,为官的艰难,使他颇感孤掌难鸣,“幡然有南归著述之思”,于是他毅然“引疾”辞去了在位只有190天的代理知县职务。1853年初,朱次琦辞职的消息一传开,“举邑皇皇,如失慈母”,百姓上书山西巡抚挽留,无奈朱次琦去意已决。朱次琦离开襄陵那天,农民放下耕作,商铺关门歇业,成千上万的百姓自发前来为为民谋事的好县官送行。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簇拥着,朱次琦的马车几乎无法前行。长者手持酒壶酒杯,跪伏道边;百余名县学学生穿戴整齐,跟随着朱次琦的马车。路过一座年久失修的危桥,学生们一起动手,把车子抬了过去。沿途到处是送行的乡民,从襄陵县城到平阳府不过三十里,朱次琦竟整整走了两个昼夜。

在朱次琦离职后的第二年,襄陵百姓集资为他修筑了生祠“朱使君祠”,并为他勒石立碑,名为《平河均修水利之碑铭》。南海籍学者方良秋在《南海明珠·千秋风范》一文中这样评价朱次琦:“历史上为官而被人民立祠纪念的本来就不多,在有生之年即被民众立生祠奉祀的更是凤毛麟角,而为官仅半年即受人民如此之爱戴怀念的可以说是空前绝后。”PICS

选自《映像》2018年第6期,欲知更多内容可购买本期杂志

————————————————————————————————————
如何订购
方法一:邮局订购
               邮发代号  22~204
方法二:直接邮购
地址:太原市桃园北路12号纺织厅大楼318《映像》杂志社
联系电话:吴蓓蓓  18035177263
                   边    杰  18503512722
方法三:在线订购
               添加微信   18503512722
如何投稿
邮箱:sxyx0351@126.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