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展厅|阮章竞诗画山西

标签:
文化图片 |
分类: 映像展厅 |
“漳河水,九十九道弯/层层树,重重山……”作为诗人、画家的阮章竞先生,曾长期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从事文艺工作,1949年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阮章竞在戎马倥偬的岁月,与太行山和山西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1949年后,他曾多次回到太行、回到山西,寻找和看望战争时期共同战斗的乡亲和战友,用诗和画笔记录下了革命老区“旧貌变新颜”的情景。本刊特将阮章竞先生在山西的部分诗画选发于下,希望读者从中能够读出老一辈革命家对山西、对太行山人民的深情,能够从中汲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强大源泉力量。
章竞(1914.1.31-2000.2.11),著名诗人,一生酷爱绘画。广东省中山市沙溪区象角乡人。因家境贫寒,只上过4年半本村小学。13岁起当油漆店学徒,自称“十三岁火头军”。1934年离开家乡到上海,靠画工手艺为生。1935年参加左联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7年北上太行山投入抗日战争。当过抗日游击队指导员、八路军太行山剧团团长;太行文联戏剧部部长、太行区党委文委委员等。1949年后曾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等。其代表作品除长篇叙事诗《漳河水》外,还有长篇小说《霜天》《白丹红》、歌剧剧本《赤叶河》、诗集《霓虹集》《阮章竞诗选》《边关明月胡杨泪》等。他的叙事诗《圈套》曾获冀鲁豫边区诗歌特等奖,童话诗《金色的海螺》获中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一等奖。
塞上重逢(节选)
夜攀太行马岭关,
明月送我出深谷。
专员公署在何处?
万丈岩下农家屋。
进门背包刚放下,
问我麻田赤岸人。
一夜三报敌出城,
秋霜留着马蹄痕。
——选自《阮章竞诗选·新塞外行》
壶
口
仰望黄河天上来,
俯听雷潜河底吼。
流急水怒,泡沫喧腾,
巉岩震动地颤抖。
啊!壶口,壶口,
我惊赞黄河,
撑开群山两边站,
直起身来立着走!
湍急滚滚霍霍流,
一声雷鸣下太空,
隆重长啸万千秋。
啊!壶口,壶口,
黄河不会老,
音响常新不倒喉!
古往今来,
人人都说黄河暴,
我要替黄河说千个否!
水珠如烟,水花如雾,
常呵虹霓罩飞流:
红橙黄绿青蓝紫,
升腾舒卷婀娜轻柔柔。
要说黄河温存少,
请君晴天看壶口!
老记伤痕人易老,
常怕白头偏白头。
啊!壶口,壶口,
万古挫折,哪次曾使黄河瘦?
花岗岩硬水更硬,
镂空穿透磨成球,
风狂雨骤声更壮,
地塌天崩不退休:
直扑孟门出龙门,
长啸过中州,
奔腾向海流!
——选自《晚号集·夏雨秋风录》
骆驼道
清晨进入骆驼道,
霜花缀满路边草。
柿树如火似旧时,
夹道纷洒迎军旗。
请问滹沱河流水,
记得娘子关急催马飞?
一师南向太行山,
日寇八年不敢望西安。
——选自《晚号集·夏雨秋风录》
【题款】
小狼梯古道是在太行山平顺东,险要非常,革命战争时期常走的要道
一九六三年五月重游速写 阮章竞工间操耳
【题款】
【题款】
天宁寺之晨
多谢风雷刷净天,
晨空如蓝绵。
启明星欢笑,
半躲月牙边。
小鸟啾啾两三群,
顷刻千峰被喷成金。
流云舒卷晓风清,
树绿草精神,
前山云婀娜,
含情迎游人。
奋力策杖上青峰,
莫负此良辰,
留下终生恨!
——选自《晚号集·夏雨秋风录》
前一篇:卷首语|杨晓升说《映像》
后一篇:华月秀:把故乡与文化剪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