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_邹士方

王琦(右)与邹士方在王琦作品前合影(2011年6月27日)
2016年12月7日版画大师王琦逝世,享年98岁。
我收藏有版画大师王琦的一件硬笔手札,是他在2003年“非典”之后写给我的:
士方同志:
接来信时,正值北京非典肆虐,百事俱暂告停顿
,故迟至今日始为命将你要的书法作好连同尊稿一并寄上,请收到后来个电话。
我们约有一月余时间俱未出门下楼,一切平安无事。此致
夏祺!
王琦
2003.6.16
王琦先生是我国卓有成就的老一辈画家、美术理论家、教育家、活动家。1937年他在上海美专西洋画系毕业后到武汉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第三厅做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进入延安鲁迅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结业后返回故乡重庆在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主办《战斗美术》杂志,同时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开始木刻创作。又在陶行知主持的育才学校任教。1939年他的作品在重庆举办的“抗敌木刻作品展览会”和在莫斯科举办的“中国抗战美术作品展览会”上展出。后担任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香港“人间画会”理事,被邀为第一届全国文化会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文联荣誉委员,《美术》杂志、《版画》杂志主编。举办个人画展22次,并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和国际性美展。作品为国内外许多博物馆收藏。出版有《王琦版画集》与《新美术论集》《谈绘画》《艺术形式的探索》《论外国画家》《美术笔谈》等著作。1991年荣获中国美协与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1992年获日本创价学会颁发的“富士美术馆荣誉奖”。1995年获法国敬业与成就协会颁发的金质十字奖章。近年获得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联合颁发的“中国美术金彩奖:终生成就奖”。他逝世前任中国美协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和版画院研究员、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炎黄书画院院长。
上世纪80年代我因约稿之事,曾造访过他,他那时住在北京东城西总布胡同51号的四合院里,那个院是中央美院的宿舍,常任侠与他住前院北房,一分为二,艾中信、黎莉莉夫妇则住在后院。王琦先生身材修长,四川口音浓重,待人接物一板一眼。不久我将他提供的版画照片刊发在报上。
十多年之后的2003年2月18日下午我又去北京王府井煤渣胡同9号楼拜访他。与他同一楼层住邻居的还有油画家朱乃正、安玉英夫妇,书法家王镛两家。
当时王琦先生85岁,老伴韦贤81岁。二老精神矍铄,十分健谈。小小的客厅中间墙上是王老所绘的梅花,铁骨铮铮,花枝峭丽,很有版画韵味。两旁分别是王老所书鲁迅和王安石的诗,飞扬灵动,龙腾凤舞。我称赞王老的绘画和书法,王老笑着说:“我至今还没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韦贤师母谈起尘封往事:“我俩儿都是四川人,心直口快,心里存不住事儿。50年代来北京他被打成胡风分子,被批判了几个月。当时美术界只有王琦与胡风有来往。胡风原来是一个头脑很灵活的人,谁想晚年……。我与胡风夫人也很熟。原本是学术上的事儿却成为政治问题,实在不理解。”师母停顿了一下,又感慨地说:“王琦很长时间都是副教授。”王老接过话茬:“启功打成‘右派’前是副教授,平反后很长时间还是副教授,所以他说自己是
‘中学生副教授’”。我说:“王老您精神很好。”王老说:“我主要是心情好,不生气,然后才是合理饮食。我去医院都是一个人去,大夫以为我有人陪呢。”我说您个子很高不像四川人。王老说:“我个儿高,大家说我不像四川人,是山东青岛人。四川人一般个儿矮,不过现在也高了,日本人现在个子也高了。”
小客厅北墙上两幅油画肖像引起我的兴趣,于是向韦贤师母询问。她告诉我这是她的大儿子王炜根据她与王琦五十多年前的两张照片绘成的,当时王琦30岁,夫人28岁。于是我就把王老夫妇与他们的这两幅肖像画拍在一起,两相对照很有意思。从画上可以见到王老夫妇年轻时的风采:王琦风华正茂,夫人端庄秀丽。
同年3月10日我将照片放大送到王老寓中,王老夫妇十分满意。
师母拿出他们的家庭影集让我欣赏,其中不少40年代的黑白片,她说:“这大都是他照的。”她又同我拉家常。师母早年教小学,1949年后一直在中央美院图书馆工作。二老的媒人是音乐家李凌。二老有四个儿子。长子王炜是位版画家,原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工作,那年61岁,已退休。次子王仲也是位版画家又是美术理论家,现任《美术》杂志副社长。三子王侨是工艺美术家,现居美国。因他出生几个月就随父母侨居香港,故名侨。四子王倬是钢琴家。我问师母,为何四个儿子的名字偏旁不一致。师母道出其中原委:王炜原名王玮,谐音王韦,意思是王琦和韦贤之子。王仲原名王琮。后来有人误会王琦与王玮、王琮是兄弟,因名都有斜玉旁,遂将玮改为伟,琮改为仲。但叫王伟的太多,又改为炜。这就出现了四个儿子名字偏旁不一致的情况。
王老对摄影界十分熟悉,说:“邵华现在是摄影家协会主席了。”又问起吕厚民、高帆、陈淑芬、安玉英等。


王琦与夫人韦贤合影,墙上为王琦的绘画和书法
邹士方摄(2003年2月18日)
由此我想起王老曾在1990年9月5日《人民摄影》报上发表的文章《怀念与祝愿——一段往事的回忆》,文中回忆自己1935年在上海美专求学时,对摄影有很大兴趣,而摄影大师郎静山的儿子郎毓祥也在上海美专学习,与王琦同学,二人成为朋友。1937年以后王琦到重庆,在北碚与郎家是邻居。王琦在这里首次见到郎大师。一天郎毓祥将郎大师的一幅摄影作品《静物》送与王。王一直保存这幅作品到现在。
那次访见王老夫妇后,我写了一稿,基本上就是上述谈话内容。在4月份寄王老审阅,并请他为我写几幅字。因为“非典”,王老没有及时复信。直到6月16日王老才复了上述这封信并退回修改的拙稿,给我写的字也同时寄来,很让我感动!
2007年11月16日,为纪念王琦先生从艺70周年暨90华诞,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王琦书画新作展开幕式暨美术著作集首发式”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文化部、中国文联,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近百名出席了开幕式。此次展览共展出王琦先生新近创作的100件书画作品,在展览期间还举办了王琦艺术研讨会,并举行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王琦美术作品集》《王琦美术文集》《王琦影像》共12卷的王琦美术著作集首发式。PICS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