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光影 ——晋祠百年记忆老照片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 |
分类: 记忆 |
晋祠· 记忆
力辛
难老泉水日夜流,
沧桑百年入镜头。
周柏唐槐作背景,
圣母殿前倩影留。
威风凛凛铁人憨,
笑语嘤嘤侍女羞。
踏遍青山人未老,
且与晋祠共风流。
光影· 岁月
阴世国
光阴似水流逝去,
黑白照片留须臾。
凌霄沧海俱往矣,
踏歌桑田沐风雨。
胶片叠映百年潮,
虚实幔披旧时。
斯人远去情未了,
晋祠留得颜如玉。
这些泛黄的照片,是光阴的定格,瞬间的永恒,映射了晋祠百年沧桑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晋祠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向世界展示了越来越多的魅力,历久弥新,愈久愈淳。从照片中找寻历史,从照片中感受文化,从晋祠老照片中,无疑会让人找寻到历史的印迹,感受到文化的淳厚。PICS

1928年,山西省立无线电学校师生到晋祠旅游,在周柏前合影留念

一对新人在晋祠金人台上合影。新人着袍服、马褂,是典型的山西富裕人家的装扮——摄于上世纪20年代




1908年,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拍摄的晋祠文昌宫

1910年,晋祠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国人穿长袍、梳长辫,是清朝服饰的典型特征。外国人身着猎装、缠裹腿,是当时探险家的典型装扮

1936年春,时任运城盐场场长、盐运使秘书的南堰村崔宸英回乡探亲时在晋祠难老泉留影

1944年春,抗日军民在晋祠水镜台前集会

1956年,晋祠小学教师在难老泉不系舟合影留念

1959年,时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首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郭沫若在晋祠考察。题《游晋祠》诗:“圣母原来是邑姜,分封桐叶溯源长。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炜煌。悬瓮山泉流玉罄,飞梁荇沼布葱珩。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嘤嘤立满堂。”

1973年,时任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前右2)和山西佛协副主席玄智法师(前右1)陪同日本佛教恳亲访华团团长大川隆宏(前左4)一行考察晋祠

1978年,某厂职工在晋祠圣母殿前合影

晋祠“智伯渠”、“双桥”。双桥上建筑为“白鹤亭”。——摄于上世纪20年代

晋祠双桥。为晋祠内八景之一的“双桥挂雪”(摄于上世纪50年代)

农历七月初二是晋祠的传统庙会。庙会期间游人如织,商贾如云,热闹非凡。(摄于1972年)

上世纪20年代,身着长袍马褂的晋商在晋祠周柏前合影,背景为苗裔堂和朝阳洞

上世纪70年代,两位现役军人在晋祠难老泉留影

在晋祠周柏前合影的青年学生。摄于上世纪40年代
前一篇:青海察尔汗盐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