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国六百年研究专刊》:晋国之变(1)-“启以夏政”带来大发展

(2016-07-21 09:00:54)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专题
壹   夏政戎索   晋国变革的前奏曲

“启以夏政”带来大发展

    叔虞受封治唐后,便积极地实施“启以夏政”的既定方针,根据本国实际情况,灵活地、因地制宜地制定并实施了一套比较宽容的政策,鼓励民众革新农具,发展生产,兴办水利。这使得唐国逐渐得以大治,农业技术也向着深耕细作发展,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叔虞到任后不几年,由于“启以夏政”、政绩斐然而“感召”了上天,地里长出了特别高大、丰硕的植株“嘉禾”,出现了禾苗“异亩同颖”的祥瑞迹象。于是,叔虞就向周王室“晋献嘉禾”,受到周成王的嘉奖和周公的赋诗相贺。这件被唐人视为莫大荣耀的“盛事”,一方面反映了唐地丰收的好年头,另一方面也折射了唐国新政的新气象。
    燮父从父亲手里继承了唐国,又进行了一个极具魄力的变革——迁都于晋,即今天的曲沃县曲村一带。迁都后的燮父继续贯彻“启以夏政”方针,随着晋国实力不断增强,他便于此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据说由于严重“超标”还引起了周王室的不爽。今天,我们还能从曲村-天马遗址,透过那大片的居住址、用于高等级建筑的瓦件、制作青铜器的陶范、平民到高等级贵族墓地、国君墓地中9组19座晋侯和夫人墓葬,尤其是以48辆车和100余匹马的豪华阵容陪葬的晋献侯祔葬车马坑,依稀看到当年社会变革给晋国带来的强大实力和壮观的历史风貌。
《晋国六百年研究专刊》:晋国之变(1)-“启以夏政”带来大发展
晋国纹饰

晋国的开国大法

    《左传·定公四年》载:“(周成王)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左传·隐公六年》谓:“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杜预注:“五正,五官之长。九宗,一姓为九族也”。
    “启以夏政”出自《左传》定公四年。杜预《左传集解》释“启以夏政”曰:“亦因夏风俗,开用其政”。 
《晋国六百年研究专刊》:晋国之变(1)-“启以夏政”带来大发展
晋侯喜父盘,盘内有铭文47字:“隹(惟)五月初吉庚寅,晋侯喜父乍(作)朕父考剌(厉)侯宝盘。子子孙孙,其永宝用。
         
    黄朴民先生提出新说,认为“只有把‘政’释‘正’,与天文历法加以联系,才能真正考出‘启以夏政’的本义。”经过论证后,其结论是:“启以夏政”即夏正为一年之始。因此,“启以夏政”就是“启以夏正”,即采用夏代的历法(《说“启以夏正”》,载《中国史研究》1987年第四期)。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指出夏实行农夫每家耕种五十亩用贡的制度,生产者把收获物的十分之一缴纳给政府。这种因地制宜的经济政策使得叔虞受封第二年便出现了“异亩同穗”的好收成。
    《左传·昭公六年》有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孔子赞誉:“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
《晋国六百年研究专刊》:晋国之变(1)-“启以夏政”带来大发展
兽面纹铙(晋侯墓地64号墓出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