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张俊苗
图_芦海丽
长治市黎城县,为古黎侯国所在地。
据《左传》记载,商纣王为了逼各诸侯多进贡,在黎侯国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但东夷首领拒贡赋而叛商。众诸侯密谋的结果是:灭商之前不把黎侯国灭掉,必将后患无穷。这就为历史上著名的“西伯勘黎”埋下了伏笔。
第一次“勘黎”,事实上是由周文王亲征的,这次战役伤亡惨重,久攻不下。进退两难之时,一位谋士献计,不能得胜的原因,是因为黎侯国有一块上天赐予的玉石虎,此虎灵气甚高,能保一方平安。周文王于是挑选了一位武艺超群的高手,乔装成黎民百姓混入城中,将玉石虎盗走。果然,没几天,周文王的军队就将黎侯国攻克。黎侯国被灭掉了,但没过多久,周文王与那位献计的谋士就相继病逝,人们说这是因为他违背天意,滥杀无辜所致。闻听此言,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诚惶诚恐地将盗走的玉石虎归还给黎侯国,还将逃亡的黎侯国君请了回来,恢复了黎侯国。黎侯国国君死后,玉石虎作为镇国之宝,一并陪葬,城乡百姓也纷纷用各种材料制作成老虎以纪念黎侯国君,并取名为黎侯虎或黎国虎。
经过3000年的历史演变,黎侯虎在民间渐渐有了赐福、镇宅、生财等文化内涵。现年72岁的高秋英,是黎城县黎侯镇谷驼村一个普通农家妇女。过去由于家里贫穷,她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会了各种针线活。她从20多岁开始学习缝制布老虎。在保留传统制作的基础上,她揉入了自己的思想和工艺,因此,她缝出的布老虎不但凶猛威武,而且憨态可掬,一下子成为邻里乡亲制作布老虎的样板。

高秋英
1998年是农历虎年,邮电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玩具老虎作为虎年生肖邮票的图案,县邮政局把高秋英的布老虎作为选送品,同时根据春秋战国时期黎城曾名黎侯国,就为高秋英的布老虎起了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字“黎侯虎”,这也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黎侯国的传统。“黎侯虎”在全国30多种图案样品的角逐中以雄猛神态和漂亮的色泽,被专家们选定为虎年首枚生肖邮票图案。“黎侯虎”成了国家名片,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高秋英制作的黎侯虎,敦厚、健壮。虎的四足微微外撇,呈扎地生根状;头微昂,从态势上塑造了虎虎生威的精神劲和孩子般的天真可爱味道。黎侯虎无尖角、硬刺,符合民间玩具的造型法则,显现出一种团块美、简约美和质朴美。虎蹄前后两朵旋风状花纹,既顺应了动物皮毛的生长规律,又有一帆风顺的美好寓意。在色彩上,她采用黄色棉布作底色,奠定了老虎的基本色调,腹颔配以红布,增添了吉祥与喜庆之感,虎蹄足端处饰以篆书体“心”字象征性标识的形纹。黎侯虎讲究雌雄配对,由整块布料剪成一阴一阳、阴阳相合的波纹状,分别贴于雌雄两虎背上,从而区分其雄雌性别,表达了阴阳结合生生不息的生殖繁育观念。
“黎侯虎”虎年生肖邮票发行后,高秋英一下子成了名人,她的手艺也得到了民俗专家的认可,专家们评价说:“黎侯虎”有明艳绚丽的表现力,又有纯朴的乡土之气,它代表了我国北方、黄河流域一带悠久的虎文化,集观赏、收藏、馈赠于一体,并蕴藏着赐福、镇宅、生财等民俗文化内涵。
这样,四肢粗胖、四足稍稍外撇、虎头微微昂起的黎侯布老虎,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2008年,随着布艺黎侯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秋英也理所当然成了传承人。
成了传承人后,高秋英对黎侯虎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她把原来大小不一的布老虎划分出大中小三个型号,最大的1.2尺。布老虎各个部位的缝制也都进行了“规范”,比如布老虎的眉毛要缝14针,等等。有了这样一些缝制“标准”,黎侯虎从形象和文化内涵上都更加明确。黎侯虎制作,逐渐成为黎城县农村妇女发家致富的一项产业。
为了传承和发展,高秋英又独辟蹊径,在黎侯虎的基础上,缝制出虎头帽、虎头鞋、老虎枕头和老虎肚兜,从选材到针法上,都做了改进,布料除了黄、红两色棉布外,大胆采用了大花布、绸缎、金丝绒等,针法上她自己琢磨出穿针、对针、串针、打籽、榆钱坨坨等。在2014年黎城县举办的第二届国际骑游节上,高秋英缝制的一顶虎头帽被一位游客花360元的高价买走。如今说起这事,言谈之中,高秋英仍旧难掩心中的喜悦之情。的确,这是对她多年来所从事的民俗手艺的一种褒扬和肯定。
黎侯虎这一布艺,蕴藏着远古传说的文化内涵,凝结着民间女子的智慧巧思,作为古黎国文化的一种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必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PICS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