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单雄信与二贤庄

(2016-03-15 17:13:19)
标签:

文化

作者:马书岐

单雄信与二贤庄

    读过《隋唐演义》的人都知道潞州有个二贤庄,二贤庄有个单雄信,当年山东好汉秦琼秦叔宝落魄潞州,走投无路之时,不得已卖掉黄膘马,因之与单雄信结为生死弟兄,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二贤庄就在长治古城西门外湛上、蒋村、暴马三村交界处的一个圆形的高岗上,岗上现存一座古殿堂,过殿和西厢房尚且完好,古庙老树,相得盖彰,常有游人登临怀古,这里就是隋末农民起义英雄单雄信与秦叔宝结义的地方。

单雄信与二贤庄

    1400多年以前的二贤庄,古树参天,大厦连云,庄上居住着两位员外,大员外单道单雄忠,二员外单通单雄信。这单氏兄弟为一方豪强,在江湖上很有名望,人称“二贤”。特别是二员外单雄信,生得面如蓝靛,发似朱砂,性同烈火,声若巨雷,使一根金钉枣阳槊,有万夫不当之勇,号称是隋朝的第十八条好汉。平生仗义疏财,专好交结绿林豪杰,并被拥戴为头领,思谋着有朝一日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在二贤庄殿堂前,有一棵老槐。解放初期砍伐,而今在古槐根部已生出虬曲的新槐,据说,这就是当年秦叔宝卖马的拴马槐。

单雄信与二贤庄
(秦琼卖马)
   
    隋朝末年,在山东济南府公干的秦叔宝押解盗犯到潞洲衙门交差,官府却迟迟不给回文,秦叔宝身边银子用光,店小二势利,勒逼叔宝交住店钱,叔宝无奈,忍痛将黄膘宝马卖给了单雄信。叔宝与单雄信,相互慕名已久,当见面之时,叔宝愧于自己落魄穷途,只说自己是山东济南府人氏,没敢说出真实姓名,单雄信送给他程仪和潞绸,烦他带信给叔宝致意。秦叔宝恐露自己名声,急辞出了二贤庄,不想在路上碰上了故友王伯当、谢映登,二人力劝叔宝返回二贤庄,叔宝不肯,径自回山东去了。
    等到单雄信得知卖马的就是秦叔宝,非常吃惊,马上追赶到了吉州,叔宝已病倒在庙中,庙主魏征和徐懋公看护叔宝三日,单雄信找到庙中,重新与秦叔宝相认,用轿子把秦叔宝接回二贤庄,另辟一宅让秦叔宝养病,命为“养病楼”,而今古迹隐然,相传为当年的遗址。

单雄信与二贤庄
二贤庄二贤单雄忠、单雄信塑像

    秦叔宝在二贤庄养病期间,与单雄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在这里结识了许多绿林豪杰,他们经常聚集在单家的后院正堂议论天下大事,初步形成了一支推翻隋朝的武装力量。后人把这群贤集聚的地方叫做“聚贤堂”。 秦叔宝在潞洲二贤庄痊愈后,辞别了单雄信,骑上黄膘马,踏上回家的路程,在途中误伤人命,被官府问成死罪。单雄信知悉后,又左右说情,上下奔走,终于为秦叔宝解脱了死罪。后来秦叔宝母亲祝寿,单雄信发出绿林号令,各地英雄会集济南,歃血为盟,反了山东,到瓦岗寨举起了反隋的义旗,成为当时十八路反隋义军中的一支劲旅。后来,瓦岗寨的领导权被李密篡夺,起义失败,秦叔宝等人投靠了秦王李世民,单雄信则被郑王王世充招为附马,继续反抗隋朝的统治。
    风雪飘摇中的隋朝,终于在各路起义军的攻击下灭亡了。李世民和王世充争雄天下,单雄信独踏唐营,被李世民部将活捉,李世民久慕单雄信在江湖上的义名,劝他投降,但单雄信因为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曾射死大哥单雄忠,所以宁死不降,李世民无奈,将单雄信杀于洛阳。

单雄信与二贤庄

    京剧中有一出戏《锁五龙》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单雄信被绑在断头桩上,身边大部分都是投靠了李世民的瓦岗寨弟兄,都和单雄信有着过命的交情,但在此时却都一个个装聋作哑,没有一人出面相救。而当初蒙受过单雄信大恩的秦叔宝,却偏偏押运粮草未归。单雄信临死之际,多么想再见叔宝一面,“满营将官俱已在,不见叔宝栋梁材……等我二哥回营寨,把我尸身好掩埋,我今饮他三斗酒,快叫唐童把刀开!”
    单雄信是上党人耿直侠义的代表,单雄信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与那些瓦岗寨的旧弟兄相比,那种凛冽中的凄美,那种鼓荡中的震撼,是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的。
    不知是官家的有意安排,还是小说家的曲笔,总之,秦叔宝最终还是赶来了,但来的太晚了,单雄信已在他飞奔而来的马蹄声中人头落地。秦叔宝痛哭流涕,只得在洛阳为单雄信修建起一座祠堂,名曰“报恩祠”,以报当初的潞州之恩。
    民间传说,单雄信本是一条乌龙,被杀后,灵魂变身为一条黑龙,回到潞州二贤庄外的一个岩洞中,因之为“黑龙洞”。黑龙洞前有一个水塘,常年不涸,因之为“黑水河”。黑水河曾长期作为潞州古城的护城之河,庇佑着一方生灵。
    单雄信被杀后,二贤庄多次受到了唐朝的抄查,邻近村庄的单姓也受到了株连。单姓子孙只好将单改为“尚”。因单雄信是反叛,所以史书和地方志都不敢记载。二贤庄也曾一度改为二仙宫,人们将“二贤”改作“二仙”,是否也隐含着对“二贤”的尊崇和敬爱呢?千百年来,单雄信爱憎分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之风深入人心,成为上党人刚烈秉性的写照。单雄信的事迹被编为评书话本、通俗演义,并搬上了舞台,在民间广为流传,二贤庄也已经修缮一新,成为一处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PIC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