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白纸:谁来养活老年人?——对养老金属性的理解的维度:劳动价值论、分配、金融、投资、生产、实操
(2021-05-17 12:28: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黄学平 |
一张白纸:谁来养活老年人?——对养老金属性的理解的维度:劳动价值论、分配、金融、投资、生产、实操的角度
日前在朋友圈,看到这样的文字,认为,养老金领取者是自已养活自已,而非赖后辈施舍以活命。这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对养老金的认识增加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但不够全面。由此启发,本文对养老金的属性作一番思考和梳理。我在这里试图这从劳动价值论、分配、金融、投资、实际操作等角度来认识一下养老金的属性。
一、问题的提出:朋友圈流传的一则话
核心观点是:老人领取养老金,是自已养活自已
[强]力挺转发这篇好文[强]:
如今有一些人常常会提到“退休工资”四个字,其实这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一个劳动者在退休以后不再付出劳动,就不能再领取工资,这应该是一个常识。那么,退休人员为什么能够按月领取一笔费用来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呢?这项费用应该称之为“养老金”(或“退休金”)。现在,用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养老金”,是十分必要的。
“养老金”是退休人员个人劳动的剩余价值。
退休人员在退休前所得报酬,只得到劳动价值的少部分,多余劳动的剩余价值交给了國家,然后由国家统一用于建设管理等。
现在政府发给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只是返还劳动剩余价值及其剩余价值增值的少部分。
所以,退休金来源于退休人员的劳动剩余价值。个人劳动剩余价值,包括由国家统一收取作为资本积累,利用资本积累来建设国家的增值部分。也就是说,现在国家所得,有退休人员劳动剩余价值资本的投入取得。
所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退休人员个人的劳动所得,不存在谁养活谁的问题。
至于对丧失劳动能力,没有创造剩余价值的人享受福利,那属于社会救济,另当别论。
现在动不动就说中国人口老龄化,几个年轻人养活一个老人。这话没道理。我们退休的老年人是自己养自己,没有靠谁来养我们,几个劳动力养一个老人,这是一个伪命题,是那些和外国接轨接歪了的人提出的。新中国是几代人用牺性和奋斗换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是这一代老人奋斗创造出来的,当初国家实行的是高积累低收入,低消费,现在社会的物质财富都是他们劳动创造的结晶,国家四十年的和平稳定和高速发展,是他们用血汗和泪水换来的。用市场交换原则说,现在社会中的财富绝大部分都有退休老人们的股份,他们得到的只是他们应得成果中很小的一点点,他们应当得到更多、过得更好。现在的年轻一代,是靠老一代无私奉献和艰辛奋斗养育的,他们是站在前辈人的肩膀上生存、学习、成长、创造和发展的。是老一辈几个人养育了年轻一代的一个人,而不是几个年轻人养了一个老人。那些不断宣扬几个年轻人养一个老年人论调的人,目的是挑起现在年轻人对退休老年人的不滿和厌恶,以便于他把退休老人的待遇继续维持在低水平,以保证他们更多地剝夺,更在于实现他们消弥中华优秀文化的险恶用心。
我们要替退休老人这个弱势群体多发声[拳头][抱拳][合十][
二、我对养老金理解之一:从劳动价值论来看,老人由后辈来养,部分正确。
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养老金部分来自于后辈新创造的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三个部分组成:物化劳动价值C+活劳动价值V+剩余价值M。缴交养老保险的就业人员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创造的商品的价值包括物化劳动转称的价值C,这个量是不变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包括:V和M,V是劳动者为自已的生存和发展创造的价值、M是为社会或资本家创造的价值。在劳动者为自已创造的劳动力价值V中,又可以分成两大块,一块是以工资福利的方式得到,可以写为V1,另一块是以参加社会保险的方式由社保机构扣除,可以写为V2(为简化分析,这里就把它等同于养老保险金。实际上还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而M这部分可能成为企业所有者用于个人生活消耗或继续用于再生产的积累,即又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消费掉了M1和另一部分作为再生的积累M2。根据以上分析,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投入到再生产的就有:V2+M2,这个部分在未来的生产过程中,从价值的角度来看,就构成了商品价值中的物化劳动或叫不变成本的C的一部分。在将来退休时,退休金领取者,就从自已以往累计扣除的V2及保险金投资增值V2+中逐渐领取出来,如果还不够,还要从当期剩余价值中予以弥补。按照劳动价值论,养老金中来自于养老金的投资增值V2+和当期的剩余价值弥补,属于后辈(在职)就就业者新创造的价值。
因此,从劳动价值论的价值来看,在职就业者养活养老金获得者,是部分正确的。
三、对养老金的理解之二:从分配、金融和投资的角度看,老人是自已养活自已
从个人的角度看,养老金领取者在年轻就业时,把自已的个人劳动价值中拿出一部分储蓄下来,作为将来退休后的生活的收入来源。这是一种分配活动,是个人以整个生命周期来分配自已的一生收入,以就业时的收入提留一部分,用于将来退休时的生活之需。
从社会或国家的角度看,养老金是国家和社会兼顾近期生活与长远发展和进步,把在职就业人员创造的价值分割成两大块,一块是现时消费,一块是将来消费,这两者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现时消费多了,用于将来消费的积累就少。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一代人一代人努力奋斗和积蓄增值的结果。从分配的意义上看,养老金领取者所获的养老金是其自已在就业时创造价值积蓄下来的,积累得越多,经济发展就越快,养老金领取就越多。
从金融和投资的角度看,养老金领取者在就业时自觉或强制地缴交了养老保险金,这些养老保险金就相当投资本金,为了将来的消费进行投资。如果按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是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也可当作是劳动者对未来的投资。这样,养老金缴纳者在将来领取养老金时,就相当于获取以前投资以及投资增值的回报。从这个角度看,养老金是劳动者自已过去储蓄和投资的结果,不存在着后辈养活前辈的问题。
当然,这里有一个假设前提,对未来发展预测是准确的,养老保险的框算是准确的和足够的。否则,如果养老保险(广义的,相当于积累)缴纳过少、当期消费过渡、储蓄过少,在生命周期中收入分配前多后少,则可能会造成后辈收入补贴前辈的问题。
四、我对养老金理解之三:从生产角度看,老人须由后辈养活
从生产的角度看,养老金所对应的产品,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社会总产品是由当代的在职劳动人口创造的。虽然,老一代人的储蓄积累和投资为当代的生产创造了条件,但并并意味着这些积累就能自动创造出新的价值。这些积累下来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能否有效率地转移到商品中去以实现价值的持续转移(相对于C部分)、当代劳动者是否能很好地利用这些生产资料去创造新的价值(相当于V+M)以及新创造的价值是多少,除了由前辈积累下来良好的条件(相当于C)外,更要取决于当代市场环境、当代劳动者数量和素质、技术水平、管理组织能力、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甚至运气。如果当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无效、低效或在竞争中失败,或当代的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过少(低),则创造的社会产品和最终产品必然会减少或不足(主要以GDP或GNP来衡量),甚至不足以弥补由前辈积蓄下来的养老金的价值,或其投资增值也无从实现。
再结合劳动价值论分析一下,养老金的来源可以这样区分:一部分来自于过去缴交的养老保险和未消费掉的剩余价值的积累,这部分的价值是不变的,属于物化劳动,虽然这部价值是老人们遗留下来的,但这些物化劳动的价值是否能转移下去,取决于当代的生产活动是否有效,这同当代的就业人口的量和质直接有关;另一部分,就是当代就业者的劳动力价值V(V1+V2)和剩余价值M能有多大,更是取决于当代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
因此,从生产或GDP的角度看,老人确实是由后辈养活的,或者说得委婉些,养老金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代劳动年龄人口的量和质。
分析将来多少个劳动力养活一个老人,这确实是有意义的,从使使用价值来看,毕竟养老金所对应消费品是必须从由当代劳动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中切去一部分而来的。
五、我对养老金的理解之四:实操看,两重性:自主性与依赖性。
从具体的操作来看,养老金的来源有消费型的和积累型的两种典型方式。
消费型的,指的是以当代就业者缴交的养老费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老年人越多,当代就业者的要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就越多,从这直观意义上看,老年人是由年轻人在养着的。
积累型,指的是养老金领取的多少,来自于养老金积累(包括本金和增值)的多少。这种制度下,直观地看,老人是由他们自已的积蓄养活自已的。
还有的就是这两种方式的结合。
还有,在操作过程中,养老金的来源,一是养老基金的积累,就是由劳动者缴交的保险金及其投资的积累;直观地看,从这个角度看,老人是自已养活自已;二是,财政或国有企业投资收益支持。当养老基金不足时,则国家财政给予兜底,直观地,从这个角度看,老人又是由当代人养活的,因为财政是由当代人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
我认为,无论哪种制度、哪种操作,养老金都有二重性:自主性和依赖性。
自主性,指的是,养老靠的是自已或主要靠自已,每一代人都要规划了自已的养老。后一代,也要有自主性、能动性、积极性,把老一辈留下的江山和基础发扬光大,继往开来,既创造自已美好生活,又回报前辈的努力。
依赖性,指的是,养老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后辈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以及人口结构。养老不能光靠自已。另一方面,后辈的生产活动,也不能光靠他们自已,前人积累下来的制度、精神、物质条件不可或缺。
总结:
从金融、分配、投资的角度看,养老金都是老人过去劳动成果的积累,是自已养活自已;另一方面从生产的角度来看,养老金作为投资的本金安全和投资增值,都与当代的劳动者的量和质紧密相关,养老金对应的社会产品是由当代劳动者创造的,因此,老人又是由当代人养活的。
无论哪个角度,从道义角度说,都是合情合理的。从分配、投资和金融角度看,意味着,要建立合理的养老储蓄制度,保险金的量要科学合理,投资渠道和金融市场要完善;从生产角度看,前辈要为后辈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环境,打好基础;从生产角度看,要把人口结构调控好,后辈要努力奋斗,要承担起养老敬老的责任,历史是由一代人一代人努力创造的,谁也离不了谁。
2021年5月17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