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白纸:人生有底色,青少年人格养成决定人生幸福¬——《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讲座记
标签:
教育杂谈文化 |
分类: 黄学平 |
一张白纸:人生有底色,青少年人格养成决定人生幸福——《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讲座记
内容提要
下午听了由华英学校主办的家长学校的一个讲座,该讲座由林文采亲子教育认证导师陈青校长进行演讲,主题为《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该讲座的主要内容有:人类心理的基本需求;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应对。
我理解的主题是,个体是要幸福人生还是成功人生?幸福人生优于成功人生。人生有底色、青少年的人格养成决定人生幸福水平。
根据我的理解,该讲座传递以下观点或理念,我也认同这些:
1.
孩子的人格各有其个性,有天生的也有后天的,天生的是个人的气质类型,后天的由家庭和社会环境决定,其中家庭关系最为重要,父母是是孩子人格形成的第一责任人。
2.
父母一方面要把孩子当孩子看,孩子在成长中,有其成长中的特点,不要用成人标准去衡量;另一方面,父母又不能把孩子当孩子,这里的意思是,孩子有其自已的独立人生,有其自已的天性、个性特质,父母要予以尊重和接纳。
3.
孩子应有怎样的人生?成功人生还是幸福人生?两者可以一致,或者成功的人生也是为了幸福人生。但我们经常见到,成功的人生并不一定有幸福的人生,如果两者有冲突时,幸福人生更可取,这更符合人的天性,应该是家长们希望见到的。
4.
幸福的人生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健全。因此,我们发既要重视学业,更要关注孩子的价值观、爱与被爱的能力、连接能力、自主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这可能比学业更加重要,人格是影响孩子的一生的底色。
5.
父母要换位思考,好好感受孩子们在学校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处于中等以下的学生们在学校面临的学业和心理压力。父母要有同理心、同情心,才能理解孩子,才能让亲子关系和谐。
一、人类心理的基本需求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与这些需求的觉醒和努力紧密相关。包括独立自主、安全感、价值感、爱与被爱、连接等。
青少年在这些方面的需求正在萌发、成长和学习中,我们要承认、尊重和帮助他们顺利地、健康地满足这些需求。
二、初中生心理常见的三大问题及其成因
|
分类 |
行为 |
实质 |
成人情绪 |
错误应对 |
孩子回应 |
想法1 |
想法2 |
外因 |
内因 |
|
第一类 |
对抗不听话(形式多样) |
争夺权力 |
生气 (看谁说了算) |
加大控制或惩罚 |
变本加厉阳奉阴违屈从 |
我长大了我要做主 |
我忍够了 |
控制过多 |
独立自主受压抑 |
|
第二类 |
破坏伤害(他人或自已) |
报复 |
愤怒伤心(竟然这样对我) |
以牙还牙 |
行为升级 |
我痛苦,我也要你痛苦 |
没人喜欢我 |
曾经伤害 |
安全感及价值感受伤害 |
|
第三类 |
厌学沉弱网络 |
自暴自弃 |
无助绝望 |
指责放弃 |
无响应更加退避 |
反正我不行了 |
别指望我 |
过高期待与完美主义 |
价值感跌落 |
http://s16/mw690/002dpAg7zy7kNwWbTb10f&690
http://s12/mw690/002dpAg7zy7kNwArKC79b&690
初中生常见问题:对抗不听话;破坏伤害;厌学沉迷网络。
三、价值感的养成至关重要:价值感不等同于成就感
1.价值感是个体行为的动力源,缺少了价值感或价值感不足,将导致行为偏差
价值感损害和缺失导致伤害行为或沉迷行为。
学习的价值=本身价值+附加价值。对学科本身感兴趣,热爱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没问题,孩子可以从乐趣中找到学习的价值感,这叫学习本身的价值;但有人就是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这也是人之常情,这时,孩子的学习还可以找到附加价值,这就是从学习的表现和成绩中可能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可以证明自已的能力等。不仅哪一种价值,只要孩子找到了学习的价值感,才有可能沉下心来学习。
人类面临外界环境对自我的攻击时,会有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受到锐利剌激时,会感到疼、会大喊,伤害到一定程度时晕倒、休克,这都是人的自我保护的形式。人得了精神病,也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因为人在经历了巨大的心理不协调时,为了逃避这种不协调带来的对正常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痛苦时,人就会选择疯掉,人疯了,就可以得到解脱了。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2.厌学和沉迷于网络的原因在于在现实中找不到价值感
厌学,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当孩子从学习中得不到价值感,达不到所期望时,为了保护自我,就会逃避。观察表明,厌学者,往往是曾经的好学生,后来由于家长无休止地提高要求,孩子达不到自已或家长所期望的高度时,为了逃避,就有可能采取厌学态度和行为。有了要求过高或完善主义的家长,在这种压力下,孩子成长中历尽千辛万苦,仍达不到期待时,可能最后只得选择放弃。
据观察,我国高中、大学生自杀率,近年来稳居世界前列。自杀原因主要是因学业和感情挫折。因学业原因而自杀者,往往是曾经的好学生。
3.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感:独特生命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因此,我们要让孩子建立或养成什么样的价值感,是很重要的。人如果没了价值感,就会失去努力的勇气,失去上进的力量,甚至会选择终结自已的生命。如果把人的价值感与外在功名联系在一起时,那就是一种成就感,那不等同于价值感,或起码是一种不健康的或片面的价值感。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会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倍加珍视,不会把自已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较,不会因孩子迟点学说话,迟点学会走路,就批评孩子,就不喜欢孩子。那时,父母都会持有有这样的观点和态度:“我爱你,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感受到价值感“生命是有价值的”,“父母爱我,只是因为我是父母的孩子,而与自已长得如何,表现是否优秀没有关系”。但随着孩子长大,家长价值观似乎不知不觉中就改变了,把自已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让孩子感知到,自已表现优秀就会得到父母的爱,否则,父母就不爱。似乎是,父母爱的不是自已,而是父母的虚荣心。让孩子感受到“我妈爱我,是因为我做得好,成绩好。”让孩子形成这样观点:我只有成就,才有价值感,才有活着的价值。一旦孩子形成了这样的价值观,即成功等于价值,如果遇到挫折,离心目中的成功有差距时,就会对自我存在的价值产生怀疑、产生失望、心理出现问题,甚至最终走向自残的不归路。
四、改善亲子关系,重新建立连接
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家长该如何做呢?
(一) 真正感受孩子
要客观地分析问题所在,要用心去认识和感受自已的孩子。对于个体行为的认识,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在找到治本之策。有这样的说法:当我们只看行为时,我们并没有看见;当我们看见行为的目的时,我们开始看见;当我们看见目的后面的需要和感受时,我们才真正看见。
(二) 要让教育有效,首先要改进关系
有关系才有教育。建立关系的方法包括:
1.学会尊重和接纳(以妻为朋,以子为友)。
2.给情绪一个出口——道歉。(我很后悔.....你一定很......)。彼此曾有的心结,或彼此曾有的伤害,即使早已过去,即使现在关系已非常好,也要试图把以往的不良情绪了结了,因为不良情绪是有力量的,藏在我们心底总是别扭,必须通过说开来的方式予以了结,才能豁然前行。
3.学会爱的表达。(爱的五种语言)。第一,肯定,赞美,认可的语言;第二,单独陪伴;第三,肢体接近。肢体接触比语言更重要。身体不会说谎,语言才会说谎。拍拍肩,拍拍掌等,慢慢会拉近彼此的距离。第四,提供服务。第五送礼物。
(三)具体应对方法
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具体应对——对抗类:要点是不要证明你对。1.不迎战不投降(给予适当的权力,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2.温和而坚定(面临后果时如果孩子闹情绪,家长持同情同理心但不迁就、不指责、不争辩。);3.尊重、协商(开家庭会议)。让孩子从事实和结果中去学习和体会对错。
具体应对——报复类。要点是真爱才能换真情。1.改善亲子关系;2.成人不报复孩子,避免处罚和还击。3.真心喜欢,表达欣赏。
具体应对——自暴自弃类。要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放低期待,防止批评;2.关注优点,表达信任(鼓励任何一点点的努力);3.改善亲子关系。
鼓励孩子时,要说有用的话,不要说对的但无用的话。只说对的话,孩子没有反应,也是没有用的。初中的孩子是有是非判断能力的了,对与错区分得了,关键的是让其在情感上接受,这样的沟通才有用。
五、对家长的考验
(一)家长的人格完善
对于亲子关系的处理,家长同样面临着成长和考验。家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和改时自已的人格是否足够健全?
1.安全感——我信任孩子吗,我害怕失控吗?
2.价值感——父母可以给孩子认错吗?父母一定要赢吗?
3.爱的能力——你爱真实的他还是假想中的他?
4.连接的能力——我的沟通和情绪管理能力怎样?
5.独立自主的能力——你跟孩子有界限吗?
(二)想一想
1.花儿为什么不开?
2.怎样才是好父母?
3.你要孩子有个怎么样的未来?
各行各业竞争,最重要的是人格的竞争。要提高孩子的价值感,连接能力。成功人生还是幸福人生?
有专家说,人生有底色。青少年奠定的底色对人生幸福有决定性作用。
个性是天生的,没必要在乎,内向外向不是什么缺陷。顺应天性就好了。当然,在顺应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做必要的纠偏,也未尝不可,但不能太执着,太强制。内向外向都不影响人的发展。
父母在意什么,孩子就会在乎什么,特别是小时候更是如此。家长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孩子的影响很大。学业和成绩要关注,但要过分关注成绩,要让孩子感受到,成绩好坏学业好坏,并不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了这种关系和基础,学业和成绩的提升才有可坚实的基础。
2018/5/2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