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白:《长干行》

(2012-06-16 22:55:11)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

《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韵译】: 

记得我刘海初盖前额的时候, 常常折一枝花朵在门前嬉戏。 

郎君总是跨着竹竿当马骑来, 手持青梅绕着交椅争夺紧追。 

长期来我俩一起住在长干里, 咱俩天真无邪相互从不猜疑。 

十四岁那年作了你结发妻子, 成婚时羞得我不敢把脸抬起。 

自己低头面向昏暗的墙角落, 任你千呼万唤我也不把头回。 

十五岁才高兴地笑开了双眉, 誓与你白头偕老到化为尘灰。 

你常存尾生抱柱般坚守信约, 我就怎么也不会登上望夫台。 

十六岁那年你离我出外远去, 
要经过瞿塘峡可怕的滟滪堆。 

五月水涨滟难辨担心触礁, 猿猴在两岸山头嘶鸣更悲凄。 

门前那些你缓步离去的足印, 日子久了一个个都长满青苔。 

苔藓长得太厚怎么也扫不了, 秋风早到落叶纷纷把它覆盖。 

八月秋高粉黄蝴蝶多么轻狂, 双双飞过西园在草丛中戏爱。 

此情此景怎不叫我伤心痛绝, 终日忧愁太甚红颜自然早衰。 

迟早有一天你若离开了三巴, 应该写封信报告我寄到家来。 

为了迎接你我不说路途遥远, 哪怕赶到长风沙要走七百里! 

【评析1】

这是一首写商妇的爱情和离别的诗。诗以商妇的自白,用缠绵婉转的笔调,抒写了她对远出经商丈夫的真挚的爱和深深的思念。
诗的开头六句是回忆与丈夫孩提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景,为读者塑了一对少年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十四为君妇”四句,是细腻地刻划初婚的羞涩,重现了新婚的甜蜜醉人。“十五始展眉”四句,写婚后的热恋和恩爱,山盟海誓,如胶似漆。“十六君远行”四句,写遥思丈夫远行经商,并为之担心受怕,缠绵悱恻,深沉无限。“门前迟行迹”八句,写触景生情,忧思不断,颜容憔悴。最后四句,写寄语亲人,望其早归。把思念之情更推进一步。
全诗形象完整明丽,活泼动人。感情细腻,缠绵婉转;语言坦白,音节和谐;格调清新隽永,是诗歌艺术上品。“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已成描摹幼男幼女天真无邪情谊的佳语。

【评析2】

  我们知道,李白青年时代出三峡之后,曾有相当长时期漫游于汉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一带。这些地区自六朝以来,就是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商人们来往频繁之处。六朝乐府中的“吴声”、“西曲”即产生于这一地区,其中不少篇章就是表现商妇与丈夫离别的悲思的。李白是一位非常重视学习优秀文学遗产的作家,对于“吴声”“西曲”非常熟悉;他的生活经历又使他对商妇们的思想感情有相当的了解:这些正是他写作《长干行》的基础。
  《长干行》从女子的童年写起。“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古代小孩不束发,“妾发初覆额”表明年纪还很小。“剧”是玩耍的意思。这几句是说商妇和她的丈夫在童年时代就有着亲密无间的友谊。以下从“十四为君妇”到“十六君远行”,用年龄序数法写女子婚后的生活历程。“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虽然是竹马之交,但从一起游戏的伙伴而结为夫妻,新婚期内毕竟也还是使她羞答答地难以为情。诗人以真实而细腻的笔法,为我们描画出一个羞涩、天真的少妇形象。“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即使化为灰烬,也生生死死,永不离分!这里是化用《吴声歌曲·欢闻变歌》中“没命成灰土,终不罢相怜”的意思。我们仿佛听到了少男少女海誓山盟的赤诚心声。这位女子的热情、坚贞的性格,开始展现在我们眼前。 “抱柱信”“望夫台”二都是古代的传说。“抱柱”是说一位名叫尾生的男子,与他的爱人约定在桥下见面;尾生先到,忽然河水暴涨,他不肯失信,便紧抱桥柱,结果淹死。关于望夫台、望夫山、望夫石的传说很多,都是说妻子如何望眼欲穿地盼着丈夫的归来。两句意思说:丈夫象尾生那样忠诚地爱着她,而她又哪里会登上望夫台,去尝受离别的痛苦呢?这四句诗让我们体会到一对少年夫妇沉浸在热烈、坚贞、专一的爱伍中的幸福。然而好景不常,他们不久就尝到了离别的痛苦。而诗情也就在这里顿起波澜,产生了明显的转折。“十六君远行,瞿唐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瞿唐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峡口有巨大的礁石,名滟滪堆。农历五月夏水涨时,滟滪堆淹没水中,仅露出顶部一小块,舟船来往,极易触礁遇祸。所以舟人谚曰:“滟滪大如襥,瞿唐不可触。”古代三峡山上多猿,它们的叫声凄厉,常常牵动旅人的乡愁。歌谣唱道:“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诗人巧妙地把这两首谣谚熔铸为精炼的诗句。我们读到这里,好像听到了咆哮的江声和哀切的猿鸣,也感到了商妇对丈夫安危的深切关怀。
  从“五月不可触”到“八月胡蝶黄”一段,描写节序变换,烘托出女子对丈夫深长的思念。“门前迟行迹,—一生绿苔。”“迟”字一作“旧”,有的本子又作 “送”。“迟”是等待之意。这两句大约是说,在门前等待(或送别)行人所留下的足迹,也已都生长了青苔。“苔深不能扫,落时秋风早。”夏天过去了,初秋来临了,她还在默默地盼望、等待。“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已经到了仲秋时节,她依然在不断地盼望、等待。看着双飞双舞的胡蝶,心中翻动着孤栖的苦味;想到时光在不停地流驶,又悄悄地为青春逝去而忧伤。我们不难想象她是如何地在相思中忍受着煎熬。“早晚”是“何时”之意。“三巴”即巴郡、巴东、巴西,都在今四川东部。长风沙在今安徽安庆市东长江边上,离开今天的南京已经有数百里之遥。商妇实际上不可能真到那么远去迎接丈夫,但这样的夸张对于表现她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十分有力的。诗人写出了女子对于会面的渴望,对于丈夫热烈的爱,写出了蕴蓄在她心底的奔放的热情。全诗到这儿结束了,而这位满怀热烈而深沉的爱情的妇女形象,却久久地留在我们心上。

【评析3】
长干里,古金陵里巷名,位于秦淮河南岸。乐府古辞中有《长干曲》:“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大约是写一个女子泛舟去会情人的事。李白这首诗脱胎于古辞,但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同是爱情题材,表达的却是全新的主题。全诗十五韵:前七韵是作品女主人公对往日甜美生活的追忆;中间六韵是对现实寂寞境遇的倾诉;末两韵是对未来的憧憬。三个层次紧密相连,浑然天成。读完此诗,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仅是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商贾思妇,也不仅仅是一个痴情于男子的江南少妇,而是一个对于理想生活执着追求和热切向往的感人的艺术形象。
    作品以女子自述的口吻、回忆的方式起笔。开头六句写纯真的儿时生活。平铺直叙的白描手法,不事渲染和雕饰,简洁而明快。用“折花”、“剧”、“骑竹马”、“绕床”、“弄青梅”一连串动作,把两个情窦未开,无拘无束的少年男女的憨态写得维妙维肖。淡淡几笔,却以极大的艺术魅力,让读者陶醉于女主人公美妙童年的回忆中。“十四为君妇”四句写初婚时情景。“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两句笔墨经济而含蓄。“低头”和“暗壁”并用,“千唤”同“一回”对比,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细腻地刻画了初婚女子的羞涩和娇媚。这种情态,是她最初表达爱情的方式,也是她内心喜悦的曲折流露,字里行间,可窥视出她在回顾这段往事时的欣慰和快意。“十五始展眉”四句写爱情的升华,婚后的生活更是迷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感情的方式更直接了,由羞羞答答而信誓旦旦,由含而不露而炽烈奔放。“展眉”承“低头”而来,不写亲呢态而柔情自见。“抱柱信”、“望夫台”二典,一用于丈夫,一用于妻子,十分贴切,表明各自在对方心目中的牢固地位。着一“岂”字,蕴含丰富深邃。她深信自己是不会上“望夫台”的,美满甜蜜的生活,使她对未来充满了自信。然而幸福十分短暂,突然的生活变化,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离别相思之苦。接下去“十六君远行”四句写离别。为生活计,丈夫毕竟不能终日厮守身旁,要远行经商。作品把这对小夫妻的离别放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去渲染:要去远离长干里的巴蜀;要经过“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巫峡;出门季节在五月,行经瞿塘峡口的滟滪堆是很危险的。这样构成的悬念,就自然在商妇心头上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下文久盼不归的焦灼作了铺垫。接着的“门前迟行迹”八句,写离愁。丈夫一走,平静的生活之潭便泛起了阵阵涟漪,寂寞和孤独使她落魂失魄,坐立不安。她天天翘首门前,徘徊远眺,凝视着丈夫的归路。久而久之,门前印下了自己的足迹,现在这些足迹上面又长满了厚厚的一层绿苔。“一一”含有经常从不同方向观望的意思,给人一种相思不绝的意境。“行迹”,“绿苔”是局部上的静物描写,实质上是以静写动,写商妇不胜思念的“动”态。“苔深不能扫”,映衬着心头上的相思也是不能扫除的。“落叶秋风早”,不仅点染了秋景,同时也表明典型环境中的商妇对时序、物候的特殊敏感。这两句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愁绪,离愁己触目可见。为极写这种心境,“八月蝴蝶黄”几句作进一步渲染。秋风中,蝴蝶双飞,抓紧不多的时日,享受大自然的芬芳,同商妇的孤独恰恰形成鲜明对照,烘托了心理上的伤感情绪。睹物思人,她喟叹人间的离长合短,喟叹时光消磨了她的红颜。
作品将客观景物同商妇主观的感受融于一体,用有声有色的景物中蕴含的愁绪去打动读者,把她的心理活动写得错落有致:由丈夫远行而相思,见秋风乍起而生愁,睹蝴蝶双飞而感伤。层层深入,层层丰富,把那种不堪离别,不尽思念,不甘寂寞,不忍孤独的人物性格特征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末四句叙述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急切心情。作品紧扣对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的主题,不落一般“闰愁”诗的窠臼,挖掘了商妇心灵中闪光的东西,突然由压抑的音调而急管繁弦,又掀起了新的波澜。她按捺不住了,寄语远方丈夫,不论什么时候归来,先捎个信,她要到远离家门的长风沙去迎接,再也不在长干里空等了。真是寄思奇妙,虽有几分浪漫情调,然却纯情毕露。四句如同一条金线,把“旧时”,“此时”,“来时”三环扣在一起,使我们一睹这位长干里商妇的动人风采。
    千百年来,《长干行》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对于它的主题也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唐宋诗醇》说:“儿女子情事,直从胸臆间流出,萦迂回折,一往情深。”这个评价似乎是低了些。更重要的是,李白娴熟地用他那把生活的雕刻刀,为我们塑出了一尊封建时代的情感丰富、敢于追求的女性形象。这里面也许还寄托着诗人自己的怀抱。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熔叙事、状景、抒情于一炉,并着力于心理刻固,以塑造人物形象。此外,选材精当,善于摄取日常生活中最典型的画面入诗,也是颇值得借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