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奴其实并不哑
jose rison
如果在《哭泣的骆驼》中推荐一篇文章,我会选择《哑奴》,文章中说的是一个哑巴奴隶的生活,这也是三毛给我们以后的读者有一个戳中泪腺的文章。
就是在今日,当我还游离在济南一代的时候,其实我的心早就不在是这片12月份还下着大雨的中国领土上了,而我是跟随着三毛去了一个叫做撒哈拉沙漠里,去认识了哑奴。
我一直在想,三毛的故事里的那些人和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到底最后到哪里去了,他们未来的故事是什么样的?首先我先说一说起三毛,第一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流浪的女孩,不限于时间和空间的约束。第二就是她太过善良,就是因为她的太过善良才有了这么多的故事发生,也有了感情的升华。这一点儿三毛就和我逝去的母亲性格一样。
关于哑奴,我首先介绍一下当时的大环境,当时在撒哈拉沙漠中,有当地的哈拉威人,剩下的大部分是西班牙人。因为当时西班牙政府控制着这片沙漠,当然之后墨西哥也想要侵占这片土地。于是出现了哈拉威人想自立,墨西哥和西班牙在这里的战争了,这便是后话了。但是在之前,老老实实的哈拉威人就一直听从西班牙政府的。一些西班牙部落里的首长和马德里国会的一些人暂时驻扎此地,进行一些研究、考察还有就是管理。其实当时西班牙对于这片沙漠里的管理多少有些残暴,他们的一些制度明显的就过于不人性化。这也是哈拉威人的无奈,他们不敢太过抵抗这些西班牙的“暴民”,偶尔闹事了也是抓起来关几天,从来都不敢太过明显的反抗。这就导致了一些西班牙人在此地更加的猖獗起来。当然荷西这些好人还是有的,我这里论述只是想那些暴民而言的。
关于肤色歧视,从很久就有了。于是在尤恩(当时是撒哈拉的一个小镇)这个“繁华”的地方,此处说繁华可以在三毛的《撒哈拉故事》里需求答案,几条街,一个破烂的电影院,一个旅馆就成了构成了沙漠的繁华。那么在这里还住着其他一些人,比如三毛这个亚洲女子,还有一些黑人,欧洲来的,日本来的等等。而当时黑人在此地很多,而且由于肤色的原因,他们就变成了“免费劳动”的代名词。
哑奴就是这样一个人,其实在认识哑奴之前,先是三毛和荷西还有其他三对儿夫妇被一个很有钱的哈拉威人邀请到家里吃骆驼肝这些昂贵的食物,还有喝茶。而一个小男孩就一直在安静的劳动,引起了三毛的注意。当然不甘于欺负一个小孩子的三毛就帮助了他,而这就是以后我们认识哑奴的线索。
在尤恩里,黑人被抓来。脚和手被捆起来去买卖。在三毛最后知道这些奴隶的事情后,她离开家里的时候同情的给了小孩子200元钱。当然一向只顾劳动,不赚钱的小男孩高兴的回到了家,给了自己的哑巴父亲。父亲就找到了三毛要把还给三毛。三毛还是没要,最后哑奴被邻居买来劳动。三毛和荷西对哑奴尽心的照顾,给了他很多生活上的补助。估计那时哑奴最高兴的一段时光,哑奴也是心里十分感激的。有的时候帮助三毛半夜的时候偷来比油都贵上还几倍的水擦车,还有经常在三毛门前放置白菜,修理被羊羔踩坏的屋顶等等,这些都是偷偷干的,只是为了报答给三毛的恩情,因为除了这些他几乎想不到如何报答三毛。
事情的结果令人悲伤,哑奴又被卖掉了。而且走的时候还是捆着手脚的,三毛给了他一张大红毯子,就是这个毯子我想给以后的读者留了太多的泪水,哑奴第一次反抗是他带着毯子逃跑了,他缓慢艰难的跑向家里的方向。最后在被抓到之前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这个故事让我流泪,让我知道其实人家的真爱不和财富有关。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小心翼翼的生存者,生活给了我们太大的压抑。我们会在这样的束缚中丧失自己的志气,而且我们都忘记从前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了。这个时候,我们多希望有一双眼睛能够看懂我们隐藏在心里的心事儿,多么希望有一双手能够把我们拍醒。是三毛拍醒了哑奴,让哑奴知道其实心里隐藏的自卑和生下来的就是奴隶的命中注定都不是对的,他开始相信有些人还是把他们当成一般人去看待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只是这些人过少数,他们只能在生命的一时去帮助,而自己的命运还是在大环境下沉沦。哑奴最后的举动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可以看到最后三毛说的,哑奴的命运其实换个角度是幸福的,因为有家人、有孩子,日子虽然艰辛,但是还是能够在痛苦的生活中温馨的感受家里的温暖,能够真正的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哑奴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的丈夫,一个好的父亲。或许因为自己觉得命运卑微,心底就流露出真实的善良来。只有这种人他们的心灵才是最淳朴的,那些好意的念头才让我们知道生命的最原始的魅力。
但是我还是担心了他未来的命运,或许在55°的沙漠里最后晒死了,或许干活累死了,亦或是被主人打死了,他有病的妻子如何度过那些艰难的时刻,那些孩子长大了是不是还在一直做活儿。世世代代的传下来,那后来的人是不是一直延续着等等。但是也有可能在以后的日子歧视少了,他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一家子其乐融融。
哑奴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不管未来怎么样,有爱心存在过,心里就不会冷。我想哑奴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记得三毛给予他们的,他们得到的是一辈子的财富。至于他的结局,至少在三毛的文章中,后来的人会知道有一个善意的人在这片中国的书籍里活着。他的灵魂活在书里,他的故事感动着未来的一代代人。三毛的这篇文章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一本书,一片荒漠,一段故事,一份纪念,一种情感,一个无言的人,它们在心里变成了蜡烛,温暖着后来的人。
他的行为留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和思考,所以反过头来看,哑奴其实并不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