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意的美好与独立的思考——绘本《田鼠阿佛》教学解读及设计

(2014-05-20 11:44:35)
标签:

教育

分类: 小语

诗意的美好与独立的思考

——绘本《田鼠阿佛》教学解读及设计

了解李欧·李奥尼,是从《共读绘本的一年》开始的。在这本书中,作者薇薇安(美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讲述了与幼儿园小朋友共读绘本的经历。一年时间里,他们几乎读了李欧·李奥尼的所有作品。通过交流、探讨,大家从浅近的故事中读出了深刻的意蕴。幼儿园小朋友怎么能够思考如此深刻的问题呢?李欧·李奥尼为何如此神奇?稍后,我迫不及待地给女儿买回几本,其中《田鼠阿佛》是我最喜欢的一本。

最近,为了增加教学实践的机会,我厚着脸皮主动要求给某小学文学社上一节课外阅读课。经过一番思考,暂定了《田鼠阿佛》。一开始有些担心,幼儿园小朋友的读物,对于小学生是不是过于浅显呢?再一思考,绘本中所涉及的问题——理想与现实、集体与个人、妥协与坚持……对于有些阅历的成年人,也未必心中就有现成答案。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当然,就绘本中的文字来讲,也有许多亮点,处理得当或许也能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吧。

《田鼠阿佛》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冬天快要来了,当一家人忙着储备食物时,田鼠阿佛却只顾采集阳光、颜色和词语。当食物快吃完时,阿佛贡献出了他的阳光、颜色和词语,让大家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春天的缤纷以及浓浓诗意。原来,阿佛是个诗人。

看面上看,这个绘本的主题是“诗意地生存”,或者说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固然很美好,尤其在当今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社会,如果能够在孩子心中埋下一粒诗意的种子,功莫大焉。

但是,我认为这节课还应该承载这样一个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阿佛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收集阳光、颜色和词语,而没有被迫储备粮食、免受饥饿折磨,离不开家人对的包容与帮助。生活中,我们可以像阿佛一样诗意地生存,但是,对于阿佛家人的理解、包容和帮助,我们也不能忽视,更要心怀敬意。理解、包容他人,和诗意一样,都是这个社会稀缺的品质。如果没有家人储备食物,阿佛的冬天会怎么度过?如果把阿佛的家人换成朋友,他们还会那么包容阿佛吗?如果你是阿佛,没有家人的支持,你会怎么样?妥协还是坚持?你是愿意做一个阿佛那样的人——诗意地生存,还是愿意做阿佛的朋友——理解和支持别人?这一连串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当然,短期内孩子也很难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回答,不过这都没有关系。在他们今后的人生中,这样的问题情境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他们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中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所谓的文本主题也可多元解读。教会学生思考,或许就应该从相信学生会思考开始……

教学环节:

一、阅读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有机会可以和大家一起学习。我知道,我们文学社的学生都是热爱阅读与写作的学生,当然也是我们学校语文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其实,学语文很简单,只要我们热爱阅读、热爱写作,就能够轻松地学好语文。今天,我们来读一个有趣的故事《田鼠阿佛》,这是一个很经典的绘本,有没有同学之前已经读过了呢?

(生答,应该有学生读过)

师:好,果真都是热爱阅读的学生。现在,我要找两位学生来读。一位学生读图,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绘本中的画面。说得好不好不重要,关键是少用作者给出的文字,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一生用语言描述画面,老师要尽量尊重学生的表达,只纠正错误的字词和语病;另一生读文字:有一片草地,以前还有奶牛来吃草、马儿来溜达。一直沿着草地的边上,立着一堵老旧的石墙。)

师:大家注意,这一页中的哪个词好像留有悬念,或者说埋下了伏笔,稍后呢,作者再为大家揭示谜底?是哪个词给人这样的感觉?

(生答,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以前这个词)

师:对了,是“以前”。“以前还有奶牛来吃草、马儿来遛达”,可是“现在”呢?“现在”怎么样呢?好,我找俩位学生再来读读第二页。

(一生用语言描述画面,另一生读文字:在石墙里面,就在离牲口棚和谷仓不远的地方,住着爱说爱闹的一家子小田鼠。)

师:主人公出场了,可是悬念还没有解除,到底怎么样了呢?我好着急想知道答案哦。好,你们俩来读一读第三页。

(一生用语言描述画面,另一生读文字:可如今农夫们搬走了,牲口棚废弃了,谷仓也空了。眼看着冬天已经不远了,小田鼠们开始采集玉米、坚果、小麦和禾秆。从早到晚,他们全都在忙活儿——只有一个例外,就是阿佛。)

师:如今怎么样呢?“农夫们搬走了,牲口棚废弃了,谷仓也空了。”这些对于小田鼠来讲意思着什么呢?

(生答,可能会出现沉默,因为他们需要时间思考)

师:再回头看看“以前”,“以前还有奶牛来吃草、马儿来溜达”,现在呢,农夫们搬走了,奶牛和马儿不见了,谷仓也空了?这些对于小田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生答)

师:注意,这一页还有一句话也很关键哦,它在交代时间——“冬天已经不远了”。大家想一想,奶牛和马儿不见了,冬天也快要来了,石墙周围会不会格外冷清?谷仓也空了,小田鼠们需要到更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好储备起来过冬。“以前”和“如今”,就这么一对比,小田鼠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就交代得十分清楚了。作者是不是很厉害?好,由于时间关系呢,接下来,我们不再尝试用语言去描述画面了,但是,以后再读绘本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自己“读图”,看看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图画中读出什么信息来?会读图的孩子,往往想象力都比较丰富哦。下面,我找一位学生读一读第46页的文字。

(生读文字:“阿佛,你为什么不干活儿?”他们问。“我在干活儿呀,”阿佛说,“我在采集阳光,因为冬天的日子又冷又黑。”我们看到阿佛有时就坐在那儿,盯着草地看。他们说:“那现在呢,阿佛?”“我在采集颜色,”阿佛简单回答道:“因为冬天是灰色的。”还有一次,阿佛好像要睡着了。“你在做梦吧,阿佛?”他们有点责备地问他。可是阿佛说:“哦,不是的。我正在采集词语,因为冬天的日子又多又长,我们会把话说完的。”)

师:对于这几段文字,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答,生可能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注意有选择地处理)

师:我有一个地方不明白哦,第一次,阿佛采集阳光的时候,家人是“问”;第二次,阿佛采集颜色时,家人是“说”,为什么这一次家人是“有点责备地问他”,为什么啊?谁能来说一说?

(生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阿佛脱离集体的行为)

师:是呀,大家都在忙着储备粮食过冬,阿佛却什么活都不干,难怪他的家人会责怪他,对不对?

(生答,注意不要给出结果,稍后交流时再深入讨论)

师:好,关于阿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读完整个故事再来讨论。我再找一位同学读一读第710页。

(生读文字:冬天来了。当第一场雪飘落时,五只小田鼠躲进了石墙里的藏身处。一开始,有很多东西可以吃,小田鼠们在一起讲着傻狐狸和蠢猫咪的故事。他们是快乐的一家子。可是他们一点一点地啃光了几乎所有的坚果和桨果,禾秆没了,玉米也成为了回忆。石墙里很冷,没有人想要聊天。这时他们想起了阿佛说起过的阳光、颜色和词语。“怎么样,阿佛,你的那些东西呢?”他们问。)

师:对于这几页,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答,生可能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注意有选择地处理)

师:好,我再找位同学读一读第11页。

(生读文字:“闭上眼睛,”阿佛边说边爬上一块大石头,“现在,我带给你们阳光。你们感觉到了吗?它的金色光芒……就在阿佛说到太阳的时候,那四只小田鼠开始感觉暖和些了。那是阿佛的声音吗?它有魔力吗?)

师:阿佛的声音真的有魔力吗?

(生答,注意通过“有魔力”引导阿佛是一个很会讲述的人)

师:我再找一位学生来读一读第12页。

(生读文字:“阿佛,那颜色呢?”他们充满渴望地问道。“再闭上眼睛,”阿佛说。于是他跟他们说起蓝色的长春花,长在黄色麦田里的红色的罂粟花,还有草霉丛中的绿叶子。阿佛说着,他们就清清楚楚地看见了那些颜色,就好像画在他们的脑子里一样。)

师:小田鼠们“充满渴望”地问道,他们为什么充满渴望呢?

(生答,食物已经吃完了,日子单调无聊,他们对温暖、缤纷的春天充满渴望)

师:阿佛口中描述的颜色,就像画在他们的脑子里一样,这说明什么啊?

(生答)

师:说明阿佛是个很会描述的人哦,他把花的颜色描述得形象贴切,就像画在小田鼠们的脑子里一样。好,我再找一位学生读一读第13页。

(生读文字:“还有词语呢,阿佛?”阿佛清了清嗓子,等了一会儿,然后,就像站在舞台上那样,他说:“谁在天上撒雪花?谁融化了地上的冰块?谁会把天气变好?谁又会把天气变坏?谁让四叶幸运草在六月里生长?谁熄灭了阳光?谁又把月儿点亮?是四只小田鼠,他们都住在天上。是四只小田鼠……就和你我一样。一只是小春鼠,打开雨露的花洒。跟着来的夏鼠喜欢在鲜花上涂画。小秋鼠跟来时带着小麦和胡桃。冬鼠最后到……冷得直跺小脚。想想多幸运,一年四季刚刚好?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当阿佛说完时,他们一起鼓掌喝彩。“好啊,阿佛,”他们说,“你是个诗人,真想不到!”)

师:阿佛的诗写得好不好?我再找一位学生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这首诗好在哪里,谁能说出来?

(生答)

师:他们说阿佛是个诗人。什么样的人是诗人啊?

(生答)

师:只有会写诗的才是诗人吗?如果阿佛没有写这首诗,那他前面的表现算不算是一个诗人呢?

(生答)

师:诗人就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比一般人更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在诗人眼里,阳光、颜色、词语,这些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在他那里都有着不同的意义。这样的人即使不写诗,也是诗人,对不对?好,我们再来看最后一页。

(生读文字:阿佛红着脸,鞠了个躬,害羞地说:“是的,我知道。”)

二、交流

师:好,故事读完了。刚才,我们读到家人“有点责备”地对阿佛说,有同学说阿佛有点自私。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家人为阿佛储备食物,阿佛会怎样呢?

(生答)

师:收集词语、阳光、颜色,固然能给大家带来诗意的美好,让冬天多一点温暖,多一点生机,多一点诗意,但是储备食物就不重要吗?

(生答)

师:你们喜欢不喜欢阿佛?为什么?

(生答,一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阿佛?

(生答)

师:为什么不喜欢阿佛?

(生答)

师:在这个故事中,如果把家人换作朋友,他们还会像家人那样包容阿佛吗?如果你是阿佛的朋友,你愿意包容他吗?

(生答)

师:所以,阿佛是幸运的,他的诗人特质得到家人的接纳和保护。如果你是阿佛,当朋友要求你为集体承担一定的义务,但是那些事情又不是你乐于做的,你会怎么办?比如,朋友对你说“阿佛,快去搬坚果,别坐在那里发呆了”,你是妥协还是坚持?

(生答)

师:生活中,你愿意做阿佛?还是愿意做阿佛的家人?

(生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