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8/small/74cceddcgd62661f38827&690
张大千,字季爰,号大千,四川内江人。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二十世纪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http://s16/bmiddle/74cceddcxcfa4ea933a38&690
云山仙阁图 立轴 戊子(1948年)作 溪山仙阁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题识:詹东图记王齐翰山水卷云:山与石不甚有皱,但用墨笔圈围,稍分,即以大青绿染抹。又云:惟屋乃极致精工,法李昭道也。因揣其意为此,未识与霍翰有稍分相合处否。良初仁兄方家正之。戊子十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父、蜀客
http://s3/bmiddle/74cceddcgdfc688e6a8e3&690
雪霁远山图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春日山居 1932年作
题识:小蓥华在青城大面山之阴,形与什方蓥华山同,故名。其龙神冈,钻天坡,舍身崖,一路刻木为梯。攀萝扪葛,然后得上登其间者,肩随大面,俯视则烟云生于足下,危峦欹侧欲动,是为灵境。庚辰八月,写于上清借居,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大千毫发(朱)
此图作于庚辰(1940)年,大千时年42岁,此时应属在四川结识赵望云同去赴敦煌临习壁画途中,但同年其二哥张善孖逝世,返重庆办理后事。大千此时期风格大多临摹、借鉴古人,并多作重彩青绿山水,上追二赵(伯驹、伯骕),下借文氏(征明)画风。作品中款识所题:“小蓥华在青城大面山之阴”即指四川什邡地区小蓥山,应适此时大千正处重庆二哥丧失悲痛中。图中山石用墨线勾勒轮廓,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绿渲染。下方枯树丛林、茅庵草舍,水磨长桥。院中一长者双手绻袖,牧童头顶斗笠手持扫帚,扫院中积雪。一副雪过山晴景色,山间一片空鸣,唯有一线长瀑成为整座山的奏点。
http://s5/bmiddle/74cceddcxc1fe2ce9c3c1&690
仿吴墨井凤阿山房图 1943年作 草堂对弈图 纸本立轴
款识:吴墨井《凤阿山房图》,盖仿黄鹤山人《一梧轩图》笔也,此又仿墨井法。癸未七月,皋兰客次并记。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http://s9/middle/74cceddcxc1fb40c2712c&690
临仇英沧浪渔笛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341万元,2005年6月北京华辰) 临仇英沧浪渔笛 1947年作
题识:沧浪渔笛图。仇实父仿李唐笔,丁亥嘉平月,蜀郡张大千爰,背临于成都。钤印:大千(朱)、张爰(白)
题跋:予目障后已数十年不能为细笔之作,顷友人持予廿年前旧作沧浪渔笛蜀索为题记,以赠祖莱七弟。钤印:西川张爰、金石同堂
此作品绘于大风堂特制仿宋罗纹宣上,此纸半生熟,最适于画泼彩作品,显色奇佳。
http://s12/middle/74cceddcgd7d7dae3fbb7&690
仿米家山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仿董华亭山水 设色纸本
http://s5/middle/74cceddcg7bfbfc270c94&690
仿董其昌山水 设色纸本 1926年左右
题识: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仿玄宰笔。张爰。钤印:张季爰印、大砚斋
张大千的画风,在未形成自己个人面貌的时候,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该作品为张大千仿董其昌山水,然从画面上看,既有对董其昌山水纯正追求,又融入了个性的变化意识。画作下部树的变形处理,数笔重墨点燃山石苔点,以披麻皴表现山石凹凸起伏的结构和肌理效果,都延续着董其昌之面貌,强化笔墨意趣的表现。
http://s11/middle/74cceddcgbd489a65eb43&690
临赵大年水村图 镜心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江湖野水明碕湾,苍木隐映白石顽。乐哉禽鸟居其间,草有蒹葭鱼鰋鲤,扁舟不见玄真子。我复胡为滞留此,承平公子翰墨娱。遗风流韵诗驺虞,宛胜滕王蛱蜨图。庚辰腊月,临赵大年水村图,兼橅邓善之题语。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大千此幅自题
“临赵大年水村图”,当为临摹自北宋赵令穰《湖庄清夏》卷,赵氏此卷原为黄君璧白云堂所藏,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此卷为平远之宗,于江湖一隅,平凡景致,吟咏造化,生机无限。观大千此幅,写《湖庄清夏》卷一段,着意于陂湖林樾,烟云凫雁之趣,得赵大年之清润,而益之以秀丽,足见大千本色。大千“临赵大年水村图”尝见数本,此本的特别之处在于画幅上方大千“兼橅邓善之题语”,此一举改横幅构图为竖幅构图,书画相得益彰,成为大千颇具匠心的创作。
http://s6/bmiddle/74cceddcgx6BwdGIhiRf5&690
青绿山水 立轴设色纸本
款识:绿松高下映江川,赛罢田神笑语喧。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百花繁。欧阳公诗。大千张爰,琵琶湖上写。钤印:大千居士(朱文)、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毫发(朱文)、蜀客(朱文)、大风堂(朱文)
http://s16/middle/74cceddcgd6269c8e2d44&690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赵大年湖山清夏图 镜心 1947年作
http://s2/bmiddle/74cceddcg7cca2aedcce1&690
仿赵大年湖山清夏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款识:赵大年湖山清夏图。昔人谓大年画纤姸淡冶,真得春光明媚之象,但所历不越数百里,无石山之川气势耳!今观此图,古松叠嶂,欝密苍浑,岚于湖光,自然可鉴,乃知大年笔墨仍不出董巨意风也!丁亥秋日,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http://s8/bmiddle/74cceddcgx6CWAOL6Qq72&690
拟赵大年湖山清夏图 镜心 1947年作 (2800万元,2010年5月中国嘉德)
款识:(1)赵大年湖山清夏图。丁亥闰月,沱水村居临,张大千爰。(2)董文敏云:大年平远写湖天淼茫之意,极不俗,然不耐多皴,虽云学王维,而维画正有细皴者,乃于重山叠嶂有之,赵未之能尽其法也。此图略参维法成之。爰。钤印:张爰私印(白)、迟秋簃(朱)、张爰(朱)、张大千(白)
大千曾亲观北宋画家赵大年《湖山清夏图》,并在上题识“古松叠幛,郁谷苍浑”,以为“大年笔意,仍不出董巨宗风也”。
《湖山清夏图》是一幅小青绿山水作品,画面神韵秀丽,清逸雅致,画风严谨,深具传统面貌。虽然题为赵大年湖山清夏图,但其章法经张大千之手,已变得布陈丰满,层峦叠嶂起来,成为典型的全景山水,与赵令穰小景山水的典型风格章法不同。
这幅画分为近、中、远三景,近景表现的是生长于山石缝间的两株松树,与一般作品不同的地方是两株松树的生长方向分列左右,显示出一种向外的张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与中远景的平稳相对的,不仅是松树的长势,还有前景的两块大山石,也是朝向相反的方向,右边的山石更是冲出了画面。这正是为了打破全景布局的大的平衡,从而使部分画面增加一些动势。中远景的安排则是平平稳稳,尤其中景,类似赵令穰湖天淼茫,一片融合的平远小景,江水灵动,烟岚迷蒙,虚实相生,韵味无穷。中景楼观建筑的处理,严瑾细致,精巧缜密,描绘的非常具体,线条平直劲健,体现了大千过人的传统绘画功底。远景是赫然耸立的主峰,与周围的山峰浑然一体,山的进深关系表现出空间的阔大和山的峻厚。山峰的脉络清晰详尽,但皴笔用的不多,只在山峰结构的相接之处加以皴擦以表现出山的结构和前后关系。根据题跋可知,此幅是临摹赵令穰的作品,而且是用的王维笔法,以弥补赵令穰的不足。这幅画的价值有两点:一:美术史上一般认为唐时尚无皴法,而一部分人认为王维已经运用皴法,张大千不但在这幅画的题跋中肯定王维绘画中有细皴,而且还运用了这种笔法来作画,再现出绘画史上皴法早期的形态。张大千作此画也是基于赵令穰学王维而又无细皴,从而想还原王维原作面貌而作的这幅画。二:设色与皴染是有矛盾之处的,如果事先将勾皴擦染作的很充分,那么设色时必然会是要么草草敷染,要么也用足够的色彩去与笔墨平衡。赵令穰在处理色墨关系上独特之处在于“化皴法为烘染”,因此,他的色彩画总是呈现出“清浅”的韵致。张大千的这幅作品在加入王维细皴的基础上,又保持了赵令穰的色彩的特点。
http://s14/bmiddle/74cceddcgx6CWzrL3uRdd&690
观泉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题识:山中宰相有仙骨,坐爱岭头生白云,壁张此画定惊倒,先请唤人扶着君。此米虎儿自题诗也。丙戌初夏,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大千居士(朱)、大风堂(朱)
http://s15/bmiddle/74cceddcgx6BwhhXKVL4d&690
太乙观泉图 1946年作 (616万元,2008年11月中国嘉德) 关仝太乙观泉图 1947年作
题识:关仝太乙观泉图。董叔达所从出也。丙戌嘉平月,临于大风堂下。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
此幅仿关仝《太乙观泉图》作于1946年底,画风是大千先生传统一路的代表,该画画水之法尤为特别,用笔精细,设色清润,泉流溪水勾勒一丝不苟,夹叶树枝笔笔精到。危崖高耸,以小斧劈作山石,乃大千再现五代宋初风貌之精作。
http://s1/bmiddle/74cceddcgb50162995a41&690
仿石溪上人笔 1943年作 峒关蒲雪图 1949年作
http://s11/bmiddle/74cceddcgx6CmKjI6MP7b&690
峒关蒲雪图 立轴设色纸本
1949年作
款识:(1)此吾家僧繇法也。继其轨者,唐有杨升,宋有王希孟,元无传焉。明则董玄宰墨戏之余,时复为之,然非当行。有清三百年,遂成绝响,或称新罗能之。实邻自绘,去古弥远。予二十年来,心追手写,冀还旧观,斯人而后,直至小生,良用自喜。世之鉴者,无乃愕然而惊,莞尔而笑焉。己丑闰七月廿五日,大千张爰。(2)游子(周游)仁兄方家正之。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大千长寿大吉又日利、爰鉥、大千
http://s1/bmiddle/74cceddcgdf17bf9a3641&690
潼关蒲雪图 立轴设色纸本
款识:潼关蒲雪图。仿杨升雪景设色法。大千张爰,作于故都。钤印:大千(朱)、张爰(白)
大千的没骨山水画约见于三十年代中期,题款上多称取法古贤,袭自张僧繇、杨升或王晋卿。本幅《潼关蒲雪图》是大千临古作品,取自杨升没骨法。本幅章法疏朗开阔,近处坡渚杂树,中景一片开阔水域,远景浅滩、山峦,层层远去。在画法上,不以皴擦、线条为主,而是以色彩为主,山石、树木纯以矿物颜料渲染,富有装饰趣味。画家经营用心,尺幅不大,却气势浑厚,既注重整体效果,亦未忽略局部细节的精描细写,色彩运用尤为神妙,装饰效果与艺术性并重,属大千探研没骨山水法的成功之作。
http://s9/bmiddle/74cceddcgdfdc4c9ca9a3&690
仿唐杨昇峒关蒲雪图 设色纸本
款识:峒关蒲雪。唐杨昇画,董玄宰数临之。大千居士。钤印:张爰、三千大千
没骨山水相传为张僧繇所创,唐代杨升擅之,并有《峒关蒲雪》传世。张大千的这幅《峒关蒲雪》设色艳丽,远山近景,水天一线,古木寒鸦,好一派古朴、自然生动的画卷,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http://s11/middle/74cceddcgx6CWATZYMj2b&690
峒关蒲雪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峒关蒲雪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款识:峒关浦雪图。仿唐杨升峒关浦雪图,似瑶亭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居士张爰。董文敏题所临唐杨升峒关浦雪图云:此图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若日日唱渭城则又画家所诃也。予不时以其法写江山胜概,使华亭可作不得为所诃耶,然华亭不,尝数数临之矣。丙戌上元,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张大千、蜀客、张爰字大千书画之印
http://s15/bmiddle/74cceddcxd27efffff1be&690
仿董其昌峒关蒲雪图 1946年作 (1150万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
题识:1.峒关蒲雪图。唐杨升画,董玄宰临。庚申三月。2.丙戌秋孟,沱水村居临,张大千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题跋:(1)此图明州朱郡司马所藏,盖太宰闻公家物。朱携至吾郡,登得借摹,余以代米家墨戏,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日日唱谓,城则画家所诃也。其昌题。(2)杨升载宣和画谱,写唐玄宗像,与张萱齐名。余尝见朱定国携蒲雪图,玄宰大叫,以为奇绝变化。此幅今人漫云僧繇没骨山,犹是揣声耳。眉公记。
此帧《峒关蒲雪》图作於1946年秋天,以“没骨法”为之。没骨山水相传为南朝画家张僧繇所创,唐代杨升擅之,并有《峒关蒲雪》图传世,明代董其昌曾屡临之。张大千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即已开始用杨升和张僧繇的“没骨法”作画,後来又将真实山水的特质以及自己的体悟融入其中,拓展了这种技法的表现空间。
此帧《峒关蒲雪》,章法疏朗开阔,近处坡渚杂树,中景一片开阔水域,远景浅滩、山峦,层层远去。画法上,不以皴擦、线条为主,而是以色彩为主,山
http://s12/bmiddle/74cceddcgbcdacf67267c&690
峒关蒲雪图 设色纸本 溪山雪霁 1938年作
http://s4/middle/74cceddcgx6CUw6RgqQ78&690
峒关蒲雪图 设色绢本
款识:峒关蒲雪图。唐杨升笔,董文敏数仿之,此又仿董者。季尚先生方家法教,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白)、大千(朱)
http://s10/bmiddle/74cceddcxc20170504c2c&690
仿唐杨昇峒关蒲雪图 金笺设色 (621.6万元,2009年5月北京保利) 云横雪岭
款识:峒关蒲雪。唐杨昇画,董玄宰数临之。大千居士。钤印:张爰、三千大千
此幅为张大千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作品,其间他精研传统,包括没骨山水。没骨山水相传为张僧繇所创,唐代杨升擅之,并有《峒关蒲雪》传世。张大千版的《峒关蒲雪》则更多了一层实验的色彩。
此画为二段式构图,用金粉勾出远处彩霞,近处的红树。细节的枝脉及山坡的走势,给人金壁辉煌的感觉,极尽奢华富贵之气。近景与远景的岛屿颇有海上仙山的虚静之气,构图疏朗开阔,大片空白,不勾一丝水纹的水面留下一个诗意的想象空间,青绿设色的山峦笔法精致细腻,虽色彩艳丽,却传达出幽深淡远的意境,是为张大千艺术成熟期的佳作。
http://s2/middle/74cceddcgb502d01fa501&690
http://s2/middle/74cceddcxc1fd0ee2e3aa&690
江天暮雪 镜框勾金设色纸本
题识:吾家僧繇笔,董玄宰尝仿之。此又仿玄宰者。蜀人张爰。钤印:张大千、蜀客、三湘梦五湖心
此幅未落年款,从绘画风格上看,应为大千居士三十多岁时所作精品。这一时期,大千博采历代书画家之长,将文人画派的水墨用笔,融入典丽的设色,形成一种带有装饰性的文人山水,呈现出清新雅丽的画风。
《江天暮雪》全图不着笔墨,山石不用皴擦,纯以矿物颜料渲染,泥金点缀,金碧辉煌。再现了六朝至初唐金碧山水的辉煌成就,一洗自清初以来,以“四王”山水为核心的传统绘画技法,耳目一新。画史云:“墨易雅,用色易俗”。大千能恰到好处的运用青绿重彩,而达到雅而不俗的艺术效果。张大千之临摹往往比较随意,实多为自己的创作或是对笔意的戏仿。即为临摹,亦见功夫,诚如齐白石语:“大千临摹古画之功夫,真是腕中有鬼!所临之青藤、白阳、石涛、老莲、冬心、新罗各家,确能乱真”。
http://s10/bmiddle/74cceddcge06d1da92e19&690
拟宋人山水 立轴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1)拟北宋人画法。乙酉秋日,大千居士张爰于青城上清宫中。(2)去年秋与李任潮、徐悲鸿买舟桂林,以至阳朔过兴坪,山水清丽,流连径旬,因结卜邻之约,乘兴之余,为写北宋人山水巨帧记之。爰又记。钤印:张爰、张大千、张季、大千
http://s12/middle/74cceddcgb126ae704cf3&690
仿宋人山水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题识:长爱秦郎绝妙词,荒寒暗合辋川诗。斜阳万点寒雅处,流水孤村又一奇。丁亥中秋后,用宋人笔法写此。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仿宋人山水》,立意手法虽为宋画,但在行笔时多了一股秀润之气,斧劈皴走笔迅速,不经意处已形成线形,与宋人工整的皴法排列已有不同。此外减弱画面黑白对比,使布局疏朗,淡淡的墨染和设色营造出一种优美宁静、清新温和的气质。画上方的古寺、苍松,图中的万条瀑布,图下方的密细水纹,以及飘逸的高士,都使全图充满了诗意,让人如临仙境,如沐春风。
http://s9/bmiddle/74cceddcgx6Bwhe3gMF31&690
仿宋人山寺图 镜心设色绢本 (4025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宋人山寺图。蜀郡张爰拟之。钤印:张爰、大千
此幅绢本小青绿的《仿宋人山寺图》,乃张大千在抗战胜利后,离开大陆之前,力追五代北宋山水画高峰期的得意之作。此画丘壑具有北宋之雄,而其笔墨兼有文人之雅,细观其多变之山石皴法及造型,为大千融合古人、置身北宋的精心杰构。在意境方面,以壮丽的瀑布为中心,茅亭草阁分置左右,掩映在老树虬枝及朦胧的竹树之间,点缀高士策杖过桥相会,及倚栏观瀑的雅士;瀑水流经桥下潺潺有声,汇为前景之涡流,其描法如行云回旋,其线条之婀娜轻盈、曼妙流动,尤为特绝。此乃得法于大千所藏之刘道士《湖山清晓图》而更出其上!又以李郭派蟹爪法所作古木枯枝,从山前山崖到山顶,配合略似云头皴有实体质感的巨石崖壁以及劲挺的松树,刚柔的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诗情。山顶丛林掩映中的朱栏楼观,更增添人间仙境般的境界,使人生出世之想。
http://s1/bmiddle/74cceddcgdfe719300340&690
仿宋人秋林晓霭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秋林晚霭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清水石罅咽轻流,晓霭林边溪远眸。绛黛山峦秋欲暮,江南回梦旧林丘。用宋人法写秋林晓霭图,并拈二十八字,时戊子二月,借居成都昭觉禅寺,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居士(朱)
http://s7/bmiddle/74cceddcg0be9898dc726&690
李检法定林萧散图 绢本青绿 1949年作 (2550万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
款识:李检法定林萧散图。偶得乾隆内库双丝绢临此。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题跋:葭生仁兄方家正之。己丑十月,蜀郡张爰,时客台北。钤印: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张大千四十年代之前的仿古作品中,1937年至1938年所作的仿唐、宋、元十二条屏可以算作代表作,其中笔触秀润祥和,极力追求着古人面貌,但仍保持着早年的“逸笔”之风。此幅是张大千1949年50岁时所作,符合当时作者青绿重彩的风格和艺术追求,与“仿古十二条屏”这样早年的仿古作品相比,其中年仿古作品在更大程度上追求着与古人的神合,可以说,《李检法定林萧散图》是大千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全画青绿设色,群山叠嶂,飞瀑鸣泉,苍松挺拔,树下一高士袒胸赤足,在岩石上静坐沉思,予人解衣盘礴的高士之印象,对岸一童子正抱琴而来。整幅寓动于静,寓静于幽,境界空暝旷远。由款识可知,这件作品材质为乾隆时期内府所藏特制双丝细绢。“双丝”乃是一种特殊的制绢工艺,其特点是较其他画绢更为细密,而乾隆内府所出,必是经过严格的制造工艺和筛选程序,又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用来仿古作画,火气全无。
李检法,即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因其官至御史检法,后人多称其为李检法。其好古博学,善人物、山水、鞍马等,时推其为宋画第一人,张大千亦对其作品和成就推崇有加。其所作《定林萧散图》,全名《王安石定林萧散图》,其中定林,乃指方山定林寺,曾是南北朝时期刘勰完成《文心雕龙》的幽居之所,也是“龙学”圣地,在元丰年间,李公麟曾至金陵方山定林寺拜访王安石,二人相谈甚欢,遂做此图,旋即被宋徽宗收入内府所藏。
关於《定林萧散图》,张大千曾作过多幅,在1967年一幅同题材作品中,题曰:“龙眠居士有定林萧散图。盖为王荆文公居金陵定林寺时所作也,此图见著录而墨迹不传,每欲追抚,以目翳而止。近顷目力稍胜,遂想象为此效。龙眠作人物者,以赵沤波、张叔厚为嫡嗣,此图虽未能方驾二公,亦未肯与仇唐作後麈也。丁未春爰。”可见《定林萧散图》并没有现成的图本可供参考,张大千之作多半基於想象,因此在追求古意之外,在构图和人物造型上反而更加自由。
http://s16/bmiddle/74cceddcgx6ByPzMSAfef&690
秋壑鳴泉擬北宋高克明笔 设色绢本 1948年作 华岳高秋 设色纸本
1952年作
此幅作於1948年的春天。從大千的自題,知道他創作此畫的原始動念,來自於他幾個月前在上海友人王文柏處,觀賞到宋代高克明的《溪山雪意》圖卷。其实兩圖之間貌似的成份非常有限。首先,大千將原作的手卷形式改成了立軸,注入不少異於原作的元素。大千從原畫所得者:一是近景斜上的高樹,但他將原作的長松改為枯枝,並且加增一株宋人李郭派的曲老樹,以古藤相繞;二是全畫中有斧劈皴系統的筆法,使得此畫與大千此一時期以董巨派為主的畫風迥然不同,而垂直石壁用的橫劈皴法又有別於原作;三是峰頂的松林,以及左方山腰谷地裡,為喬林所包圍的樓閣殿宇,都是從原畫變化得來。
基於大千對畫的理解,故而在此畫中,特別是枯枝高樹及景茂葉巨樹後,矗立了碎點的大樹,以及全幅精妍的氣質,充斥著明代唐寅的風韻。下方橋樑,尤其是曲折的水紋畫法,則顯然出自於所謂五代宋初《湖山清曉圖》。至於中景崖壁上斜出的青綠灌木,富於裝飾效果,其作用一如他日後潑墨畫中點綴的青綠潑色。畫幅左下方的高土,則完全是大千的本色。然而,此畫中的濃蔭大樹和左上方懸崖上滿佈類似溥心畬的胡椒密點,均少見於大千其他的畫作。
http://s5/bmiddle/74cceddcgdfe67f9abbb4&690
仿李唐古木寒泉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仿李唐古木寒泉 1946年作
http://s4/bmiddle/74cceddcgdfe6aa172083&690
仿李唐古木寒泉 1946年作
题识:仿李唐古木寒泉真迹。丙戌十一月,昆明湖上,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
张大千习古皆能化古,此图虽谓仿李唐,但用笔却变李唐的刚劲犀利为柔润清俊,整体气息也不似李唐山水的气魄雄壮,更多了对山水幽远清旷的气氛的表现。
http://s15/middle/74cceddcgbd94560e0e33&690
仿明人本 手卷 设色纸本 (313.6万元,2011年10月山东春秋)
题识:仿明人本。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此幅为大千仿明人之作,长卷描绘了山石、树木、江河、小桥流水、舟船、农舍、人物等,画面公整洁丽,笔法细腻自然,不滞不腻。从右到左,画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的是茂密的丛林,江边农舍林立,独木桥上一主一仆,两高士江心垂钓,神态悠然;第二部分处于两山之间,农舍中主人闲坐,悠然自得;第三部分是两邻舍主人相约博弈,屋后溪水作响,宛然悠扬的乐声。画面反映了文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寄托着闲适高雅的生活理想。张大千对美术史的研究功力深厚,其许多伪作的艺术价值及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之古代名家的真迹已有过之而无不及。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藏有他的伪作,如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收藏有《来人吴中三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石涛山水》和《梅清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巨然茂林叠嶂图》等等。
http://s1/bmiddle/74cceddcgx6CMLhQ26Q40&690
巫峡清秋 立轴设色纸本 (2800万元,2010年11月中国嘉德) 巫峡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巫峡清秋。仿李将军笔。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纱》。啸沧老长兄两教。大千弟爰。钤印:张爰、张季、大千、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
张大千的没骨山水约出现于三十年代中期。此幅没骨重彩,大青大绿,复施勾金,瑰丽无比,为画家壮岁精绝之作。大千在这类作品上多有题跋,述及渊源家数,上溯宋代王晋卿,甚至远及杨升和张僧繇。惟上述杨、张两家,有的作品已湮没,有的尚无公认可信画迹传世。故大千所据者自画史记录外,尚参考后人所仿临者,如董其昌的《峒关蒲雪图》等,复加己意而成。本幅自题源自唐代李将军,意在凸现唐贤风规。本幅的构图丰富,笔法坚劲。画中设色之经营极见用心,敷色沉欎,充份运用矿物颜料色感厚实耀目的特质,令青绿、白粉、金碧相衬成色彩艳丽、气派堂皇而富装饰性的杰作。
http://s14/middle/74cceddcgd5c018d18241&690
暮雨朝云 设色纸本甲戌(1934年)作
款识:曾经几度过三峡,未画巫山十二峰。暮雨朝云无限意,可能神女梦先通。甲戌春戏写,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千豪发、画又次之
题跋:满天风雨洞庭秋,晓(见)峰峦翠过浮。吴楚白云千万里,茫茫何处岳阳楼。心畬题句。钤印:溥儒、心畬、一朵红云
此幅画作描绘长江三峡巫山十二峰,是张大千1934年36岁时的一幅力作。巫山十二峰分别坐落于巫山县东部的长江两岸,江北六峰有:登龙、圣泉、朝云、望霞(神女)、松峦、集仙,江南六峰为净坛、起云、上升、飞凤、翠屏、聚鹤。十二诸峰绮丽多变,姿态万千,古往今来。擅奇天下。“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正道出人们对十二峰的倾慕之情。画中张大千用朱砂红,石青,石绿诸色铺陈巫山峰峦,加之墨绿,金色勾勒丛林,白粉晕染层云锁山之腰,以助山峰之高耸。来去无踪的巫山云雨大大增添了山林的神秘色彩。峡区山高谷深、蒸郁不散的湿气,沿山坡冉冉上升,有时形成浮云细雨,云雾之中,有时化作滚滚乌云,有时变成茫茫白雾。十二峰时隐时现,疑似仙境。真可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http://s10/bmiddle/74cceddcgdfece186cb99&690
巫峡清秋 立轴设色纸本
1934年作 巫峡清秋 立轴设色纸本
http://s6/bmiddle/74cceddcgdfec8fd3b675&690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款识:巫峡清秋。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沙》。蜀人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风堂、游戏神通、万里写入胸怀间
http://s10/bmiddle/74cceddcgdfec9e30f419&690
巫峡清秋 立轴
1934年作
款识:巫峡清秋。仿王晋卿笔。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沙》。大千居士画并题,时甲戌九月,借居昆明湖上。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千、大千毫发、大风堂、画又次之
传统根基深厚的张大千,亦同传统士子一样喜欢以诗或画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他曾说过作画必须有所寄托,画方有意义。三十年代,大千分别寓居上海、北平,其时四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寓京期间,虽然获致非常高的声誉,但军阀铁蹄下的故乡仍是他难以抹去的想念。他因此画了此幅《巫峡清秋》,自题一首《浣溪沙》以寄托思乡念亲的情怀,词意非常含蓄。
画中巫峡呈现一派清凄暗淡的情景,隐喻战乱中故乡的荒凉况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写别愁离恨,以“千金”为质;而大千只以“疑”来形容,自比杜甫用意更深进一层。
http://s5/bmiddle/74cceddcgx6CUwfAikJ1d&690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甲戌(1934年)作 (552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巫峡清秋。昔年曾过巫山峡,未画巫山十二峰。暮雨朝云无限意,可能神女梦先通。甲戌秋日,蜀人张爰写于故都。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风堂、大千豪发
边跋:1.书画全在用笔,用笔之要在指不动,而笔法之妙全从腕中运出,尤在下笔及转折处分明不模糊,故贵以浑胜以简胜。笔古神承有笔有墨,而又有在笔墨之外者。神妙乎法,而不可以法论者也。邵章题。钤印:邵章、癸卯翰林、重存许水
2.宿雨初收,晓烟未泮。此八字真言为画家之秘密,藏若不证。此中三昧,虽力抚北苑荆关备极精能,亦徒袭其儿而已,安能优品乎?画之优品在气韵生动,此非胸襟高旷,脱去蹊径者,不能为也。陈云诰题。钤印:陈云诰印、癸卯翰林
3.苍松白石水泠泠,挥洒霜毫悟道径。诗卷一囊琴百衲,萧闲情韵付丹青。漫向卥山买白云,楼台不学李将军。晓寒天趣谁能写,点燃精神己冠群。摩诘家居的(辋)穿,眼中画本自天然。山房应与仙都近,看取烟岚入墨禅。高潜子题。钤印:潜、癸卯翰林
4.独向毫端窥秘趣,驱毫增我向山情。悬知洒墨如风雨,都作烟泉落叶声。方壶老树云西石,风月知谁是主人。不信渔人偏得路,画师吾自忆前身。集南田句,丁亥橘余之月,张海若题。钤印:张海若、甲辰翰林、述而不作
5.漫夸神妙与精能,万法傅心只一灯。谁是笔先兼书外,夏虫休共语玄冰。天然造化是吾师,兴到翻憎着墨迟。挂角羚羊无迹象,几人能解画中诗。昔贤谓意居笔先,妙在画外又清湘。语人专师造化可谓得玄珠矣。邢端题。钤印:贵阳邢端、甲辰翰林
6.画家六法首日气韵生动,气韵从笔墨表现,尤在经营位置得宜,运笔沉着而出以洒落,用墨淹润而出以浑融。布局繁简虚实,起伏穿插各得其当,一气相生天机勃露,妙处有独得于笔情墨趣之外者,气韵生动端在是也。张书云题。钤印:张书云印、癸卯翰林
1934年,张大千首次到北京举办画展,引起轰动,本幅即作于其北行期间。此作是一幅金碧青绿山水,大千曾用同一画法创作了多幅《巫峡清秋》,从题跋来看,此作也暗含了一种去国怀乡之情。此作采用“没骨法”为之,不勾勒轮廓,而是直接用色之浓淡显出层次与主次前后的关系。据传,这种画法源于六朝时候的张僧繇,可惜已画迹无存,后明朝浙派的蓝瑛也常用此法创作。画面山体清俊峭拔,山顶积雪尚未融化,底下已是郁郁葱葱;山间云雾缭绕,行于山脚河中的帆船则只见其帆不见其船,若隐若现;近处松树森然而立,一间房屋半隐于山林。此作在赋色上将青绿与金碧结合起来,强调色彩的浓淡变化,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感。
http://s15/bmiddle/74cceddcgx6CUwixBSWfa&690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甲戌(1934年)作 (138万元,2013年3月中国嘉德)
题识:巫峡清秋。写奉秋斋道长博教。甲戌二月,大千弟张爰。钤印:张季、大千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其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大千笔下巫峡秋景,危岩峭壁,山势险峻,远山呈褐红色,船行江中,云雾缭绕。构图较丰富,层次感强,除云山飘渺的主景外,局部细节描写更见繁密精细,如下方山峡树丛高低排列参差,反衬出主峰的奇兀突出,气势雄浑,成全图的焦点所在。主峰山体清俊峭拔,山顶积雪尚未融,底下已是郁郁葱葱;山间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在赋色上将青绿发挥得淋漓尽致,强调色彩的浓淡变化,体现出强烈的层次感。
http://s8/bmiddle/74cceddcgx6CUwmSgwoc8&690
蓬莱仙境 立轴设色绢本
1935年作
款识:求放心疑骑日月,得闲身已到蓬莱。朝元杖侣若可覩,手折芙蓉归去来。心疑骑日月,身已到蓬(莱)。明人题黄山文殊院句也。写於大风堂下,乙亥四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白)、大千(朱)
http://s4/bmiddle/74cceddcgdfebf6791ba3&690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1970万港币,2011年5月香港佳士得)
题识: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沙》。乙亥春日,大千居士并题。钤印:张爰之印
题跋:巫峡清秋。仿王晋卿笔,为养儒先生法家正之,张爰。钤印:大千、大风堂、大千豪发
http://s7/bmiddle/74cceddcgdfe8155c80e6&690
金璧双辉—巫峡清秋 1936年作 (4370万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 巫峡清秋 1936年作
款识:(1)巫峡清秋。妾住长干近凤台,君行滟滪浪成堆,愁风愁水日千回。断雁不传云路信,寒雅自引客舟来,襄王神女费疑猜。《浣溪沙》。大千居士并题。(2)丙子十月,予于非闇合作振济西郊赤贫画展,永吉仁兄慨捐重金,因举此为报并记数语。弟爰。钤印:大风堂、张爰、大千大利、三千大千、张爰私印、蜀客、大千无恙
《巫峡清秋》是大千笔下常见的题材。以他蜀人写川中三峡名胜之一,自是驾轻就熟。若与1935年本相比,基本同出一辙,只是主峰的方向相反而已。本幅的构图较丰富,层次感强,除云山飘渺、舟过峡山的主景外,局部细节描写更见繁密精细,如峡中泉涌,与云水连成一气;下方山峡树丛高低排列参差,反衬出主峰的奇兀突出,气势雄浑,成全图的焦点所在。画中设色之经营极见用心,充份运用矿物颜料色感厚实耀目的特质,令青绿、白粉、金碧相衬,成色彩艳丽、气派堂皇而富装饰性的杰作。更难得者乃画上三题,标题、词作以及题赠记录,钤印位置疏密布局讲究,令全幅作品更见完整。
http://s3/bmiddle/74cceddcgx6CUwqVDyfbf&690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176万元,2008年7月辽宁中正)
款识:巫峡清秋。妾住长近凤台,君行滟滪浪成堆,愁今愁水日子回。断雁不传云路信,寒雅自引客舟来,襄王神女费疑猜。《浣溪纱》。大千居士并题。钤印:大风堂(朱文)、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
题跋:丙子十月,予与非厂合作振济故都西郊志贫画展,永吉仁兄慨指重金,因举此为报并记数语,弟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蜀客(朱文)
诗塘:张爰青绿山水图。为大千先生题巫峡清秋图并篆六字。白石齐璜。钤印:木人(朱文)、老白(白文)、白石叚看(白文)、白石赏心(白文)
http://s8/middle/74cceddcxcc7816d86957&690
观泉图 携琴访友 绢本
1938年作
款识:破石如龙气未降,摩挱鳞甲尚森张,高人游戏题诗句,又被山僧说短长。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父、摩登戒体、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http://s4/bmiddle/74cceddcgx6CmH0mqPh43&690
云亭话旧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款识:(1)岁丁丑四月廿九日,大千张蝯写记。钤印:三千大千 (2)己卯(1939)三月既望,题赠君吾道兄法教,大千张爰。钤印:张季、大千
此图画于1937年,时大千38岁,此时大千的山水取法为上,推重唐宋,乃用大小李将军大青绿山水法,勾廓填彩,少皴多染,其色沉碧丹翠,极具富丽华贵之气。图取高远之势,近作奇危大石,其上苍松虬曲。两高士策杖论道。向上则长松夹道,通往仙阁楼台,其后白云缭绕,青峰丹顶间,一径如梯,陡然至上,有步云驾雾之势。勾山形廓方硬,笔法直落劲挺,山脚峰顶间用泥金。因用大小李将军法,勾斫之形必得爽利为宗。境取黄山奇秀之景,山多石质巨岩,崖巘千尺,块壁耸屹。风格华贵雍容。大千山水偏爱黄山,人有谓之“新黄山画派”者。此类作品,四十年代以后便少见了。
http://s16/bmiddle/74cceddcgd627ca0a9b05&690
巫峡清秋 金碧纸本
1942年作 巫峡清秋仿王缙卿笔 巫峡清秋
http://s1/bmiddle/74cceddcgdfe833967b00&690
巫峡清秋 立轴纸本
1938年作 (1344万元,2012年6月北京万隆)
题识:巫峡清秋。曾经几度过三峡,未画巫山十二峰。暮雨朝云无限意,可能神女梦先通。继庐仁兄法家正之,戊寅八月,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大利、大风堂、游戏神通、万里写入胸怀间
大千此作采用“没骨法”,不勾勒轮廓,而是直接用色之浓淡显出层次与主次前后的关系。据传,这种画法源于六朝时候的张僧繇,后明朝浙派三大家的蓝瑛也常用此法创作。是画山体清俊峭拔,山顶积雪尚未融化,底下已是郁郁葱葱;山间云雾缭绕,行于山脚河中的帆船则只见其帆不见其船,若隐若现;近处松树森然而立,一间房屋半隐于山林。在赋色上将青绿发挥的淋漓尽致,强调色彩的浓淡变化,体现层次感。
http://s11/bmiddle/74cceddcgdfec5542c78a&690
巫峡清秋 立轴设色纸本
1939年作
题识:巫峡清秋。井洛高秋稳夕辉,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生人事进来疑。浣溪纱。已卯五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白文)、大千(白文)
http://s12/mw690/74cceddcgdfed7cd7701b&690
金碧山水 立轴纸本
1939年作 抱琴观云图 立轴 甲申(1944年)作
http://s1/bmiddle/74cceddcgdfed6a01a160&690
闲吟策杖倚天风 金碧
1943年作
款识:闲吟策杖倚天风,绝顶高攀百尺松。持镜年来秋在鬓,波澜自笑尚填胸。癸未六月,遣暑青城,戏效刘松年笔并拈小诗。大千张爰。钤印:大千、张爰、蜀客、大风堂
《闲吟策杖图》是一件金碧青绿山水,作于1943年。张氏言戏仿南宋刘松年笔意,画面苍松如铁,青山绵绵,以金粉提点,云气浮岚如波涛,山泉有声,画面结构严谨,树石笔法劲挺,显得精细秀润。让人不觉有身临其境之感,青山绿水之秀、云雾缭绕之气、远近劲松之态,观者与画中策杖者感同身受。《闲吟策杖图》是融金碧山水与小青绿山水的成功尝试,这是一种独创。
http://s13/bmiddle/74cceddcgx6BwgtOQKYf0&690
绿树平冈 金碧山水 1946作 (246.4万元,2010年6月北京九歌)
款识:绿树低云屋,平冈逆远峰。清波明镜净,鸥鹭自游溶。丙戌夏,沱水邨屋涉事,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金碧山水》依据谢稚柳的题跋为张大千四十七、八岁时所作的青绿山水画精品,沱水村居在成都近郊,画中山石皴法以宋人小斧劈为主参以披麻,树法则远接元人黄鹤山樵,显然企图在摹古以外,突破时代的藩篱。大千曾在另一幅作品上题跋:“偶欲效北宗画法,雅不欲从马夏入门。马夏虽工,才一落笔,便不免作家面目。此幅略似李唐,生拙处时得天倪耳。”所谓“天倪”者,即是自然,他极力避免“作家习气”。从画中可以看到,由于他用笔惯常流露的秀气,尤其是设色上参用石绿、石青与赭石的冷暖色调的对比,使画面温润细腻,消弭了北宗应有的刚健与峻峭,形成大千青绿山水画的明丽、婉约,而毫无霸气的独特个人风貌。
http://s14/bmiddle/74cceddcgdfed58d4d69d&690
碧树金冈图 立轴金碧山水
1946年作
款识:碧树生云屋,平冈逆远峰,清波明镜净,闲棹自游溶。丙戌三月,用二石法写,蜀人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下里巴人(朱文)、直造古人不到处(朱文)
本幅金碧山水作于1946年。画面苍松如铁,青山绵绵,以金粉提点,云气浮岚如波涛,山泉有声,画面布置结构严谨,树石笔法劲挺,显得精细秀润。金碧山水是在大青绿山水的基础上,用勾金、染金、涂金等方法提注画面,使画面具有金碧辉煌的特点。金碧山水通常被人理解为工极妍丽、金碧辉煌的画。故自宋代以后,就很少有人问津。然张大千的金碧山水,构图饱满,重彩浓墨,金光灿烂。墨、色、金三者结合之巧妙,色彩绚丽,全无一丝俗格。
http://s12/middle/74cceddcgd62706df18a6&690
山水 立轴
1947年作 拟赵仲笔 纸本设色
http://s16/bmiddle/74cceddcgx6CUwzkphR47&690
煮茶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896万元,2010年5月北京诚轩)
题识:茗碗月团新破,竹炉活火初燃。门外全无酒债,山中惟有茶烟。丁亥三月作《煮茶图》,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煮茶图》绘于1947年,是张大千典型的青绿临古风格作品。大约从1946年起,张大千山水进入其一生艺事的最高潮。《煮茶图》的构图、设色,得力于董源之处正多,其林壑景致之美,既精雅工巧,又气息高古,为大千四十年代中后期的代表作之一。
《煮茶图》近景一片平坡之上,画老树五株,树间搭一草亭,左侧一块玲珑的太湖石,点出亭中持扇高士,草亭后两棵不高的棕榈,意示出此地气候温润。草亭外置一几,陈古瓶、古书,一童子正在旁边煮茶,另一童子则步入小亭奉茶。顺着煮茶童子的方向而上,一条小桥曲折通向山根,转为山脚小路,逶迤而上,进入画面中景,掩映在竹木间的山斋,斋中长案置古琴卷册,案后设四出头官帽椅,显示出主人弹琴读画的清雅品味。经由山斋侧后方的板桥渡河,远景群峰层叠耸立,对岸高瀑垂流,取景深邃,令人有幽然尘外之想。此画虽取法董源,但取意却近乎明人,画上题诗为明代陆治《烹茶图》上题诗。
http://s10/bmiddle/74cceddcxd2819d2b6294&690
烟江叠嶂 设色绢本
1948年作 (5232.5万元,2012年12月朵云轩) 烟江叠嶂图 设色纸本
款识:(1)梅花道人烟江叠嶂图。盖全师北苑,不袭王晋卿一笔也。戊子四月大千居士临记。(2)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越日复节坡诗。钤印:张爰、大千居士、潇湘画楼、张爰私印
《烟江迭嶂图》作于1948年,虽自题仿梅花道人吴镇笔意,实则出于董、巨一派,在水墨皴擦基础上以青绿设色,把董、巨江南画派的矾头山脉表现得更为娟洁静朗。此画以高远法全景构图,用从山脚看山顶的角度展现崇山峻岭的高大雄伟,场面宏大,气派雄浑。布局雄奇中不失空灵,近水远山层迭铺陈,开和有序,层次井然。画面造境优美,风水极佳,主体两列山脉呈环抱之势把一泓瀑布圈在其中,山脚栈道临水而列,后又有远山如屏,逶迤天际。中段以两水交汇成的一湾碧波间隔开前后景,山下有板桥横亘,平坡迤逦,屋舍树林点缀其中。近景作平坡杂树,一派水村风情,加上水中钓艇,这分明取自梅花道人吴镇《渔父图》模式。此画绘于日本圆丝绢上,赋色精致典雅,温润如玉,比之纸本所画更多晶莹润泽的透明感,烟岚浮动。笔法几乎全用长短批麻皴,丰富灵活,层次鲜明,再加层层苔点,更增苍郁气质。此画双题,一为画名,一则节录苏东坡《烟江迭嶂诗》于画上,书文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