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双减”下的教学工作,促进新入职教师成长,三元区开展了物理学科新教师入职汇报课。经过教研组、备课组及新教师认真、充分、精心的准备,2022年12月14日上午,于三明市第八中学八年(10)班、八年(11)班,李洁老师带来了精彩的新授课《怎样描述力》,吴海亮老师带来了精彩的新授课《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李
洁老师在师父林景静老师以及全组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出色的完成了本次汇报课的展示。
李老师从复习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进入课堂,带学生看了足球比赛中的“香蕉球”,引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活跃了整节课的课堂氛围。接着李老师采用演示实验和回顾生活中一些的形式,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了力的三要素。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回忆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出力的定义和力的作用效果,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且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推理的能力。与此同时,陶老师还通过演示
实验和视频的辅助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在理解力的示意图这个知识点时,李老师通过让学生先用文字叙述力,发展需要不能很好的描述出力的三要素,于是引入了物理中用作图的方式表示力。接着通过板演力的示意图,与学生的练习较好地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整节课的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参与度高,给老师的反馈效果良好。
吴海亮老师在师父吴颖彬老师以及全组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出色的完成了本次汇报课的展示。
吴老师从以08年奥运会撑杆跳比赛视频片段引入课堂,同学们积极专注,对于为何撑杆跳可以更高充满好奇。
紧跟着回顾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吴老师展示海绵、橡皮泥、弹簧等物体,学生亲眼目睹了它们在吴老师的挤压与拉伸下发生了形变,从而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形变,结合之前撑杆跳同学们对于撑杆的形变属于弹性形变恍然大悟。吴老师顺势放出撑杆跳瞬间的视频片断总结了弹力的定义,引导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弹力的三要素。
完成弹力大小影响因素的理解,吴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这一原理制作一个测力仪器并一起优化,最终呈现出弹簧测力计,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进行相关探究。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在探究中成长,高效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汇报课的意义
一次汇报课带给教师的收获是全方位的,新入职教师通过备课、磨课、评课和课后总结,可以说对自身是一个淬炼和锻造的过程。新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有着前沿的教学理念,但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很多时候理论是理想的,却未必适合现实;教师只有真正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打造一堂好课。一次完整的汇报课,可以说是对教师的重塑。
在本次汇报课中,两位教师的改变和成长也可喜可贺!
图片:徐志聪
文字:吴海亮、李洁
编辑:吴海亮
初审:魏炽庆
终审:徐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