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快乐学习》教学设计

(2012-12-11 19:59:18)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杂谈

分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活动课

《快乐学习》教学设计

  秦艳华

 

教学理论依据:

1、体验式学习。从心理学讲,体验主要是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体验这种心理活动是由感受、理解、联想、领悟等诸多心理要素构成的。活动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

2、以生为本。心理健康活动课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本节课,我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我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

3、人本主义教育心理观。重视学生的精神需要,重视个人体验,强调每一个主体都参与其中。按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历程:由感知活动参与体验感悟内化的心路历程来进行设计。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交流,使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更重要的是从心理健康课中获得心理支持并获得经验,培养积极的情绪,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提升心理素质。

4、发展与预防、矫治相结合,立足于发展。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主动预防和矫治学生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使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实施策略:

根据本班聋生身心发展特点,本节课我采用案例分析、活动体验、心理感悟、讨论沟通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激趣、体验中悟理、议中求真,达到由知导行的目的。为学生创设一个树立自信、发展自信的空间,使他们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习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认识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正确认识学习,明确学习目的。

情感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激情,引发学习兴趣,学习喜欢学习。

行为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主动快乐学习,增强学习自信。

学习重点:

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景剧表演、妙招储存卡

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很高兴又和你们进入了今天的心灵畅谈园,让我们今天一起走进学习乐园,畅谈我们的感受,探寻学习的乐趣。

二、案例剖析  寻根源

1案例一:情景剧表演,畅谈感受

上课时,班中的苗苗一会儿趴在桌子上,一会儿摆弄玩具。老师看见后说:“苗苗,上课要认真听讲。”苗苗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喜欢学习,再说整天学习,这些知识根本没用。”接着,苗苗又忙自己的事情了。老师虽然提醒了很多次,但苗苗仍我行我素。

苗苗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2、案例二:

有一个叫李明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且不爱完成作业,当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完成作业时,他说:你留的作业我都会写,但是写了也没用,一考试还是什么都不会,与其这样,不如什么也不干。

李明不爱学习的根源是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日常学习中常见的两个案例进行剖析,案例一中,让学生在知道苗苗消极对待学习的原因是她对学习认知存在偏差,导致了苗苗不愿学;案例二中,让学生明白导致李明不爱学习的根源是因为他感受不到学习带给他的快乐,对学习失去信心,是习得无助的心理在作祟。)

3、畅谈感受

你是怎样对待学习的?

设计意图:在了解了学生不愿学习的根源后,我设计了“畅谈感受”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自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探寻根源,找出辅导的突破口。)

三、活动体验  正确对待学习

1、互助合作

两人一组合作,把你不会的问题说出来,一起想办法解决。

2、说说在合作中当问题解决时,你的心理感受。

3、说说当你考试进步时,你的心理感受。

设计意图:面对学生的学习困惑,我设计了“活动体验”,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体验活动中,亲身感受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不是难事,只要认真学习,不怕困难,就会成功,以此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

四、心理感悟  激发学习动机

1、当看到别的同学写的作文获奖时,你是怎样想的?

2、当我们与正常学生无法交流时,你有何感受?

3、当我们去买东西不会算账时,你有何感受?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三件事的心理感受,进行 “心理提升”。让学生亲身感受学习的重要,懂得学习可以解惑明智,促进智力、能力、道德品质的发展。在体验中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学以致用,在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五、快乐分享  激发学习兴趣

1、学生说说最近学会了哪些本领?你的心情怎样?    

2、老师快乐学习分享

3、手语歌表演——《学习最快乐》
  早晨太阳东边起,背起书包上学去。
  今天老师教我1+1,明天老师教我a,b,c
  跳舞、学画画,会写字来会做题。
  从小想当科学家,从小我就爱学习。
  学到知识和文化,明白许多怪问题。
  爸爸妈妈来夸我,爷爷奶奶笑眯眯。
  如果有人来问我,什么使你最快乐?
  我就骄傲地告诉他,最快乐的是学习。

设计意图:心理健康教育课仅仅满足学生个体独自获得经验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验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和提高。所以我设计了“快乐分享”环节,在师生分享中,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内心产生愉悦感,造成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以手语歌的形式,表达学生的心声——学习最快乐,达到导心效果。)

(生活中,学习带给我们了很多快乐,那大家一定有很多学习小妙招,让我们一起分享学习小妙招吧。)

六、学习小妙招  高效学习

1、妙招储存卡。

把你学习的小妙招存入你的妙招储存卡中。

2、同伴互助,快乐前行

同桌相互说说学习小妙招,把认为适合你的小妙招存入你的妙招储存卡中,丰盈你的妙招锦囊。

3、学生妙招展示

(同学们说的妙招真多,看来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老师这里也有几个金点子,看是否适合你们。)

4、教师支招

(1)兴趣暗示法

很多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同学,一拿起书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甚至厌烦、恐惧,从而关闭了自己的灵性之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无效。这部分同学不妨对那些不喜欢的科目,采用兴趣暗示法。

比如对数学,在学习之前,首先要面带笑容,大声说:数学,从今天开始,我要喜欢你啦!”“数学,我相信我能学好。”“数学,我会满怀兴趣地学好你!

当你面带微笑进行自我暗示时,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厌烦、恐惧的情绪都被冲散,心灵之门渐渐打开,要学的知识就容易吸收进来了。每次学习数学之前都大声暗示自己,坚持三个星期,甚至更长一些时间,这些语言就会深入潜意识,一但进入潜意识,你对数学的兴趣就真正建立起来了。

此法可适用于任何一门课程。当你快乐地学习的时候,你已与兴趣结缘了。

2)增强自信法

人往往因为自信而成功,也往往因为缺乏自信而失败。事实上有许多学生正是缺乏学好某门课的信心,产生了畏惧心理,丧失了兴趣,所以要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可以从增强自信心入手。

①想象自己曾获得成功的事情,努力回味那种成就感,以获得对学习的兴趣。

②令人愉快的事物总能激发兴趣。所以尽量想愉快的事情,如我今天将再学会10个词语今天又学会了9的乘法,让自己知道今天超越昨天,树立起每天多做一点,就是成功的开始的信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和学生之间的经验分享,让学生互相分享学习小妙招,相互借鉴,走出困惑,树立学习自信心,在学习的道路上,快乐前行。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支招,让学生与学习兴趣结缘,树立“每天多做一点,就是成功的开始”的信念,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行为,达到正心的效果。)

七、心灵提升 快乐学习

欣赏《爱让生命完整》励志短片

设计意图:学生在欣赏《爱让生命完整》励志短片中,获得感悟:无论上天赐予给自己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只要不放弃,就同样有飞翔的翅膀,懂得:即使没有完美的身体,也可以有完美的灵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最后在学生大声地说:“我学习,我快乐!” 自信地说:“快乐学习,我能行”中获得心灵提升。)

 

教学反思:

聋生由于听觉障碍,影响了智力、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结合部分聋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认知存在偏差,甚至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的现象,我选取了本次课题。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聋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基点,以活动性为基本特色,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蕴涵其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心理感悟,逐步领悟到自我心理保健的途径和方法。在自我感知及他助、互助的活动中,完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教育。

课堂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重要。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案例剖析、活动感悟、心理体验等形式,让聋生在活动中正确认识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与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喜欢学习、快乐学习,培养聋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聋生听力、语言表达障碍,再加上聋校没有心理健康教材,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教学模式并不是很前沿,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