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楼小学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3次集体备课

分类: 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郑楼小学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3次集体备课
备课组 |
语文组 |
项目负责人 |
潘玉茹 |
备课时间 |
2022.11.15 |
备课地点 |
录播室 |
备课主题 |
主题:“双减”下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质”教学策略研究 |
主备人 |
陈倩文 裴蓓蕾 |
参加对象 |
全体语文组老师 |
申请学时 |
2学时 |
集体备课过程记录 |
一、备课组长周思怡阐述此次集体备课活动的流程。 二、语文主备人交流:陈倩文老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阐述。陈老师阐述了自己《乌鸦喝水》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陈老师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陈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动手演示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看完后,不禁发出:“呦,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演示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鲍晶晶老师肯定了陈老师巧妙的叠词教学,并强调了识字方法的教学呈现的重要性。 三、各个老师集体讨论后,主备人修改教案。 四、裴蓓蕾老师分别结合本次活动主题做了单元主题阐述。 五、组长鲍晶晶老师总结发言:组内教师们都能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是一种很好的合作学习。 |
||
备课建议或反思 |
此次活动围绕“双减”下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质”教学策略研究这一主题展开,组内教师认真参与活动,在每一个环节中积极发表意见,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气氛。 集体备课可以发扬团队的协作精神,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因此,教研组要创设有利于教师沟通的氛围,鼓励教师发表不同观点,让大家思想碰撞。 |
||
过程确认 |
科研处负责:朱春云 |
陈倩文老师阐释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读
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3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乌鸦喝水》描写了一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获得成功。《小蜗牛》这篇童话写的是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下一个季节的风景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这些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在第六单元的《青蛙写诗》一课,已教给学生根据问题,圈圈画画找出相关信息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要继续引导学生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再和大家交流。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画猜一猜不认识的字。本单元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前都要空两格,能找到每一个自然段的起始和结束。
教学时,应从《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出发,重视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节奏美。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的特点,可以通过插图、视频、实物演示等方法,启发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感情,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板块设计,完成识写生字、语言运用等多元学习目标。
记录人:
课题 |
《坐井观天》 |
执教教师 |
周思怡 |
|||
课型 |
精读课文 |
来源 |
自备 |
上课日期 |
|
|
教材分析 |
《坐井观天》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
|||||
学情分析 |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
|||||
教学目标 |
1.用“形旁表义”的方法识记“喝、渴”,体会“无边无际”的意思。会写“话”、“际” 2.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分角色朗读,学会朗读方法并迁移到本单元其他课文。 3.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知道他们说法不一的原因,并初步体会寓意。 |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知道他们说法不一的原因,并初步体会寓意。 |
|||||
教学准备 |
课件、图片 |
|||||
过程设计 |
板块一、儿歌导入,揭题导课 1. 2.
3.
4. 板块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 一读: 同学们,青蛙先生很疑惑,你们愿意帮帮他吗?读懂故事我们才能帮助青蛙先生。
2.交流指导。 (二) 二读: 1.坐井观天是一个寓言故事,特点就是小故事大道理。
2.检查预习,通生字关。 话、弄、错、际、哪、抬、沿、渴、答、喝 (三) 学习【对话一】 1. 提问:像这样一问一答算一次对话,请你数一数,青蛙和小鸟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
2. 3.追问:他们读得好吗?你想给他们几颗星?为什么?( 小结:原来把抓住“哪儿”这个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读好重音。
小鸟飞一百多里远吗?“一百多里”大约相当于我们的操场200多圈。 我们跟小鸟一起飞过这么多地方,飞了一百多公里,你有什么感受?
5.比较学习“喝”和“渴” 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记住这两个字你有什么诀窍吗?我们可以用编顺口溜的方式来记住这两个字。 小结:形旁表义的方法能够帮我们记住汉字,聪明的孩子会找方法! 6.练习朗读:合作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学习【对话二】 1.听说小鸟飞了一百多里,青蛙却这样说... 2.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 3.【对比朗读】这里有两句话,仔细观察,自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1) 朋友,别说大话了! (2) 朋友,别说大话了。 小结:哪一个句子语气更强烈?(第一个句子)原来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读好语气。 (1)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小结:标点符号里藏着读好句子的小秘诀。这也是周老师带给大家的第二个朗读方法。有了朗读方法,读好下面这两个句子就不难了。 5.【迁移】看,这个问句来自于本单元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用上周老师教的方法读好它,谁来挑战? 6. (1)引导学生读好青蛙的观点 启发:其实青蛙是想说——(指名回答)“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这真是一只( )的青蛙。 (2)引导学习无边无际 真实的天大吗?有多大? 谁知道“无边无际”的意思? 你还知道无边无际的什么? 我们走到海边、沙漠、草原 天这么大,可以加上你们的动作试试,我们读读小鸟的话 (四) (出示图片)1.哪一个是青蛙看到的天?哪一个小鸟看到的? 2.“纸筒游戏” 3.交流 4..小结:是啊,你们刚刚看到的天的大小,就是青蛙看到的天的大小。同学们,抓词语,能帮助我们读好重音;抓标点,能帮助我们读好语气 ;让我们齐读这两段对话吧。男生青蛙,女生小鸟。 5.请生读。
四、练习反馈,书写生字 1.我刚刚收到青蛙先生的消息,它说做好眼前的事儿也很重要呢!这个生字你会写吗? (1) 写字很重要观察更重要。观察: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 (2) “际”:双耳旁在左,横撇弯钩要写的小,“竖”为垂露竖。 练习书写 总结:青蛙和小鸟的争论并没有停止,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
你的设想 |
||||
|
||||||
板书设计 |
坐井观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