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楼小学2021学年第一学期综合组第2次集体备课

分类: 技能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备课组 |
综合组 |
项目负责人 |
林静 陈梦娴 |
备课时间 |
2021.10.25 |
备课地点 |
录播室 |
备课主题 |
体育团队:“学练三个一”课堂的设计与实践 美术团队:以“三让助学”理念为依托优化教学方式 |
主备人 |
肖跃
余咪咪
|
参加对象 |
全体综合组老师 |
申请学时 |
2学时 |
集体备课过程记录 |
一、 备课组长陈梦娴阐述此次集体备课活动的流程。 二、 综合组主备人交流:两位老师对各自教案进行阐述。 肖跃老师阐述了自己《技巧 :跪跳起的练习方法》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体育老师们认真聆听,并提出宝贵的意见。王俊老师提出:“本课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师正确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进行跪跳起练习。并配以学生喜爱的接力游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练习强度。这样的设计符合四年级学生的体能特点。”、“在准备部分注意音乐和学生动作的协调合拍,要引导学生注意队列的整齐。” 郑静老师提出:“教师要有意识的强调安全意识,特别是游戏中学生在爬、跑过程中有伤害性教师更要强调安全”、“学生和教师在做练习时,教师应该先师做一遍,不应该让学生先做。” 接下来余咪咪老师阐述了自己《创造美的纹理》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美术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钟海清老师认为:“在欣赏了大自然各种纹理之后,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得出这些纹理很美很漂亮的结论,纹理为什么会这么美呢?最后引出纹理线条很丰富、颜色很漂亮,并在黑板上展示,这个环节安排的欠妥当,还需好好斟酌。” 方理想老师提出:“在展示老师制作的纹理作品时,让学生猜测这些纹理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创作出来这一环节,其实是解决难点的关键,可是在展示过程中,学生看得不清楚,所以这个步骤可以把这些作品放大、让学生看得清晰、明了。教师示范的过程细碎又仓促,可以重点示范一两种。”。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四位老师的想法,表示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自己也收获不少。 四、各个老师集体讨论后,主备人修改教案。 五、组长陈梦娴老师总结发言:本次集体备课,主备老师们精心准备教案,组内教师们都能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团队互助学习的气氛。 |
||
备课建议或反思 |
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对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所起的作用不可否认,集体备课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
||
过程确认 |
科研处负责:孔丹丹 |


课题 |
《纹理的创造》 |
执教教师 |
余咪咪 |
|||
课型 |
设计·应用 |
来源 |
自备 |
上课日期 |
11月 |
|
教材分析 |
色彩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在美术教育中最感兴趣的内容,尤其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线描之后。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本学期学习色彩的第二层次内容。要创造美的纹理,首先得认识纹理。认识什么是纹理,才能进一步去创造。所以本课中如何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纹理,成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好,才能让本节课的教学更为有效地进行下去。我们所观察到的客观世界中,就色彩而言,每一个环境中的每一组物体,无论它们各自是什么颜色,当被组合在一起时,就相互产生和建立起了一个色彩的“链条”关系。这些不同的色彩相互对比、相互衬托又相互联系,便产生了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和特定内容的画面关系,美的纹理由此而生。生活中常见并受学生喜爱的玩具、工具,以各种各样可以喷、印的材料作为绘画工具,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 |
|||||
学情分析 |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创作出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的作品。学生喜欢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本课选取的艺术家波洛克的作品和他创作时的情景图,以及一些同龄人的作品,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创造素材,拓展他们的思路,同时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触自然界中美的纹理。 |
|||||
教学目标
|
通过欣赏与分析,了解和认知自然纹理,懂得如何创造美的纹理。2.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学习运用滴、吹、涂、喷、洒等创造纹理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纹理效果,以此来有意识地创作一件美术作品。3.通过对纹理的认识与创造,认识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从而提高对生活的热情。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认识和了解纹理,能够尝试着用一种方法去创造美的纹理。 难点:通过一种方法尝试去创造美的纹理,对一些常规创造方法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创造的冲动与热情。 |
|||||
教学准备 |
1.教具:多媒体课件、示范画作、绘画工具材料。 2.学具:废旧报纸、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桶、吸管、废旧牙刷等······· |
|||||
过程设计 |
|
你的设想 |
||||
|
一、导入 1、盲盒游戏
生:硬的、冰冰的······感觉是一个石头/塑料的质感,有一颗一颗凸起的气泡点。 生拿出盲盒里的物品展示:鹅卵石、泡沫膜。 (ppt展示细节图) 师:我们看到,鹅卵石和泡沫膜上呈现出大大小小的不规则的花纹和纵横的线条为纹理。(板书:纹理) 2、尝试用泡沫膜创造不同的纹理效果
师:你可以随意发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创作。 泡沫膜上一颗颗泡泡都印痕在了上面(板书:印) 师:还有谁有不一样的办法?我们要勇于创造勇于尝试,好,这位男同学来试试。 他用画的形式,创造出的效果跟之前的一样吗?不一样。 3、第一次小练习(4分钟) 师:刚才我们用一样工具泡沫膜就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那如果有很多的工具呢? 同学们看,每组的桌上有许许多多的工具。 我们要利用它们来完成第一个小练习: 请你用美术的方式玩一玩桌上的工具,看一看谁的玩法多! 不过要注意不要让飞溅的颜料影响你们的形象,给你们4分钟时间去完成。
4、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很多种方法和工具来创作,这是哪个小组的作品?请这组的代表来介绍一下你们用了那些方法和工具。
5、教师示范 除了同学们刚才讲到的这些,我们还可以用画笔多沾一些水在纸上画一下,就会出现什么效果 对了,颜料从纸上流了下来(示范后板书:流、堆) 二、授新 1、介绍不同的纹理效果(出示各种纹理图片) 2、介绍大自然中的纹理 师:在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很多的纹理,他才是创作纹理的高手。
3、介绍生活中的纹理 师: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纹理,有衣服、篮子、峭壁(出示物品图片) 4、播放视频感受纹理的美 师:让我们来通过一段视频来看看,如何用生活中的物品来创造纹理的。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我听到同学们赞叹:好美呀。 原来生活中的物品经过艺术的加工可以呈现出非常美的纹理效果,今天我们也要一起来创造属于自己的纹理吧。(揭题,板书:纹理的创造) 三、名作欣赏 1、出示波洛克的作品 师:这里有一张大师的作品,它的作者是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森·波洛克。 你能看出这张画用了什么方法去创作? 他的画在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2、 师:这是波洛克的《闪闪发光的物质》和《整整五寻》,你发现他用了什么方法? 《整整五寻》成名之作是用油彩和铅在画布上创作的以海洋为主题的画作。这个“寻”字是一个度量单位,除了意指海水的深度以外,还意味着滴色的层次,语意双关。我们从《整整五寻》上可以看到色线绵。 密得象网一样彼此纠缠着,有的地方密不通风,有的地方突然出现泛上来的蜜黄色。 3、黑白作品对比 当我们把去掉作品的颜色,这两幅作品又给你什么感觉,你还能从这幅作品中感受出作者的创作时的情绪吗? 3、播放波洛克作画视频 四、第二次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创作一次。 师: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身边的这些材料,运用洒、滴、吹、流、印、喷、刷、堆等方法来设计一件纹理作品。 2、并为自己的作品取名。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评价 师:我们创造出的纹理取之于生活再又用之于生活,就会让我们的作品更加有意义。真正的创造美的纹理,应用于生活。
7、 出示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也有一位画家擅长创造美的纹理,他就是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这幅作品用到了我们今天学过的哪些方法来表现纹理?
八、教师总结 这幅作品是吴冠中先生用中国画的材料创作的,看来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画家,不论运用什么材料工具,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能创造出美的纹理。 最后让我们用罗丹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美术课: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祝愿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更多的美的纹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请大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有序的离开教室。 |
|
||||
|
||||||
作业设计 |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身边的这些材料,运用洒、滴、吹、流、印、喷、刷、堆等方法来设计一件纹理作品。 2、并为自己的作品取名。 |
|||||
板书设计 |
《纹理的创造》 洒、滴、吹、流、印、喷、刷、堆 |
|||||
教学反思 |
|
课题 |
技巧 : 跪跳起的练习方法 |
执教教师 |
肖跃 |
|||
课型 |
新授 |
来源 |
自备 |
上课日期 |
11月 |
|
教材分析 |
跪跳起是技巧中多种形式的平衡的一项基本内容,将本单元分为三个课时,本次课的练习方法是第二课时,本次课重点是巩固跪跳起的技术动作,做出压垫有力、上摆制动的动作要点,并能跳过一定的高度。内容以跪跳起接连续跳跃,前、后滚翻接跪跳起让学生在不同组合练习中形成跪跳起的动作记忆,之后的气球游戏接力跑等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让学生体会运动带来的快乐。 |
|||||
学情分析 |
四年级学生比之前有更好的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学习技术动作比较 快,也比较乐于参与运动和比赛,学生表现的比较热爱运动,热爱学习,但是之前基础非常薄弱,队列队形和技巧动作都是近几天初次学习,前、后滚翻基础也不扎实,完成会有一定难度。 |
|||||
教学目标
|
1.能说出跪跳起的动作要领和两种以上组合练习的方法。 2.在跪跳起组合练习中能熟练完成前、后滚翻接跪跳起,在跪跳起连续跳和气球对抗赛中能做到动作迅速,起跳有力,配合体能热身跑和气球对抗赛发展孩子体能,协调性和下肢力量,同时通过比赛培养学生拼搏精神。 3.学生乐于参与,互相合作,享受比赛乐趣,体验成功喜悦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压、上提有力,动作连接紧密。 难点:下压、上提有力,动作连接紧密。 |
|||||
教学准备 |
1.
2.
3. 课堂纪律:严格按照要求在指令下活动,有序参与练习。
|
|||||
过程设计 |
一、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 2.队列练习:四列横队成二列横队。 3.准备活动 3.1 热身跑:“森林探险”。 3.2.准备活动:划船大赛。 二、基本部分:
1. 1.1跪跳起。 1.1.1 帮助完成跪跳起。 1.1.2 独立完成跪跳起。 1.2 跪跳起组合练习。 1.2.1 跪跳起+连续跳跃。 1.2.2 前滚翻+后滚翻+跪跳起。 1.3 障碍接力赛。 (连续跪跳起+快速跑) 2.体能练习: 2.1俯撑登山跑。 2.2卷腹击掌。 2.3团身跳。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操《有梦好甜蜜》。 2.课堂小结和评价 3.回收器材。 |
你的设想 |
||||
|
||||||
作业设计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