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楼小学“深耕式”语文教研组第3次教研活动

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 X+学时语篇阅读能力培养
项目名称 |
语文教研活动3 |
项目负责人 |
潘玉茹 |
活动时间 |
2020.12.24 |
活动地点 |
录播室 |
活动主题 |
语文 |
主讲人 |
鲍文奕 朱春云 鲍晶晶 |
参加对象 |
全组语文教研组老师 |
申请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一、两节展示 鲍晶晶《守株待兔》 鲍文奕《约客》 朱春云《我们小点声》 |
||
活动反思与建议 |
三位年轻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限于教材,让学生当家做主入手,真正做到“一课一得”,收获颇丰。 |
||
过程确认 |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孔丹丹 |
鲍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寓意。这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鲍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课文的主线索,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善于理解。
二、自主识字,生生互动
三、展读理解,环环紧扣
《守株待兔》评课稿
一、生字教学自然、灵活、设计有层次。
鲍老师巧妙的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在理解课题的意思时,引出“耒”字,由于学生对于“耒”这种工具较为陌生,鲍老师通过耒的图片教学帮助学生熟悉,拉近课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并且为阅读文章扫清障碍。
二、重视训练学生读和说的能力。
鲍老师在教这节课几次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放下手中的笔?(释其笔)”、“放下手中的书?(释其书)”说话,又用“阅读文章的人,就可以说?(读者)”进行说话训练等,让学生多说。同时,鲍老师还重视读,如在字词教学时,教会学生读好句子的停顿。再如,课文学习时,引领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关键词进行品位、比较、理解,再让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这样以读带练,以读促说,从而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
三、扎实的语言训练。
鲍老师灵活的设计巧妙地突破了本课难点。这篇课文是一则文言文,让学生明白寓意是本课难点。鲍老师在灵活处理教材基础上,紧抓“读--议--读”的基础训练,让学生在体会文本基础上,通过生生、师生等多形式的交流,让寓意渐渐隐现,水到而渠成!
春云老师的这堂课板块清晰,思路顺畅,各个环节都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环节设计符合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春云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也是干脆利落。《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选取很是贴紧学生的生活,因此,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所以讨论起来更有话可说。
首先,从小伙伴聪聪的苦恼引题,引发学生思考,这样设计让学生很有代入感,平时他们肯定也有这样的烦恼,这样的设计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接下来,春云老师通过情景视频让小朋友们对比吵闹的教室环境和安静的教室环境,通过谈感受让学生深切体会什么样的教室环境才是好的。随后春云老师又引导孩子认识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公共场所,自己去设计一些安静的标志,让自己,也让所有在公共场所看到这个标志的人都能够主动努力的做到维护公共环境的安静。
总之,是一节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课堂,让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润物无声”,教学无痕。
《我们小点儿声》评课稿
评课人 钟冬林
一、春云老师很善于解读学生
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校集体生活,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的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尚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在人多、热闹的地方,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放大说话的音量。所以,需要继续帮助学生养成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的好习惯,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践行。课的导入呈现一个看似简单的两难情景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说话大小声的问题,既准确迁移学生的关注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导入简洁而高效。
春云老师解读教材能力很强
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养成文明的行为有明确要求。本课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5 条“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而编写。通过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在人员聚集的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保持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同时明白这不仅是为了维持正常的公共秩序,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个人素质的体现;然后让学生试着发现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控制自己的音量,思考有哪些好点子可以让大家学会控制音量。通过发现与实践,让学生养成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的文明习惯。
本课侧重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不打扰他人的文明行为,是达成单元目标的重要内容。《我们小点儿声》是《我们在公共场所》单元里的第4课,重在使学生养成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与本单元其他三课之间是并列关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文明教育,灵活机动地调整本课的授课时间。
春云老师的课分三个板块环环相扣展开教学活动第一板块情景问题导入,关注小点声说话问题,第二板块创设情境,主动交流分三个环节完成学习目标,第一环节教室里面有点儿吵,引导学生通过诉说生活经验体验噪声对自己的影响。环节二、观看视频,了解噪音的危害,从切身体会到科学认知,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了对噪声危害,要降低音量的道德认知,内化了道德体验。环节三做个小小“调音师”,是认知提升之后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的自主改变意识,这种导行设计符合学生课堂学习的规律,也将本课的认知目标、能力目标落到实处。
第三板块警示贴的学习则是基于单元目标在本课的实际教学体现。
(1)“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请选择你比较有感觉的一句话,把你看到的画面描述一下。”问题一出,学生开始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约客》的前两句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形象非常突出,学生描述能力不错,抓住“青草”、“池塘”,“家家雨”、“处处蛙”,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描绘出一个静美的雨夜。范老师的问题让学生能抓到下手处,便于理解诗句。
(2)窗外细雨绵绵,草地蛙声阵阵,桌上灯花摇摇曳曳,棋子静静默默。通过朗读,用声音表现出雨夜静美。学生朗读功力颇佳,再加上范老师的指导,范老师采用了重复、延伸的方法,给“家家雨”、“处处蛙”重复一次,采用“一字一顿”的方式,读出诗人的烦闷,以“字字轻盈“的方式,读出诗人的愉悦之情。范老师的朗读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古诗。
(3)“在这样静美的雨夜,有约不来,诗人的心情如何?”由景入情,学生体味细腻,一个“杂”字,表现出诗人百感交集;一个“愁”字,表现出对朋友夜半未来的担忧与责怪;一个“孤”字,朋友来不来已经无所谓了,但没有家人、朋友的陪伴,很孤独;一个“淡”字,“闲敲”的动作体现出内心的淡然……一个淡雅从容的诗人,学生多元化地解读了诗人的心情,从窗外的美景中发现了诗人淡然的心,从蛙声中听出了诗人心中的闲致。学生的解读深刻地体现了对诗人心情的理解。
(4)“一个人,当他有约不来时,没有忧、没有愁、没有孤,而是闲淡、优雅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从理解诗中情到理解诗人心,鲍老师再补充“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赵师秀”,学生读懂了,那是一个淡定的人、有生活阅历的人,一个淡泊名利、容易满足的人。诗歌的理解达到了更深更高的境界——对诗人心境的理解。
(5)像诗人一样,学做一个会满足的人,就能做一个幸福的人,知足常乐。这又是在指导学生们的人生了。
一首古诗的教学,在朗读的基础上,以理解感知为主,层层深入,由表及里,从诗歌意象、画面到读懂一颗诗人容易满足的心。整个过程都像是那个静美的雨夜,流畅自然,不觉中,听课人的心就发生了一些不易觉察的改变,一些人生的观念就悄悄地潜入了听课人的心田,静默无声。
鲍老师的整个课堂教学设计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教学过程行云流水,大气自然。这首古诗的教学,在朗读的基础上,以理解感知为主,层层深入,由表及里,从诗歌意象、画面到读懂诗人一颗容易满足的心。整个过程都像是那个静美的雨夜,流畅自然。
1.
“你喜欢雨吗?”从生活入手,激活学生体验,不难,学生纷纷发言。鲍老师接着说“喜欢与不喜欢,其实和我们每个人的心境有关的。我记得清朝文学家张潮在他的《幽梦影》中有这样几句话,谁来读读?”生读“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这一思路打破了常规,在开篇即补充恰当的文学作品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拓展了阅读视野,积累了经典语言,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这首古诗。同时,“与心境有关”一说也为学习这首古诗埋下了伏笔。
2.
“三分诗,七分读”,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3、品词析句
鲍老师在引导学生对全诗的品析,完全有浑然一体的感觉,毫无支离破碎之感,许多地方可圈可点。她紧紧抓住藏于“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诗眼“闲”字,通过理解、批注、换字、品读等方式进行教学,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约客》约到客人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迅速找到了第三四行诗句,进一步结合注释说出了诗句的意思。
接着,老师说:“诗人有什么感受?不忙说,把对这两行诗句的感受写在旁边。”学生写好之后,鲍老师选了几个词卡贴在黑板上:“焦急”“孤独”“担忧”“失望”。并让学生各用一个字来填空:“有约不来过夜半,(
4.
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散发着永久的魅力,是因为有着一个共同的基因——意像。正是有了它,寥寥几十字的古典诗词,情味蕴藉,意绪无穷。鲍老师采用抽读诗句、想象画面、描述美景、学习叠词,进一步得出“看似写景,实则抒情,情景交融” 的结论,巩固和深化了刚刚习得的知识。最后的配乐朗读营造了浓浓的氛围,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多多益善诵经典,深入浅出教经典,诗情画意读经典,兴趣盎然学经典已经成为众多老师课堂教学的追求,这堂课中,鲍老师在每个方面都做得很好,如若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文学储备,就不会有这样的精彩和成功。
二、活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