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第一次教研活动——X+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分类: 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郑楼小学“深耕式”语文教研组第1次教研活动
项目名称 |
语文组第一次教研活动——X+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
项目负责人 |
潘玉茹 |
活动时间 |
2020.10.29 |
活动地点 |
会议室 |
活动主题 |
X+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
主讲人 |
薛权曼 |
参加对象 |
全组语文教研组老师 |
申请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一、两节展示 薛权曼《大自然的声音》 孔丹丹《大自然的声音》 |
||
活动反思与建议 |
两节课活动丰富,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也给老师提供了新的思考。 |
||
过程确认 |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孔丹丹 |
附件1:评课稿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
——潘玉茹
一、巧妙的利用网络资源,并且注意象声词的学习。
二、品读语言,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三、重视学生对文章结构的认识。
另外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她还注重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总起段。学习完课文后,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体地写了大自然的声音?学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体地写了风、水、动物的声音。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2—4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薛老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
——林玲玲
《大自然的声音》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片浅显易懂的好文。听了薛权曼老师上课和孔丹丹老师的试课,觉得两位老师都懂得大胆取舍,不约而同地舍弃了我们习惯上第一课时教学整体感知文章很长时间的环节,而是只用短短的几分钟抓住总起句略作感知则止,节省下了时间专注于做一件事: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一段话。让学生学得从容、学得扎实,学得透彻。
教学中,薛老师以游戏导入,让学生听各种声音,直观形象地感受,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她巧妙地利用网络资源,以各种声音作为倾听对象,自然有趣地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薛老师重视对文章结构的认识,总起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一步一步引导感知课文,如“我会发声----我会辨声----我会寻声”。感受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美妙,至始至终紧紧围绕“声”而展开。
薛老师的学习活动的方式丰富多样,朗读的方式很多,有同桌合作读、男女挑战读、齐读等,课堂练习通过比较句子、理解语段完成口头填空、阅读理解等等,学习效果还是很好的。
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师的教学设计非常精致,可见他非常用心,只是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意外的问题,使她的步骤显得有点忙乱,后面的设生字教学比较匆忙。
孔丹丹老师制定了4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分别与课堂教学中的第四大板块相对应。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的目标是初读课文识记字词,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三板块的目标是阅读感悟,体会美妙,第四板块是感受奇妙,拓展练笔。每个板块的目标集中而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得以落实。他们都利用课后练习来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巩固知识点。尤其是孔老师对伞状图的的利用和创新特别棒。
有一点思考:在第二段的学习中,“当它翻动树叶……当微风拂过……当狂风吹起……”第二个、第三个是对第一个语句补充,理解为三个并列是否合适呢?
《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
——程丽平
今天聆听了薛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我感触颇深。这是一篇充满韵律的写景散文。老师能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薛老师的教学设计严谨,素材丰富,准备充足,过渡自然。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教学的特色鲜明。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一、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是常用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薛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了小溪、河流、大海的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了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又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了解从小溪到大海的声音的变化,让学生从声音的变化中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也激发了学生兴趣。在讲解除了课文中出现的小歌手之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歌手时,薛老师找同学来演一演,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都纷纷举手,表演了各种动物的叫声,就连平时” 默默无闻”的同学也一连表演了几次,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
像这样的课堂,学生在尽情游戏,主动参与到其中,遇到问题再也不会去逃避,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这样好玩的课堂,怎么会学不会呢?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近距离交流:
薛老师利用师生的近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她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在小组合作时,薛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并适时加以指导。
三、品读语言,从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在教学中,薛老师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品味,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以指名读、组内自由读,齐读,师生互读等形式,让每一个孩子都理性地去分析“大自然中有哪些美妙的声音?”比如:讲解重点句子的时候,薛老师通过对朗读语气、语调、重音的强调,让学生的感情逐步的升华。同样是风,同样是水,声音却是那么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淙淙的小溪、潺潺的河流、汹涌澎湃的大海……把这些放在一起来用心倾听,细心品味,那份美妙的感受会直击心房,让人流连,让人陶醉。感受的方法是多样的,读是最主要的方法,读出声音的变化,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薛老师的教学语言规范、简洁、流畅,具有亲活力和感染力。课堂上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适时调控,引领和评价能力极强。
整堂课的设计环环相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参与度高,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