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二)数学组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郑楼小学“进阶三部曲”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备课组 |
数学组 |
项目负责人 |
陈华萍 李琼琼 |
备课时间 |
2019.4.29 |
备课地点 |
四楼会议室 |
备课主题 |
折线统计图 |
主备人 |
徐丹丹 蔡小君 |
参加对象 |
全体数学教师 |
申请学时 |
2学时 |
集体备课过程记录 |
1.
2.
3.
4.
5.
6. |
||
备课建议或反思 |
此次活动,大家围绕“解决教学中碰到的困惑”为核心,以“合作引领”为主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激发了数学思维的碰撞,促进了自身的进步。 |
||
过程确认 |
|
2018学年第二学期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
课题 |
折线统计图 |
主备人 |
|
年级 |
|
学科 |
数学 |
教学环节 |
活动过程 |
你的设想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是我收集到的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课件出示统计表)现在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这些数据还可以用学过的什么来表示?(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师:观察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哪年参赛人数最多?哪年参赛人数最少?你是怎么这么快看出来的? 预设:看条形统计图中直条的长短 看来我们只要观察直条的长短(高低)就可以知道数据的多少,直条越高说明参赛人数越多,直条越低说明参赛人数越少,谁多谁少一目了然。 师:两种整理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师:你能用手指试着比划一下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吗? (教师手指条形统计图,从2006年开始) 师:如果把大家手势运动的路线画下来,想像一下会是什么呢? 预设:弯曲的线,一段一段的线。 3. 揭示课题 师:老师把大家刚刚的手势画了下来,请看,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 你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1)异同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预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轴、纵轴、标题、单位和 日期都相同。图中所表示的数量的多少都相同。 预设:一个是用条形来表示的,一个是用点和折线来表示的,它们的方式不一样。小结:他们的相同点是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不同点是他们的表示方式不一样。 (2)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这么说来,和条形统计图相比,折线统计图特有的部分是什么? 预设:折线统计图上有点和线。 师:刚刚有同学说同样能从折线统计图中看出每一个参赛队伍的数量,你是根据什么看出来的? 预设:2007年上的点表示那年的参赛人数是394人。
师:除了这个还能发现什么吗? 师:非常正确,我们能从一个点观察到这么多的信息,那别的点又表示什么呢?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能知道点的高低代表什么了吗?预设:表示参赛人数的多少。 小结:点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统计图上的线,请你找一小段线,说说这一段表示什么。
预设: 师:很好啊,现在我们一起拿出我们的手,用手势来比划一下表示数量上升的线。 师:都表示好了吗?既然这样倾斜是表示数量上升的,那你还能从这个统计图中找到别的上升的线段吗?谁能来找一段人数增加最大的线段?
预设: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用两点的人数减一减;看这条线上的格子数。 师:都同意吗?倾斜的角度越大,表示增加幅度越大。那你能找到表示人数减少的线段吗?
预设: 师:如果一条线是平的“—”表示什么意思?不变。 师:所以,你现在知道线段的作用是什么吗? 小结:折线表示数量增加或减少的趋势。 师:看来啊,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表示数量多少,看出数量增减变化。 (3)分析发展趋势 1.利用趋势,合理预测 师:从整体上看,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何感想?
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通过点的高低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线段的起伏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从中发现数据的发展趋势,利用趋势合理预测。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2.对比感知,强化特征 折线统计图很有用,能告诉我们很多的信息,是不是在哪儿都能用呢?下列两组数据选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
对于不同的个体,用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每个个体数量的多少。陈东0-10岁身高的变化趋势用折线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来。 看来,有的数据需要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有的数据则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好,关键要根据数据的特征和我们的需要来选择。 三、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1.绘制折线统计图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师:想一想,画折线统计图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什么? 学生展示完成情况并说说画法。 师:小结方法:描点、标数、连接。 学生自主动手,教师巡视 2.阅读思考:请你从画好的折线统计图中找一找、填一填。
(1)陈东从(
(2)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
(3)陈东11岁时的身高可能是( (4)陈东会一直这样长下去吗? 小结: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时,既要考虑图的趋势,也要考虑生活实际。要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学习数学才更有价值。 四、联系生活体验特征 同学们,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泛,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折线统计图吗? 你们真细心,老师也搜集了生活中的常见的折线统计图。一起看一下。(课件出示股票分析图、心电图等) 五、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们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和方法? |
|
附教材页
课题 |
小数的初步认识 |
主备人 |
|
年级 |
|
学科 |
数学 |
教学环节 |
活动过程 |
你的设想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一、 1.谈话导入,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这个小朋友是谁吗? 师:她是老师的小侄女,名字叫毛毛,大家想认识她吗? 师:毛毛今年4周岁,每天散步20分钟.早饭吃了1/3 块蛋糕,喝了1/2杯牛奶。这里的4、20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数?(整数) 师:这里的1/3、1/2又是什么数?(分数) 师:大家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毛毛? 师:毛毛体重是18.18 千克,每天看绘本0.75小时,画画0.5小时,喝1.2升水。这里出现的又是什么数?(小数) 师:你真聪明,这就是小数。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小数。
2.对比整数分数,认读写小数 师:仔细观察,你觉得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小数都有个小圆点,整数和分数都没有。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个小圆点叫小数点,小数点把小数分成左右两部分。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它是小数的重要标志。
师:你会不会读这个小数? 师:你同意谁的读法?谁还想再读一读? 师:谁还能像他一样再读一读? 师:读的时候你会提醒你的同伴注意什么? 生1:读的时候多了个小数点。 生2:小数点左边的数按以前的方法读, 右边的数只要顺着数字读就可以了。 师总结:小数点我们就读作“点”,小数点左边部分就按照整数的读法读数,右边部分要按顺序一个数一个数的读,就像读电话号码一样。 师:谁会读下面这几个小数?
师:现在我们都会读小数了,你会写小数吗? 师:老师读小数,你们写小数,可以吗? 师:青岛恐龙体重0.5吨。身高低于1.2米的儿童免费。鸡蛋价格每千克9.96元。刘翔110米跨栏仅用12.88秒。 二、理解以米做单位的小数含义 师:毛毛身高1米3分米,你能把它写成只用米作单位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两个单位的形式改写成一个单位的形式。
师:这是1米长的纸条,我们把它平均分成10份,这一份是多长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师:为什么这一小段还可以用1/10米表示?谁能解释给大家听?谁听懂他说的?谁还能像他一样再来说一说? 师生小结:1分米是1米的十分之一,所以也可以用十分之一米表示。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师:这三份是多长呢?可以怎么表示?还可以用哪个小数表示?(3分米 师:看来同学们学的都挺快的,接下来敢不敢跟老师玩一个快问快答的游戏?
师:口答得这么好,你有没有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有什么内在秘密? 师:如果老师把前面的分米去掉,这里的单位米也去掉,你发现了吗? 师生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师:毛毛身高是1米3分米,就是在1米的基础上多个3分米,那合起来就是1.3米,所以毛毛的身高只用米做单位就是1.3米。 三、理解具体单位下小数的意义 师:毛毛小朋友特别喜欢吃零食,每次去超市都会买一大堆。所以每次不得不买个购物袋。已知小号购物袋1角一个。你能用分数表示吗? 师:为什么可以用十分之一表示?你可以结合这个图说说看吗? 师: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师:有时候我们会买特别特别多的零食,这时候就要买个大号的购物袋了,大号购物袋是3角一个,你会用分数表示吗?你会用小数表示吗? 师:毛毛最最喜欢吃薯片了,这个薯片是5元3角一包,你能把它改写成小数吗? 师:毛毛不仅喜欢吃零食,而且也喜欢画画。你能根据毛毛涂的阴影部分面积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吗?
五、巩固练习,深化对含义的认识 师:你能填写这些小数吗? 六、全课总结,巩固新知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话要说的? 想听听老师有什么收获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