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技能组:新教师(美术)展示课

分类: 技能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美术学科展示课 |
项目负责人 |
林小绵 |
|
活动时间 |
2012.10.16 |
活动地点 |
一(5),三(4) |
|
活动主题 |
|
主讲人 |
|
|
参加对象 |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
|||
过程确认 |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林小棉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画画叶子》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欣赏叶子,使学生初步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感受不同形状、色彩和纹理叶子的不同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初步学习用线描写生叶子的方法,并能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叶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观察、耐心作画的写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叶子的形状、叶脉、纹理及叶子之间的遮挡关系。
难点:灵活运用适合的线条来表现叶子的形状、叶脉和纹理。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虽然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但仍存在习惯较差,易失去注意力等年龄特征。行为习惯(课堂纪律、绘画习惯)有待进一步改进。
四、课前准备:
(学生):实物叶子1枝或1片、彩色水笔或记号笔、铅笔、纸张。
(教师):实物叶子若干、叶子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变凉了,大树妈妈抖抖身子,树叶宝宝纷纷落下来,有的像蝴蝶,有的像蜻蜓,还有的像可爱的小精灵,他们非常漂亮,现在请同学们欣赏视频《会跳舞的叶子》。
师:小朋友们,刚才视频里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呀?
生:……
引出今天的课题《画画叶子》。
3、伴随着音乐欣赏叶子图片。
说一说:你认为树叶美在哪儿呢?树叶都有哪些不同的形状、颜色?
生:……
我们再去仔细观察一下吧!
原来很多叶子都有天然的花纹。
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叶子真美啊!
4、
5、仔细观察:
总结:线条有区有直,有粗有细,很有变化。
6、介绍写生步骤:
先画出叶子的基本形状即叶缘,再画出叶子的主叶脉,接着画出叶子的次叶脉,最后调整画面,赋予色彩。
7、同学们是如何写生叶子的?
8、学生作业:
运用线条画一幅完整的叶子作品。(放轻音乐)
(1)、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
(2)、色彩丰富,构图饱满
(3)、创意独特。
9、教师巡回指导:
10、展示作品:
(1)、学生完成作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个别学生对作品讲解,说说作品的内容,其他学生指出它的优点与不足。
(2)、教师启发学生给以点评,对有创意的作品进行鼓励。
(3)、对有进步的学生、画面保持干净的学生进行鼓励。
(4)、学生在评价作品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11、美丽的树叶还能做什么?
树叶拼贴、树叶“剪纸”、树叶工艺品……
12、教师小结:美无处不在!
我们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手!
《画画叶子》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简单的记忆去作画,效果不好。我在教学中就应该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
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
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
本堂课《画画叶子》主要是培养学生了解、观察叶子的不同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作用。于是在上这内容是我首先以《会跳舞的叶子》视频为导入,引出主题。接着欣赏我准备的各种叶子照片图,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叶子让他们认识了解叶子的各种形状,通过他们自己画的叶子形状与真正的叶子相比较,引出叶子的基本结构。
叶子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练,学起来比较容易,在授课过程中我让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形式画自己喜欢的叶子形状,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线,可是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都把握得作品作为参照物来画,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画的都很生动逼真,颜色丰富多彩。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上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这些就是我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完善。
《画画叶子》评课稿
郑楼小学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钟老师上的《画画叶子》,这是一节精彩的美术课,从总体上看,教师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能够熟练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这节课的主要亮点是:
教学课题:《山外有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全国各地各种名山大川的图片,感受山的造型之美;用撕、剪、贴、摆等造型技法表现重叠的山;进一步认识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材分材:
本课教材主要分为欣赏和造型两部分,通过欣赏大量的自然风光、名山图片,感受不同造型的山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以纸的简单立体组合为主要形式再现山的美感,激发学生传承中民族优秀文化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用表现有主次的有遮挡的重叠的山。
教学准备:纸材、剪刀、胶水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学习,希望同学们在活动中积极、轻松、愉快。
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大山吗?说一说大山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相信还有不少的同学说得更好,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板书:山外有山。
二、探究体验:
师:同学们能简单说一说“山外有山”的意思吗?
(让一两位学生说一说)
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来感受祖国的名山吧!想想课题为什么是“山外有山”?注意有些什么特点哟!
1、展示课件:中国名山风光,课件展示的名山为:衡山、恒山、泰山、华山、嵩山等。
2、感受了这些名山,你能说点什么吗?
多让几个学生回答
中国名山众多,数不胜数,雄、奇、灵、秀、幽、野各有特色。中国名山首推五岳,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恒山之奇崛、嵩山之萃秀、百态万千,各怀绝景。
(小结后定格课件:雄、奇、险、秀)
3、你还知道哪些大山呢?你知道家乡的什么山?
三山:黄山、雁荡山、庐山
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
四大道教名山: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齐云山
其他名山:九寨沟、玉龙雪山、武夷山、四姑娘山、丹霞山、崆峒山……
小结后定格课件:三山:黄山、雁荡山、庐山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4、感受山水文化。(课件)
出示:庐山瀑布的幻灯片。
问:同学们你想到什么诗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课件:碑刻、名画等。
师:中国的山水文化是博大精深了,同学们可以在课余,利用课外书了解。
三、合作探究。
(一)方法探究:
师:同学们,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名山,那么我们怎样来表现呢?我们用的材料就是这些轻轻的纸。
问:一张纸怎样变成山的样子呢?
(教师示范)可以是各种形态的山峰。
(我们的方法就是剪成山的外形。)
问:怎样让山竖立起来?启发学生思考?
(各组探索一下)。
(教师示范方法:1、2种)
问:这些山我们怎样摆放才是层层叠叠的山呢?才是山外有山呢?
(让一两个学生尝试摆放)
板书:遮挡关系(前面的遮挡了后面的)
(现场举例1、2、3。结合前面欣赏的名山。)
(二)学生作业:
•
四、学习评价
学生完成后,将学生的作品数码照相展评,点评有个性、有创意的作业。
五、结束语
《山外有山》教学反思
1.抓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调动激情的、需要的一切内在因素,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参与其中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PPT尽可能将富有代表性的名山、画作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得到最直接的感观认识。
3.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作、表现自己所想表现的山外有山的作品。
4.对于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以肯定性、鼓励性为主,从而增强学生美术创作的乐趣。
《山外有山》的评课稿
钟海清
方理想老师执教的《山外有山》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学生经过认真地思考商讨后认为:用基本形去概括比较好。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画法、贴法指导(示范),巧妙解决了重难点。从表面看是学生帮老师解决了难题,实质是学生自己帮助了自己。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同一事物的表现也各不同,作业的设计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山外有山》,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了作业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四、教师素质良好
当然,在赏评《山外有山》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总之,方理想老师执教的《山外有山》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