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具体措施

(2012-06-18 11:56:27)
标签:

杂谈

分类: 组织规范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激励、发展内涵的方针,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迅速成长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校教师队伍。

 


一、加强培训,构建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


1.面向全体,建立师干训工作机制。

    (1)面向全体教师,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知识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以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为载体,以校本研修为支撑,认真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积极实践学校基础性课程实践方案。从育德能力领域、教学能力领域和教育科研能力领域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为全面贯彻素教育要求,推进“二期课改”,提供师资保障。

   (2)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校骨干教师培养和校学科领衔教师培养工程,以及中层干部自培计划。对骨干的培养注重过程,分层培养,加强申报和评审环节的工作,明晰培养职责。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发挥领军人物在区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带头、示范、桥梁和辐射作用,以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为途径,加大对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骨干教师综合素养。

   (3)学校积极开拓各种渠道,创设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历进修和非学历培训,满足学历达标、高一层次学历学习、岗位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等不同层次的需求。


 

 2.推进校本研修,推动教育改革。

     结合学校和教师教学实际,积极创新校本研修形式,丰富校本研修内容,形成有特点的校本研修活动和方式。继续实行大小组相结合的校本教研模式,整合校本培训,把校长领衔的集中通识学习、行政领衔的学科大组学习、教研组长领衔的教研组学习、与行政即时点拨学习四项学习方式整合到了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工作之中,在拓宽学习方式和制度保障机制上做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把案例研究和同伴互助的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二、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今后四年,学校将重点加强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力度,用“朝春精神”凝聚教师队伍,使学校形成拼搏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形成教师严谨的教风、学生良好的学风。增强教师的凝聚力,主要从四方面着手进行:目标凝聚——明确明晰的学校发展目标,使教师围绕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努力;感情凝聚——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使教师对学校具有浓厚的感情;榜样凝聚——梳理各种类型的优秀典型人物,使教师有奋斗的标杆;待遇凝聚——逐步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以较高的待遇稳定优秀教师的目的。逐步形成“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教师文化精神和价值观,以此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层次的不断提高。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朝春教师精神

    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心工作,在全校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学校师德规范。继续将师德师风放在首位,把师德评价列入教师考核体系中,完善市的评价的指标体系,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定期开展“树师德、铸师魂”活动,弘扬教师敬业爱岗精神,树立朝春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

2.推进“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个人条件和特点,确定个人专业发展需求方向,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学校向教师提供为达到此目标所需的培训和自我发展机会。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以年级组、学科组为主,对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地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对教师个人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以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具体落措施为基本依据,来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3.推动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校本教学研究

    教学反思使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建立课堂教学的反思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开设两次教学研究课,每学期至少要有一节课通过电视微格录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利用教研时间,学科组公开评课,推动教师反思,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4.实施“带教工程”,发挥骨干领军和辐射作用


    加强领军人才建设是我校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要继续分层指导,落实“师徒结对”、“课题项目研究”等制度,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首先,建立了新进教师的培训制度。与校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通过关于学校办学理念、管理体制、课程框架、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学习带教,可以尽快的熟悉学科专业知识,加快青年教师向合格教师成长。其次,加快优秀教师的培养,为优秀教师配备导师,实行人盯人的培养,使其尽快成为市区及骨干培养对象,并在外出培训等方面重点倾斜。同时安排已成为市区级骨干的教师带教学校的骨干和领衔教师,以科研课题项目研究为主要方式实施重点指导,发挥学校领军人物在本校的辐射作用,使学校尽快形成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梯队。   

5.构建“观课”文化,提高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通过专家讲座、培训、公开课、教学评优等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课堂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完善说课、听课评价标准,规范听课、评课过程,围绕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开展教师专业能力评优课、骨干教师研究课、领衔教师展示课等系列活动,形成学校观课文化,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技能。

    为中心,以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激励、发展内涵的方针,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迅速成长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校教师队伍。

 


 一、加强培训,构建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


 1.面向全体,建立师干训工作机制。

 (1)面向全体教师,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知识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以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为载体,以校本研修为支撑,认真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积极实践学校基础性课程实践方案。从育德能力领域、教学能力领域和教育科研能力领域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要求,推进“二期课改”,提供师资保障。

 (2)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校骨干教师培养和校学科领衔教师培养工程,以及中层干部自培计划。对骨干的培养注重过程,分层培养,加强申报和评审环节的工作,明晰培养职责。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发挥领军人物在区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带头、示范、桥梁和辐射作用,以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为途径,加大对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骨干教师综合素养。

 (3)学校积极开拓各种渠道,创设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历进修和非学历培训,满足学历达标、高一层次学历学习、岗位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等不同层次的需求。


 2.推进校本研修,推动教育改革。

    结合学校和教师教学实际,积极创新校本研修形式,丰富校本研修内容,形成有特点的校本研修活动和方式。继续实行大小组相结合的校本教研模式,整合校本培训,把校长领衔的集中通识学习、行政领衔的学科大组学习、教研组长领衔的教研组学习、与行政即时点拨学习四项学习方式整合到了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工作之中,在拓宽学习方式和制度保障机制上做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把案例研究和同伴互助的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二、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今后四年,学校将重点加强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力度,用“朝春精神”凝聚教师队伍,使学校形成拼搏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形成教师严谨的教风、学生良好的学风。增强教师的凝聚力,主要从四方面着手进行:目标凝聚——明确明晰的学校发展目标,使教师围绕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努力;感情凝聚——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使教师对学校具有浓厚的感情;榜样凝聚——梳理各种类型的优秀典型人物,使教师有奋斗的标杆;待遇凝聚——逐步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以较高的待遇稳定优秀教师的目的。逐步形成“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教师文化精神和价值观,以此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层次的不断提高。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朝春教师精神

    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心工作,在全校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学校师德规范。继续将师德师风放在首位,把师德评价列入教师考核体系中,完善市的评价的指标体系,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定期开展“树师德、铸师魂”活动,弘扬教师敬业爱岗精神,树立朝春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

2.推进“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个人条件和特点,确定个人专业发展需求方向,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学校向教师提供为达到此目标所需的培训和自我发展机会。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以年级组、学科组为主,对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地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对教师个人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以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具体落措施为基本依据,来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3.推动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校本教学研究

     教学反思使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建立课堂教学的反思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开设两次教学研究课,每学期至少要有一节课通过电视微格录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利用教研时间,学科组公开评课,推动教师反思,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4.实施“带教工程”,发挥骨干领军和辐射作用


     加强领军人才建设是我校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要继续分层指导,落实“师徒结对”、“课题项目研究”等制度,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首先,建立了新进教师的培训制度。与校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通过关于学校办学理念、管理体制、课程框架、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学习带教,可以尽快的熟悉学科专业知识,加快青年教师向合格教师成长。其次,加快优秀教师的培养,为优秀教师配备导师,实行人盯人的培养,使其尽快成为市区及骨干培养对象,并在外出培训等方面重点倾斜。同时安排已成为市区级骨干的教师带教学校的骨干和领衔教师,以科研课题项目研究为主要方式实施重点指导,发挥学校领军人物在本校的辐射作用,使学校尽快形成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梯队。  

5.构建“观课”文化,提高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通过专家讲座、培训、公开课、教学评优等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课堂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完善说课、听课评价标准,规范听课、评课过程,围绕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开展教师专业能力评优课、骨干教师研究课、领衔教师展示课等系列活动,形成学校观课文化,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技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