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深切缅怀蜂学专家李忠谱先生(3)
(2018-12-13 11:05:19)
搏
1979年,是李忠谱绝处逢生之年。3月,他得以平反,那沉如石臼的“右派”帽子摘除了,长达二十一年的多事之秋结束了。他被安排在临湘县壁山中学任教。壁山,是革命老区,也是他沉沦之年放蜂避难的地方。李忠谱与这里的山水山民建立了深情厚谊。恢复工作后,他元气不减当年,着手整顿学校教学秩序,大胆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年末统考,他任教的学科和班级均在全学区第一。教学之余,他仍旧厮守着蜜蜂,痴迷于养蜂事业。
1980年3月,李忠谱调往临湘县科委蜂产品研究所。这是他专职从事科研工作的发轫期。他东山再起,怀着“矢志科研挥汗雨,精忠报国促腾飞”的豪情壮志,在蜂研工作中攻破了一道又一道难关。首当其冲的是那篇《南刺五加在养蜂业中的应用》一文,它平息了美苏两国长期无法了结的商业诉讼纠纷。论文为美方胜诉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仅1979年至1980年两个年头,美国药物学界和蜂业界就三次邀请李忠谱赴美讲学和访问。
1980年5月,李忠谱的《中蜂病毒病的防治研究》在全国中蜂会上获奖。中国新闻社将他用中药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获得成功的事迹,向全世界作了公开报道。1981年,李忠谱利用蜂蜜酿酒的研究成功,不仅解决了蜂蜜滞销,影响蜂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而且为无销路的低度蜜,次级蜜找到了利用方法,填补了我国酿酒行业中的一项空白。我国微生物学会及酿造学会的先驱,八十四岁高龄的陈陶声专家,闻此消息,于1982年4月,欣然题词:“蜜酒,古法也,今湖南省临湘县科委蜂研所试酿成功,为养蜂事业一大贡献。希望努力提高产量,鄙人愿执鞭尾随其后。”
李忠谱的蜂花粉酶素处理及其应用技术研究,通过国内专家鉴定均认为在我国花粉研究中独具一格,为国内先进水平。他在蜂花粉、蜂毒等科研取得进展时,中共中央书记处顾问、营养专家于若木同志,曾多次来信勉励。1989年5月,李忠谱应邀参加了在桂林的国际毒素会议。同年11月,他的论文《增加蜂毒量的探讨》被32届国际蜜蜂会议录取。由于出国经费困难,他未能赴会。
李忠谱先后在省以上专业杂志及国外有关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9篇。其中有8篇在五次国际性蜂研会上录取和宣读。他的科技成果推广到19个省市,产生的社会效益无法估量,产生的经济效益年平均在2.3亿元左右。他帮助湖南新星蜂产品公司开发的三种新产品在1989年巴西第32届世界养蜂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他转让给浙江慈溪蜂产品厂的技术,年获税利60多万元。他转让给福建涵江的花粉蜜露及河南太康的蜂蜜酒等亦曾获国际蜂会金奖。
近几年,李忠谱应农业部、中国养蜂学会等处聘请,他用自己精心编写的50多万字的讲义,为参加全国蜂业培训班的学员讲学六次。接待来信来访年平均467人次。解答难题415个。
李忠谱用他的突出贡献,赢来了他应享受的荣誉。1982年评为省、地、县三级劳模;1986年评为全国蜂业科技先进工作者;1986年评为全省统战系统及全省政协系统的先进工作者;1989年元月评为岳阳市科技十大新闻人物之一;1990年评为省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其先进事迹在全国和省地(市)级以上报刊上进行过报导。
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又身负省政协委员,临湘县政协副主席的李忠谱,十分珍惜时间,他常说“时间比金钱更宝贵”。当他在科研推广中取得一些令人欢欣鼓舞的成绩后,在鲜花和赞扬声中,也夹杂着一些冷言冷语。诸如他的蜂蜜酒研制成功后,有人向他生来嫉火,说是“剽窃”的;他的蜂毒研究获得了国际论文证书,有人向他射来冷箭,说是“假的”……这类流言蜚语,李忠谱无暇顾及,不去争辩。他是从逆境中挣扎过来的人,他的态度是:“我情愿让人家去飞短流长,我将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既定事业。”他要让科学和事实去力排众议。大器晚成的李忠谱,年过花甲,仍是堂堂正正的临湘县蜂产品研究所所长,省蜂业协会常务理事、省蜂产品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养蜂学会理事、国际蜜蜂研究协会会员。1988年2月,省职评办还授予了他副研究员的职称。
曾经,国家农业部下达的《中蜂野性驯化研究》、省蜂协的《酸雨与毒雾对蜜源和蜜蜂的危害及对策》、岳阳市科委的《蜂毒的开发与应用》和浙江、山东、湖北等省的四个蜂研课题,李忠谱都一一得到了圆满答复和研究结果。
李忠谱会再次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因为他过去的业绩,正如我国著名的蜂学专家马德凤评价他“是在顽强拼搏中得来的”。正值李忠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还在马不停蹄地追科学的时候,他因久劳成疾累垮了身体,于2003年11月11日,74岁的李忠谱走完了他光辉人生的最后里程,他和情系一生的蜂学撒手西去。而最令人感动的是,在病逝前一刻他还在对学员传授复合酶素处理花粉提取花粉精等关健技术。
李忠谱的高尚品德,换来了众人给他的“蜂痴”、“一代蜂魂”、“没有学位的博士”、“一只勤奋的蜜蜂”等质朴赞誉。在他的身上,彰显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优秀品质,诠释了一名政协委员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如今,他魂萦梦绕的科学事业,依旧在不停地向前延伸。作为他的后继者,我们将以无愧于祖先的不懈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作者:沈斌芳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