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中蜂与山区致富

标签:
保键湖南中蜂蜂花粉蜂王浆 |
http://s6/mw690/002djJ45ty6IOCIR83jc5&690
养蜂是一种向大自然索取财富的手段,同时,也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为显著的传统养殖业。
养蜂的直接效益是产品,它包括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毒、蜂蜡、蜂巢、雄蜂蛹和蜂尸等多种。经深度加工后,其效益更大。蜂产品作为食疗和药品,在保键、美容及治疗上,都取得显著功效。蜜蜂为农作物果树授粉的增产效益巨大,无数事例证实,经过蜜蜂授粉的作物,不仅在数量上增产,而且在质量上亦大为提高。尤其是山区饲养中蜂,前景十分广阔。
一、养中蜂是山区的速效产业
养蜂是一项大有潜力的经济型产业。其一,风险小,一般不会出现大面积病虫害和其它自然灾害所致的毁损,即使出现了损失也不大;其二,投资少,养蜂只需要蜂箱、巢础以及摇蜜机、面罩、手套、喷烟器、蜂刷等简易的设备,每群蜂仅投资几十元即可,小规模分散养殖,无需投工投劳。山区农民如是赞许蜜蜂说:“小小蜜蜂是个宝,不占耕地花工少,无需粮食成本低,传花授粉产量高,采蜜产浆贡献大,发家致富真可靠”。经实践证明,养蜂业是最经济、最快的效益产业。
发展养蜂,可以大大增加财政收入,巩固农村集体经济。从投入产出之比看,养蜂1:8.8、养猪1:1.61、养羊1:2.1、柑桔1:2.7、粮油1:2.3。从产值收入看,一个中蜂群可产蜂蜜25~50公斤、蜂王浆1~2公斤、蜂花粉2~3公斤、雄蜂蛹1~2公斤、蜂蜡3~5公斤,年产值收入在800~900元之间,年纯收入在700元以上。其蜂群的发展速度也较快,一群蜂第二年可发展到3~4群,第三年可达7~10群,一个3口之家养8群蜂,每年可获得纯收入3000多元。若一个山区县按8万农户计算,每年农民可净创纯收入3亿多元(800元/人)。如果将蜂产品进行深加工,就会使附加值大为提高,还可为财政创造更多收入。1986年,笔者父亲曾帮助浙江慈溪办了一家规模较大的蜂产品厂,年获利达100多万元,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埸,一直经久不衰。
发展农户副业养蜂,能使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近几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养蜂致富的专业户、重点户不断涌现。据笔者调查,如湖南的临湘市五里乡长城村,2001年全村养中蜂2500群,其中100群以上的有14户,年收入175万元,相当于全村农业总收入的48.6%。茶陵县湖口镇青呈村,2002年,全村73户村民,有69户村民兼业饲养中蜂,每户年平均收入3.52万元。浏阳县中岳乡祥元村全村96户村民,有79户兼业饲养中蜂,每户年平均收入3.81万元。平江县永生乡复兴村全村54户村民,有43户兼业饲养中蜂363群,每户年平均收入5910元。此外,湖北、江西、四川等省都有不少养蜂万元户,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养蜂专业户,不乏其例。浙江、江苏、安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饲养中蜂的地区,年收入上万元乃至几万元的养蜂户也不胜枚举。浙江省慈溪县,有中蜂养殖20万群,年总产值达8620.1万元,群平431元。养蜂专业户施某,2001年养中蜂145群,全年收入为10.15万元,一举成为全县闻名的养蜂“大户”。
由此可见,与其它养殖业比较,养蜂是一项不争田、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的甜蜜事业,有百利而无一害、确是农村大有可为的“速效产业”,值得大力推广。
二、中蜂授粉能促进农作物丰收
养蜂能使农作物、果树、牧草、蔬菜的产量及质量均有大辐度的提高。根据国内外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果树、牧草、蔬菜等授粉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尤其是中蜂,具有专门适应采集山区植物花粉的特殊构造,它飞行灵活,携带的花粉粒多,具有其它蜂种所不能相比的优势。同时,中蜂有采集专一性,群居性、分散性、贮藏食料和可迁移等特性,从而成为山区农作物最理想的授粉者。中蜂浑身都长着分叉的绒毛,这些绒毛很容易粘附花粉,1只中蜂的身上可粘附花粉约48.000粒。每只中蜂1次飞行约采油菜花200朵,野桂花350朵,平均每天飞行10次左右。据统计,中蜂完成授粉的数量占昆虫授粉总数量的80%。大量试验证明,经过中蜂授粉能使油菜增产40~60%,果树增产50%,棉花增产12%以上,瓜果增产50~60%。同时还可提高油菜、棉花的出油率,减少棉花的落花和落蕾,增加牧草的蛋白质含量等。在山区近百种作物通过中蜂授粉,其授粉增产的价值比它本身产品的收入高10倍以上。据统计,近年,我国蜜蜂授粉促农作物增产超过500多亿元。因此,蜜蜂被称为“农业之翼”,植物的“红娘”。发展山区养蜂,其实是替农作物等招聘“红娘”。在实现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今天,蜜蜂授粉的作用将更彰其优势。
此外,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大量野生授粉昆虫几乎消声匿迹,人工饲养的中蜂,在促进山区农作物授粉方面,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广大山区农民要求蜜蜂授粉的欲望也越来越大。
三、中蜂是人类的键康之友
养蜂可以获得大量价值很高的蜂产品。当今琳琅满目的医疗保键品和食品市场中,蜂产品是被诸多消费者相中的首选之物。在这些食客群心目中,蜂产品是最具权威的天然保健食品。
蜂蜜
我国在几千年前便已经认识到了蜂蜜的滋补作用和医疗效能。西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一书说蜂蜜“味甘无毒,主治心腹邪气,诸惊痫痤,安五脏之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老延年”。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蜂蜜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清朝叶天士的《本草经解》中对蜂蜜也有类似的叙述。
近代医学研究表明,蜂蜜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其中,含果糖3540%,葡萄糖30~35%。这两种糖均属单糖,不经消化便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这对年老体弱,消化与代谢能力衰退的老年人最为适宜,故蜂蜜在国外又有“老年人的牛奶”之美称。此外,蜂蜜中还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K、B2、B6以及胡萝卜素,其中维生素B2的含量是葡萄、苹果的17倍。蜂蜜中所含的这些维生素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人体的免疫功能,有预防感染以及防治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眼病等作用。蜂蜜中还含有大量来自蜜蜂消化道的淀粉酶、糖转化酶、脂酶、氧化酶等物质。这些酶类物质对于增进人体的消化能力和代谢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蜂蜜中所含量的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和钾、钠、铁、钙、锰、铜、镁、锌等无机盐和有机酸,对于构成人体组织成分、维持人体水、电解质平衡以及多种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凡此种种,蜂蜜对于代谢功能及生理功能日趋低下的中、老年人来讲,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千百年来,国内外在应用蜂蜜治疗各种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据有关临床资料介绍,蜂蜜对治疗心脏病卓有成效。因为蜂蜜中含有大量可吸收的葡萄糖能使心血管舒张,改善冠状血管的血液循环。实践证明,心血管病人长期服用蜂蜜(每天20~25克),会改善体质,提高血红素在血液中的比重。
对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蜂蜜的疗效也颇为显著。它不仅能健胃、润肠和通便,还能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粘膜的刺激而缓解疼痛。胃肠病人在禁酒和禁辛辣食物的情况下,每次饭前一个小时或饭后3小时服用蜂蜜,坚持一个疗程(两个月),治愈率能达到80%左右。蜂蜜能养肝,这是因为肝细胞易于吸收葡萄糖、增加肝糖储存,提高人体抗感染的能力。
婴儿常服蜂蜜,牙齿及四肢骨骼会长得坚实。
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肺结核、肝硬化、急慢性肝炎、低血色素贫血等疾病均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蜂蜜中含有某种抗菌素,可以制止化脓菌的滋长;含有的微量蚁酸可杀死霉菌;蜂蜜的吸湿性还能保持人体皮肤滋润等,因此,蜂蜜被誉为“天然药材”、“不含脂肪的营养品”是当之无愧的。
蜂王浆
蜂王浆的成份极为复杂,现代化学分析表明,蜂王浆可分为醚溶性物质,由有机酸组成(含酚醛物质、蜂蜡、甾醇、磷脂、可皂化物),水溶性可渗透物质(含5%的糖、酸性无机盐和氮化物)、水溶性不渗透物质蛋白质与部分氨基酸)以及蛋白里的水溶性物质,在碱液中溶解(酪氨酸、色氨酸和精氨酸)。
大量实验证明,蜂王浆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有关专家认为,蜂王浆的抗癌素是酸,包括以10羟基—△2—癸烯酸为代表的各种癸烯酸和氨基酸。它们对于肿瘤有局部抑制作用,可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的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蜂王浆的抗癌作用,临床上已用于胃癌、肠癌等及肺结核的治疗。
蜂王浆对细胞具有再生作用,能使衰老的细胞为新细胞所代替,使受损伤组织得到恢复。蜂王浆中含有铜、铁等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又有促进血液形成维生素B复合体,因此,它有强壮造血系统的作用。
蜂王浆的抗辐射、抗菌作用已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广泛用于胃溃疡、下肢溃疡、低血压、秃发、肾炎、腹泻、神经衰弱等疾病的治疗。
蜂花粉
蜂花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和酶、还有脂类、激素、矿物质和其他等。我国药学专家叶桔泉说:“花粉是多功能全方位的治疗与保键的天然珍奇宝物”。
蜂花粉在保键医疗、美容等各方面的独到功效和神奇作用曾在七十年代就风靡全球,八十年代全球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花粉热”风。世界医学界对其医疗保键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从而进一步寻清了它的许多重要特征和医疗保键功效。蜂花粉能增强人体的体力和耐力,增大肺活量,迅速消除疲劳。许多运动员服用花粉后成绩显著提高。如慕尼黑奥运会的长跑冠军芬兰运动员维仑,就是蜂花粉食品的长期服用者。我国渐江省划船运动员服用蜂花粉制剂1月后,体力、耐力明显增加,男运动员血色素比服用前增加3.8%,女运员增加1.7%。
蜂花粉具有抗神经衰弱、安眠、健脑、提神、抗衰老、恢复青春活力的作用。因为,人体细胞氧化还原能力可因其缺少酶活动中心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必需氨基酸而降低,而蜂花粉可激活酶活力中心,从而防止人体细胞中酶自身的破坏,延缓衰老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并且,蜂花粉中含有极丰富的酵素,有改善细胞色素作用,与其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有关,所以花粉制剂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皮肤柔软、光洁、增强弹性。如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都有多项此类化妆品专利。同时,蜂花粉有抗炎、抗辐射、抗肿瘤作用。不过,食用前须将蜂花粉破壁处理,才能易被人体吸收,不致过敏,疗效显著。
此外,近代美国医学家舍恩塞勒、食品博士唐士宁和英国刑事犯罪研究者盖尔.布拉德利均在研究“食品与犯罪行为”试验中发现,人体缺少VBI和镁、锌等营养成份,会导致寻衅犯罪。补充某些营养成分,可使暴力和反社会行为减少一半以上。这充分说明,食品营养不仅是人体键康的需要,而且是人格行为的需要。蜂花粉是全能营养源,故欧美盛行花粉食品。
蜂蜡
蜂蜡在医疗保键中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国古代将蜂蜡列为药中上品,《神农本草》中曾这样描述:“蜜蜡味甘、微温,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益气,不飢耐老”。《本草纲目》中称:“蜜成于蜡,而万物之至味,莫甘于蜜,莫淡于蜡,得非厚于此必薄于彼耶?蜜之气俱厚,属乎阴也,故养脾;蜡之气味俱薄,属乎阳也,故养胃。厚者味甘,而性缓质柔,故润肺腑;薄者味淡,而性啬质坚,故止泄痢。”近代中医学认为,蜂蜡味甘、淡,性平,归肺、胃、大肠经。具有解毒、止痛、生机润肤、止痢止血等功效。近年来,利用蜡疗对软组织(肌肉、肌腱、韧带、筋膜)挫伤、扭伤、挤压伤、术后粘连、腰肌劳损、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开放性闭锁性骨折、关节疾患、皮炎和皮肤感染等多种适应症功效显著。不仅如此,蜂蜡还广泛应用于理疗、内科、外科、美容以及药品包装、制剂、润滑剂、培养剂、栓剂和牙科模型等。同时,蜂蜡在化妆品制造业,许多美容用品中都含有蜂蜡,如洗浴液、口红、姻脂等;在蜡烛加工业中,以蜂蜡为主要原料可以制造各种类型的蜡烛;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作食品的涂料、包装和外衣等;在农业及畜牧业上可用作制造果树接木蜡和害虫粘着剂;在养蜂业上可制造巢础、蜡碗;近年,将蜂蜡用于生产地板蜡、各种上光蜡、蜡笔、熨烫用蜡等以及民间的蜡染工艺中。
蜂毒
利用蜂毒的这些特性可临床治疗各种神经根炎和神经官能症及糖尿病、心肌硬化、高血压、乙肝等顽疾效果显著。实验证明,蜂毒对呼吸和血管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蒌缩性关节炎及畸形关节炎等多发性关节炎效果尤佳。蜂毒还具有溶血、抗凝血、杀菌、抑制肿瘤、防辐射、提高免疫等作用。
雄蜂蛹(幼虫)
蜂尸
除此以外,养蜂还有不少养生好处,尤其是饲养中蜂,常驻山林之处,对陶冶情操、消愁解忧大有裨益,山区空气清新、阳光明媚、五彩缤纷的植物及山清水秀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构成了如同天然的疗养区,为养蜂者调节精神、强身益智、焕发青春、键康长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前苏联高加索地是世界公为的长寿区。据专家考证,长寿的主要原因是这个地方养蜂的多,因之人们食用蜂产品的机会多。笔者曾多次去我省著名的长寿区—平江县的长寿街调查,发现此地除景物宜人,环境优雅外,家养中蜂户多也是人们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前苏联首都键身俱乐部曾推出一种新疗法—中蜂埸住宿治病。此法不用任何药物,仅在中蜂埸过夜,不仅可治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而且还可治疗肾病、肝病,甚至肿瘤和白色病。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中蜂埸空气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特殊成份。总之,饲养中蜂可以把物质与精神、内因与外因、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作用于一身,其结果,自然是颐养神性,健康长寿。
四、湖南具有发展中蜂的优越条件
中蜂在湖南自然繁衍有几千年的历史。于清代随着茶中的远销,其山区蜂蜜也曾畅销国内外。上世纪五、六年代,川、鄂、粤、赣、闽和湘西等地的中蜂埸,在盐肤木和山桂花蜜源期,涌入湖南临湘、平江和沅陵等县(市)山区的每年约10多万群。这足以证实,湖南无论在地理条件还是气候、蜜源、环境等方面,均具有发展中蜂产业的优势,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佐证。
1、有良好的气候环境。湖南古属荆楚之地。位于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地域在洞庭湖以南,故名。境内最大河流湘江贯穿南北,简称湘。湘江流域曾盛植芙蓉(莲花),唐代诗人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诗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故又有“芙蓉国”之美称。
湖南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之间。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省界极端位置,东为桂东县清泉镇大黄莲坪,西至新晃侗族自治县茶坪乡韭菜塘,南为江华瑶族自治县河路口镇姑婆山,北达石门县壶瓶山。全省土地总面积21.1875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区中居第10位。境内东南西三面环山,东为幕阜、罗霄山脉,西为武陵、雪峰山脉,南有五岭山脉。中部地区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山地及丘陵占全境总面积的66.62%。由于湖南地处亚热带,位于东亚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集中,光热资源丰富的特点。
2、有丰富的蜜粉源植物。湖南植被繁茂,农田、果园、山林、丘陵上,都蕴藏着大量的蜜粉源植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居大,适合中蜂生产。全省能够提供商品蜜的蜜源植物达数十种以上,其中油菜、紫云英、芝麻、棉花、乌桕、白三叶、满山香、荆条、野藿香和枇杷等花蜜的色、香、味俱佳,为蜜中上品,特别是野桂花蜜,更是驰名中外,历誉之为“贡蜜”。早在1995年,湖南的临湘、平江两县(市)就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山桂花商品蜜源基地县”。
湖南独有的地理优势及典型的季风气候,形成了丰富的蜜粉源资源,其面积大、分布广。据初步统计,全省仅31科40余种最主要的蜜粉源植物,总面积就有6.1302万多亩。其中每年种植的油菜、紫云英、棉花、、芝麻、大豆、香薷等农作物达784.16万亩。辅助蜜粉源植物更是种类丰繁,多达39科110种。可以容纳100万群蜜蜂的饲养量。特别是近年来的退耕还林还草以及创建国家级新型城市化等政策的实施,为湖南发展养蜂业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湖南的五倍子、盐肤木、山桂花、柑桔、板栗、楠树等六大主要蜜源,素有“三湘蜜库”之美称,蜜源植物开花年复一年,再生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的自然蜜源宝地。
3、有较多的蜜蜂资源。在蜂种资源上,土生土长的、适应性顽强的中蜂,片布于全省三湘四水。湖南西南部靠近魔西边境的城步、新事和按事三棘等广大山林地区,蕴藏的野生中蜂尤其繁盛,诱引猎捕后可直接利用或改良饲养。
4、有养中蜂的传统习惯。养蜂业在湖南的历史悠久,是传统的养殖项目之一,特别在一些山区,现有10%的农户都养有中蜂,相当部分农户和农民都曾有过养蜂史,农民发展养蜂的信心十足,养蜂热情逐年高涨,并且,众多农民都有饲养中蜂的传统习惯,在中蜂饲养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湖南各地中蜂发展很快,据统计,全省中蜂由过去的30多万群发展到70多万群。对农作物的增产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有个体中蜂埸1.2万多个,中蜂已占全省蜂群总数的60℅以上。
综上所述,湖南具有发展中蜂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党和国家“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策的感召下,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下,湖南的中蜂养殖业、蜂产品加工利用及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普及等方面必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