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w690/001NpDMRty6Ekc5ktrw4e&690
80年的友谊
我父亲和孟波是1934年在上海救亡歌咏运动中认识的,算起来应该有80个年头了。
我父亲常常念叨孟波,说原来去上海都是看年纪比他大的人,巴金、贺绿汀、俞振飞……现在连他同时代的人都相继离去,和他同岁的孟波也住在医院里……
http://s5/mw690/001NpDMRty6Ekc8JUk454&690
孟波对现在脍炙人口的《梁祝》的诞生有独特的贡献
父亲在济南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后去杭州陪母亲休息,上周来上海修牙。他的假牙是十几年前在上海做的。那时我在阳光卫视任节目总监,一切自然都是我操办。现在父亲已经98岁,任何有关身体的事都不是小事,牙直接关系到吃饭,自然是大事,这次我还得接着管。我不但找到那家已经搬迁的医院,还找到了当年给他诊治,退休后又被返聘回来的武明大夫。
看牙很顺利,他很满意。第二天早晨他突然说感到“天旋地转”,要回北京。哪怎么可以,赶快就地就医才行。
就这样,他住进了华东医院。
巧的是,孟波也住在同一层。父亲入院检查结束,开始输液治疗后,我就去看孟波叔叔。
孟波叔叔在北京工作过,也在文化部,因此,我们是“老相识”了。他看着我面熟,也知道我的名字,但就是无法和他记忆中的人对上号。我和老人打交道惯了,也知道这是难免的。我没有告诉他我父亲也住院,而且就隔几间病房。我只是说是父亲委托我来看他,他也没有多问。
没有想到孟波下午在走廊里散步,与刚刚结束核磁共振检查回病房的我父亲撞了个满怀。两人就这样见面了。
从此,孟波天天来看我父亲,但两个老人能聊的话题已经不多了。
http://s10/bmiddle/001NpDMRty6Ekbm5v29d9&690
坐在病床上的是我父亲
孟波先生的夫人严金萱也是老延安,也是作曲家,也是超90岁的老人,因骨折和其他疾病卧床,住在同一个医院的另一座楼里。孟波每天下午都坐着轮椅过去看她,是这座医院的佳话。
http://s12/mw690/001NpDMRty6Ekcb4PeX7b&690
在延安。领唱者为严金萱
http://s6/mw690/001NpDMRty6EkccaVKd05&690
延安的女青年。
左一为严金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