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你坚持去做
(2012-10-31 21:24:42)
标签:
转载 |
适逢穆斯林的开斋节,我宅在家里玩了两天,也看了两天书。从《一问一世界》到《商业的 价值》,我的阅读在文化与经济中游走。
历来尝过成功滋味的人特别怕失败,或好于面子,害怕辛苦打拼来的荣誉和地位,再毁于自己之手。于是,聪明之人皆在巅峰时选择激流勇退。
当年,20多岁的杨澜就因主持《正大综艺》红得发紫了。她选择了辞职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学习,不用说,杨澜是聪明的。她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结了婚生了子,还获得了事业拓展的空间。
这就像古人所言的以退为进,这次学习彻底颠覆了她对主持人的认识,主持人没有艺术可言,真正能散发主持人恒久生命力的是对实事真相和深度的不懈求解。这次学习,转变了杨澜的主持风格,她走上了职业新闻人之路。
从转投凤凰卫视自创《杨澜访谈录》起,她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拓展到了经营阳光卫视,她成了位身兼老板与新闻人双重角色的女强人。但她的职业追求却遭遇了经营困局,节目的高质量因它有限的受众面换不来应有的经济回报,阳光卫视被迫出让。
她在求索中困惑了:深度必然得遭受收视率的滑铁卢吗?
崔永元因为《实话实说》收视率下降得了抑郁症,央视的《新闻调查》,〈新闻1+1〉、《焦点访谈》等也敌不过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的收视率,白岩松等记者出身的主持人也在困惑着。
然而,美国《六十分钟》主持人唐·伊休特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总结解除了杨澜的疑惑。他说,《六十分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在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该轻松搞笑的时候也放得开,新闻节目一旦娱乐,并不是一件坏事,娱乐也并不是一件让人汗颜的事。收视率与节目质量,娱乐与深度并非天敌。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可以经由一个折中的平衡点,将两者统一起来。既然选择了大众传媒这个行业,而不是精英的学术研究,就要为了观众,学会适度的妥协。唐·伊休特的理念让杨澜受到了深深的启发。
看到这儿,我也受到了深深的启发。长期折磨我的深度与通俗如何结合的好一些,在读过《后台》后,在此又得到了印证。但道理归道理,如何做好,还要靠不断的实践与探索。
此后,杨澜的节目通俗化了好多,我也仍在折磨中前行着。在杨澜的访谈嘉宾里,我看到了不断坚持求索的冯小刚、陈凯哥、张艺谋,尤其是后两位领军人物这些年不断遭受观众的诟病,可他们不歇脚步。在《商业的价值》里,我看到了被捧上天又被重重摔在地上的巨人总裁史玉柱。他们不怜惜自己有过的漂亮羽毛,摔下来,振振翅,继续飞,因为一直在路上,他们看到了更多的风景,他们的人生因而比怜惜自己羽毛的人更加灿烂。所以,我觉得耻笑讥讽别人的人,还是埋下头看看自己吧。真正让人欣赏的人,不是把事做得成功的人,而是在成功后依然坚持求索,不怕失败丢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