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偏差行为的动机

(2018-10-25 14:49:03)
分类: 学习滋补丸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问:你知道幼儿出现偏差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吗?

答:关注的动机(寻求过度的关注)、权力的动机(你们都要听我的)、报复的动机(你怎样对我,我就怎样对你)、逃避的动机(自暴自弃)。

问:针对四种动机,有何应对之策?

关注的动机:1.在还没开始出现偏差行为之前,教师多多给予关注和认可;

2.晨间入园一个温暖情长的拥抱都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关注,真诚的关注是用行动而非语言。

权力的动机1.提前和孩子制定共同的公约,按照公约执行。规则需要具体分明简单易行。2.平时给孩子创造发自内心地向战胜她的对手当面表示祝贺,也可以帮助孩子去自我中心。

报复的动机1.教孩子应对攻击的方法。被打的可以怎么应对,首先拍桌子,用严厉的声音质问对方:你凭什么打我!用强势的声音震住对方。(理性上来了,感性就会受到影响。)第二步,大声喝住对方没用,就马上跑开,找老师帮助。试过前两种方法无效,就狠狠的打回去。

            2.接纳孩子的报复,需要当下直接表达出来,否则报复之心被压抑会爆发的更强烈。

            3.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制造伤害,伤害若已经发生,就试着把对方的行为合理化。

逃避的动机1.理解其逃避的合理性,他肯定有他的道理

            2.一般有两个原因,家庭里在沟通的时候总是打击和否定,导致孩子不再产开自己;家庭里的父母太过温柔友善,孩子接触的人比较单一,全职妈妈长期带孩子,这样导致孩子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

            3.父母、老师跟孩子建立积极的关系。

            4.大千世界,让孩子多多接触各种事物,在接触中学习控制,而不是断绝跟一切负向事物的接触。

            5.给以一个外在刺激,激励孩子发生改变,适合短期(21天)比较有效。

问:已来园适应很好的小朋友跟妈妈分别哭闹不止,是分离焦虑吗?

答:分离焦虑的孩子,跟妈妈分别后进入教室很可能还会继续哭闹,或者在妈妈不在的环境中情绪持续低落。但是有的孩子一和妈妈分开,进入教室立刻恢复状态,该吃吃该喝喝,玩得很兴奋。这类孩子是在利用哭闹控制妈妈。不管是被管束太多,还是被给予权力太多的幼儿,都会导致他特别想要控制,以自我为中心,你们都要听我的,害怕被抛弃,极度没有安全感。

问:面对有行为偏差的孩子,教师可以怎么做?

答:1.观察个案偏差行为描述(行为表现起始、发展、现状、期间有无波动、持续时间)。

2.分析他的动机。   3.干预方案设计。  4.反思和建议。

 

吴海勇博士讲课的金句:

1.关系决定行为。如果你一直都觉得某个孩子很糟糕,他一直都是持续不断的偏差行为,请你思考你和他的关系究竟如何?你做了什么?每个老师都要不断的思考,我可以做点什么?

 

2.不要一味的寄希望于家长和家庭的改变。改变一个3岁的孩子都很困难,更何况要改变一个大人。永远都不要忽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影响力,每天8小时的相处,你可以做很多事情,让孩子发生改变。你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而只有你做出调整,孩子有所变化的时候,整个家庭就会因此发生变化。

 

3.大脑在发育过程中需要有序化。不能绝对的结构化课程,或者绝对非结构化课程。两者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重点是比利的问题。幼儿园不要有绝对的规则,需要有有限的规则。

 

4.教育孩子任何的行为没有唯一的方法,每个行为背后一定有他的原因。

5.过度的亲密,完美的亲子关系,只是看上去完美,是培养不出完美的孩子。注意中庸之道。

6.孩子习得的不是语言,主要是成人的回应方式。他们产生的学习不是听老师说了什么,而是看到老师做了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