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主题探究下的区域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思考
(2014-01-12 09:01:20)
标签:
教育 |
分类: 工作五味汤 |
我们的植物王国,是由13名4岁半的孩子和三位老师一起进行研究的。在课程中,环境是促进探究活动的媒介。我们很重视环境,因为适当的环境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让孩子主动产生兴趣。
1. 将教室划分为多个兴趣区域,鼓励幼儿不同的游戏形式。
尽可能涵盖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方面,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比如在植物的环境中,可以支持他们进行语言学习的区域是植物研究所,进行扮演游戏的区域是果蔬厨房和园林绿化局,进行建构游戏的区域是园林绿化局和益智区,支持艺术创作的区域是植物工坊,进行科学观察、研究和实验的是庭院深深。
2. 设置视觉边界,但区域通透。
植物主题的课室全景图没有拍到,我借助这间课室的照片来说明一下,我们会使用一些矮柜、不同颜色地毯、玩具柜等物品进行区域之间的间隔,但每个区域都有相互走动的通道,孩子们可以在区域间自由的来往不受阻隔,也可以注意到旁边区域同伴的游戏,相互模仿学习,同时,有助于孩子们社会性的发展。
孩子们会一起讨论,进行区域名称的拟定,或者根据喜好,进行投票。他们也能参与区标的设计工作,或画或粘贴,再大一点的孩子就可以自己书写。区域标识尽量简单、直观。一看就知道这是什么区。在一间教室里的区标尽量保持相对统一的风格,避免凌乱。
外教做的主题墙面,在春夏秋冬里一棵树的成长变化。树上的花和果实是孩子们自己涂色制作的,果实里贴着孩子们搞笑的鬼脸。
起初孩子们对于植物的印象,侧重在外形的观察,所以中文的主题墙中,设计了一棵苹果树的结构图。
随着孩子们对于植物研究越来越深入,我们对主题墙做了调整。制作主题墙的过程也是展示孩子们学习的过程。墙面上有主题名称、网络图、还有孩子们植物写生的作品。作品的展示可以根据课程的发展做更换,可以是画的画,亲子的调查报告,孩子在研究中的报告等。
孩子们的作品要及时记录。时间,作品名称,姓名,以及孩子对自己作品的解说,这样有助于老师的及时反馈,以及和他人的分享,进入教室的其他人看到作品也能了解。
我们的网络图,一个是老师的预设,一个是课程实际施行中追随孩子的兴趣生成的。当时,孩子们很流行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对游戏中的形象津津乐道。所以在网络图的制作中加入这样的元素。孩子们非常喜欢,经常要求老师读给他们听。
睡室的玻璃,有孩子们进行树的拼贴作品、年轮的手绘,教室篱笆墙上拓印树叶作品。
除此,把孩子们活动的过程,拍照,打印出来粘贴,再配以文字说明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展示方式。孩子们可以在真实方案场景中穿梭、舞动、感觉和讨论。有小朋友来园的时候看到竹林里的蘑菇,就提议大家去那里看蘑菇。在现场观察后,我们带回了一些标本回教室。有几个男孩把蜗牛带回了教室,在他们的感召下,大家弃蘑菇而转战研究起了蜗牛。我们也抛开预设的蘑菇课程,陪孩子们一起展开了关于蜗牛的研究。他们在想蜗牛碰到水会不会淹死,为什么老天爷喂水喝,它们伸出头,而自己喂水,却不出来,以及,蜗牛长大后,会不会变成乌龟等。展板上图文并茂的把这个研究过程真实地记录下来了。
孩子们自己做的蜗牛和毛毛虫,就爬在教室的竹林里。
如果教室里没有足够的墙面,也可以用KT板制作展板在教室门口展示。
注意门面的装饰,让人未进其班,就已经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主题气息了。我们门上的柳条依依,石头树和发芽的盆栽画。
空间吊饰和窗饰也可以适当的进行设计。我们在落地窗做了一组闻香识蝶,特别美。
在设计时,要谨慎地使用颜色,以免太过杂乱。在植物的环境中,我较多使用绿色以及它的渐变色。
经常出现在班级环境里的各种文字和图片,长期耳濡目染,对幼儿读写方面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孩子也能从中了解自己学习的过程。
我们的植物研究所,投放了种类尽可能丰富的书籍。有工具书、绘本故事;中文书、英文书,孩子自己绘画和创编的故事书;还有老师根据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做的手工书。
孩子对立体书特别感兴趣,上面的是种子书,前面是种子长大的照片,还有中英文单词;相对应的背后,粘贴着这种植物的实物种子。孩子们可以看可以摸。第二本是有香味的书,孩子们可以去闻各种不同的味道。
我们会利用柜子的侧面,图文展示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我们的树形书架,架子上是孩子常用的词汇卡片,方便孩子们在游戏中取用。我们也鼓励孩子进行书写生涂鸦。
读写材料也可以出现在厨房里,这是食谱。
还有墙面粘贴的研究故事,也可以让孩子在看图片的时候,与文字产生连结。
6. 根据孩子兴趣,课程的发展,定期调整区域。
某个主题研究时间的长短,是以孩子们的兴趣决定的。持续时间久的,建议根据孩子们研究的进程,以及他们在游戏或讨论中兴趣的转移,适当地更新调整。让环境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
区域的里面所有投放的物品,我们都叫材料。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跟材料进行互动,有对材料的选择、探索、使用并使用材料解决问题。皮亚杰说:"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所以区域材料的投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标记所有的区域和材料
一方面方便孩子们收拾整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习得有一一对应。标记有很多种,并且孩子都能懂,易操作的(比如,图片、照片、实物和单词)
照片中有的材料老师采用了照片的形式,有的材料采用了实物的形式,大的孩子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画标记,也可以用文字来代替。
2、孩子能够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拿到材料
3、多投放非结构性材料
只有一种玩法的为高结构性材料,有多种玩法的为低结构性材料。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可以变换花样玩。这种投放方式有助于幼儿更主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游戏材料,产生自发性的游戏活动。从而获得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
孩子们使用超轻土、树枝、豆子等材料,制作田地和有趣的稻草人。
这是园林绿化局,孩子们使用积木进行各种建筑造型,他们还为恐龙安家,在房子内外布置各种植物,设计公园,绿道等,让游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玩得过程中,也有助于启发他们去思考植物对于生活、动物的作用。
4、真实的,而非复制的。
提供真实材料的好处,是孩子们在跟材料互动的时候获取到了直接、并且正确的一手经验。
丽丽在厨房,使用各种真实的食材进行娃娃家游戏;乐乐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有家长送来了显微镜,我们一起观察了植物的微观形态;我们剥开各种食物,观察它们的种子;孩子在娃娃家学妈妈一样切菜,煮菜;我们一起分享植物的果实。
教室各处放着土养和水培的植物,方便孩子们观察和讨论。
为了使孩子们能够进行相关的实验与种植体验,我们设计了庭院深深。孩子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植物以及不同的种植方式。这是孩子们自己去挖土,种的葱和绿豆。
这个鱼缸,孩子们会观察到水葫芦完整的结构,也能感受到动物和植物的和谐共生。在这期间,家长也送来了乌龟、蝌蚪放在水缸中饲养。水缸里还有我们种的睡莲,我们每天都去看看它,从硬硬的壳里一点点冒出绿芽。
孩子们使用酸奶瓶子和营养球来种绿豆,这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绿豆的成长变化。大家还做了为期两周的记录。教室里有的植物就成了孩子们写生的对象了。我们还设置了一个柜子,放铲子、杀虫剂、营养土和肥料,有时候孩子会带上这些材料去开心农场工作。
5、使用自然材料。
自然的材料虽然简单,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孩子们会进行涂色、组合、拼贴、扮演等多种形式。幼儿玩起来更加专注,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让幼儿从小就接触自然,促使他们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来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事物,培养他们从小热爱资源、热爱环境和热爱生活。
6、材料能反映出孩子所处环境的文化,也能反映出该班级孩子的特殊兴趣和需求。
我们把广东的竹文化搬进了教室。孩子非常喜欢这片竹林,工作时间,大家做了很多有趣的东西装点竹林,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看着竹子由一片葱郁,变得枯黄然后落叶,他们提出了很多关于竹子的问题。
7、使用废旧材料
我们把废旧材料清洗干净、消毒后,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百玩不厌。在每一次创作中,孩子们都将废旧材料运用的恰到好处。创意地使用废旧材料,可以做成有用的教玩具。这是保育老师手工缝制的花枕,孩子们可以抱着它看书,也可以玩摘花的数数游戏,同时也锻炼的手指的精细动作。夏天的树用的是一次性纸盘和纸杯。冬天的雪用的是棉絮,下方的雪景是买东西的保护膜,涂上白色的颜料再粘贴一点棉花,就非常有立体感了。这是不用的高跟鞋子,孩子们涂鸦之后,就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