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摘录

(2014-07-20 05:50:53)
标签:

学汉语

杂谈

      7.1.6. 实词和虚词。中国的传统的实字和虚字的分别跟现代的内容词和功能词的分别密切相应。弗里斯在《英语结构》里分别四个词类:名词和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然后有十六类功能词。我们不讨论英语里的词类问题,我们要说的是汉语里实词和虚词的分别,实素和虚素的分别,在一定范围内是个程度问题。“的”、“着”、“儿”、“子”等后缀显然是虚素,“嚜”、“吶”、“啊”等助词也显然是虚素。“有”、“在”、“还”等词是中间性质。程度副词“好”、“那么”,时间量词“天”,方位词“里”、“边儿”,除结构意义外也有相当确定的实质意义。同样,趋向补语“来”、“去”有相当“实”的意义;我们把“起来”看做有多重的词类成员资格,在“飞起来”里是趋向补语,在“哭起来”里是动态后缀。

      在讨论语法的时候,重要的问题不是某一形式是关乎内容啊还是关乎形式的,是实的啊还是虚的,而是另一个问题:它是不是某一个不太长的名单里的一员,它是不是频频出现。我们将会发现,这两方面的互关度是相当高的。有两个类型:(1)实词,内容词,属于开放的类,出现频率低或者中等,大多数有固定声调,例如“猪”,“蓝”,“跑”,“快”;(2)虚词,功能词,属于可例举的类,出现频率高,大多数没有固定声调(轻声),例如“是”,“的”,“在”,“吧”。

(商务印书馆,2005年·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