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如歌长来长寿#如皋美食

长江四鲜:如皋滨江临海,有着得天独厚的长江水域,水产资源丰富,不仅出产“长江三鲜”,人们既怕又爱的河豚又为如皋增添了一道美味佳肴。这四种水产资源,配以如皋独特的烹饪方法,便成就了如皋有名的鲜美肴馔“水产四鲜”:“刀鱼、鲥鱼、鮰鱼、河豚"。
http://s12/mw690/78e2fed9gx6D1Vqv3VF4b&690如皋蟹黄包:如皋的蟹黄包是当地的一道名点。到了秋风吹,蟹脚痒的时候,用蟹黄作为馅料的包子就成了让人垂涎的蟹黄包。如皋处于河网地带,再加上现在一年四季都有蟹,蟹黄包自然就普遍了。
http://s12/mw690/78e2fed9gx6D1VwZBdF9b&690如式香肠:如皋香肠历史悠久,其生产始于清同冶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深受群众喜爱。清末获“南洋劝业会”二等奖,可与“广式”香肠媲美,被称为“如式”香肠。“如皋牌”香肠1982年起连续被评为商业部名特优质产品,1985年获国家质量银质奖,1988年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http://s2/mw690/78e2fed9gx6D1VX228V71&690如皋肉松:如皋肉松的生产始于1914年, 1982年起“金梅牌”肉松连续被评为商业部名特优质产品;1985年在巴黎荣获国际美食学会与旅游观光委员会授予的金质荣誉奖章,这是我国在国际上获得第一枚肉食品金牌;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1992年“如皋牌”肉松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http://s4/mw690/78e2fed9gx6D1W1k1ATe3&690如皋火腿:如皋火腿的生产始于清咸丰初年(公元1851年),清末先后获檀香山博览会奖和“南洋劝业会”优异荣誉奖状,与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齐名,为全国三大名腿之一。因如皋位置在北,故被称为“北腿”。如皋火腿薄皮细爪,形如琵琶,色红似火,风味独特,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中外。
http://s9/mw690/78e2fed9gx6D1W2DDw4c8&690如皋董糖:董糖系明末如皋爱国名士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亲制而成。据清道光庚寅年《崇川咫闻录》载:“董糖,冒巢民妾董小宛所造。未归巢民时,以此糖自秦淮寄巢民,故至今号秦邮董糖。”入口易化,酥松香甜,食之口齿留香,回味久长,营养丰富,老少咸宜,300余年来誉满大江南北。
http://s11/mw690/78e2fed9gx6D1W3YZPs3a&690林梓潮糕:林梓潮糕创于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为江苏特产、苏北名点,名倾大江南北,《江苏名菜名点》一书曾作介绍。林梓潮糕选料讲究,以当年产优质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绵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红绿瓜丝,用荷叶垫底,制成圆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刚出笼时不粘手,弹性如海绵,米香、桂香、荷香,沁人心脾,香而不浊,甜而不腻,柔润爽口,风味纯正。
http://s16/mw690/78e2fed9gx6D1W5oAft5f&690如皋萝卜条:如皋白萝卜特点是皮薄、肉嫩、多汁,味甘不辣,木质素少,嚼而无渣,以嫩、脆、甜享誉四方,有“如皋萝卜赛雪梨”之称。用“如皋萝卜”腌制的“如皋萝卜条”,相传已有900多年的历史。1985年获外经部“荣誉证书”、江苏省优质食品奖,1985年获全国出口产品优良荣誉奖状。
http://s1/mw690/78e2fed9gx6D1Wb0IV2b0&690白蒲茶干:古名“菽乳干”,始创于清康熙丙子年(公元1696年),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当时有湖州人屠氏开设三香斋茶干店,所制茶干香、韧、鲜、嫩,成为佐茗佳品,街坊邻里称之为“屠三香”。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时,本地官吏以三香斋茶干进贡。乾隆食后称赞,并挥毫御赐“只此一家”条幅。从此,三香斋白蒲茶干名驰大江南北。
http://s7/mw690/78e2fed9gx6D1Wqq8Tkd6&690白蒲黄酒: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浙江绍兴章姓一家落户白蒲,开办槽坊,酿制黄酒。如皋白蒲黄酒色泽澄黄、清晰透明、醇香浓郁、口感纯正,且有舒筋活血、健身强心、延年益寿之功效,与浙江绍兴黄酒媲美。如皋白蒲“水明楼”系列黄酒1993年在日本东京第五届国际酒饮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水晶肴蹄:清代以前即为仕宦富商席中珍品,以猪前蹄膀制成,色泽红白分明,食之香嫩酥松,卤汁透明,宛如水晶。
董肉:清《崇川咫闻录》有载,又称跑油肉、虎皮肉。明末董小宛所创,故名。以肥瘦均匀之猪肉(俗称五花肉)切块,清水煨至七成熟后置于油锅煎炸,再辅以酱油和糖红烧,皮呈皱纹状,肥而不腻。
http://s9/mw690/78e2fed9gx6D1WsyL7Wd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