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各派学习理论的比较 论文

(2011-06-14 12:44:41)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组

各派学习理论的比较

许玉玲  张文玉  吴锐婵  蔡钰英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信息技术系,深圳 518060)

 

摘  学习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很多个派别,而每个派别中又有很多的流派,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各个学习理论的理论基础,并结合相关资料总结出各派学习理论的共同点及差异,再根据各派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影响得出相关启示。

关键词 各派学习理论,理论基础,共同点,差异,教学,影响,启示

 1. 引言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论述学习与记忆的内容,在中国更有孔子的学习思想,可见,在古今中外思想史上,学习需要有其一套相关理论。而各派对于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又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侧面揭示了学习过程的一些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使我们能更好地认知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更为清楚学习的发生、规律及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更有效地学习。

2.正文

广义的学习包括了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狭义的学习则认为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这些实践活动是什么,如何掌握都是学习理论所要解答的问题。

2.1各派学习理论的相关理论基础及评价

2.1.1行为派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研究学习变化实质是什么,如何进行控制等问题。行为主义将心理学引向科学化。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等。

2.1.1.1桑代克的联结说

桑代克是教育心理的创始人,曾做过许多动物学习的实验,并用以解释学习的实质与机制。其中,让饿猫逃出“问题箱”的学习是他的经典实验之一。桑代克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在迷箱里,箱外放着一盘食物。箱内设有一种打开门闩的装置,例如,绳子的一端连着门闩,另一端安有一块踏板。猫只要按下踏板,门就会开启。猫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时,乱碰乱转,试图逃出迷箱。终于,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箱外,吃到了食物。经过多次连续尝试,猫逃出迷箱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少,以至到了最后,猫一进迷箱内,即去按动踏板,跑出迷箱,获得食物。桑代克据此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并提出学习的规律: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律。他运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学习,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但却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以试误说概括所有的学习,轻视意识,轻视主观能动作用且未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2.1.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实验通过对狗进行实验,得出条件反射建立的各种条件,分化、泛化、消退,自然恢复、条件刺激的保持等有关学习问题。

在呈现食物之前先呈现灯光或铃声,这称之为条件刺激,在条件刺激相继或同时伴随无条件刺激一定次数以后,当条件刺激单独出现时,狗也同样分泌唾液,这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即对信号(条件刺激)进行了学习。经典条件反射揭示了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生理机制。

2.1.1.3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是一个绝对环境绝对论者,他认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如果让我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他曾经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做了一个恐惧形成的实验。因为一种动物和一种引起恐惧的刺激产生了联系,婴儿产生了对那种动物的恐惧。在形成条件反射以前,小孩接近小白鼠毫无害怕的表现。后来,小白鼠出现后,紧接着就出现一个使小孩害怕的响声。,形成条件反应之后,单是小白鼠也能使小孩害怕。到后来更泛化到相似的刺激,即对有毛的动物都感到恐惧。因而他得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产生了替代作用。华生将巴的理论引进了学习领域,促成了该派学习理论的形成,但还只能解释较简单的低级学习。

2.1.1.4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克服了桑代克、华生等联结派学说解释学习现象的局限,扩展了联结派的眼界;加深了人们对行为习得机制的理解,使人们能成功地预测、控制和塑造、矫正行为程序教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今天的CAI教学。但他把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等同起来,简单归结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过于偏狭;不注重人学习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将人等同于学习机器。

2.1.1.4.1操作性条件反射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通过实验,进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

2.1.1.4.2强化理论

斯金纳在1930年提出有机体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另一是操作性行为。条件反射也有两类,刺激型条件反射与反应型条件反射。后者适用于操作行为。斯金纳强调几乎所有人类的条件作用或学习都看作是操作,行为主要受强化刺激的影响;惩罚不是强化,不能导致行为概率的增加。奖惩的方法应该灵活选择时机,分清场合并因人而异。

2.1.4.3程序教学理论

学生要形成教育者希望的行为模式,这个行为一时作不出来,可以采用连续接近法,通过设计好程序不断强化形成最终行为目标,这就是程序教学理论。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和低错误率原则。

2.1.2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早期的认知学习观有1912年诞生的格式塔的学习观和托尔曼的认知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直接经验是格式塔,学习是由顿悟实现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人类解决问题是对情境的结构的领悟。托尔曼的符号-完形说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并指出研究中介变量对研究行为的主要意义,提出学习活动本身就是内在强化。这些观点对认知学习理论的研究有很大影响。

2.1.2.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为自而自动的思想家,当正规学校教育结束后,学生可以独立地向前迈进。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即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这种学习方式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培养直觉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发现的技巧及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他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者的独立思考与内在动机、强调

学习的认知过程与认知结构的形成,比联结派更能说明人类学习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知识要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即掌握各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但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知识学习活动的特殊性,耗时过多,不经济,且运用范围有限。

2.1.2.2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

意义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任意的联系的过程,分为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奥苏伯尔阐明了意义学习的实质,并对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之间的区别提出了独道见解。这对正确认识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对先行组织者的分析,有助于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序列,以适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特点,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但却偏重知识掌握,忽视了能力培养;教学思想不符合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没有给发现学习应有的重视。

2.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而不是从环境被动接受的。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靠学生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这种建构无法由他人来代替;学习是进入某一实践共同体的文化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情境(社会文化)中,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自主建构意义的过程。

2.1.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核心内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不重视人类本身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情感与认知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是对学习者个人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习活动的中心。

2.2各种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2.2.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个体提供不同的强化物,还要考虑区别对待不同年龄的个体。而实际上,体罚不能减小刺激-反应的联结,它只能造成暂时的抑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面临新任务时,要即时强化,不要延缓强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逐步转入间隔式强化。通过小步反馈方式帮助学生,不要一开始就期望完美。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适于解释早期儿童的学习行为及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2.2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注意让学生发现的信息应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出入的材料;重视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结构中各要素是怎样联系的;注重学习的准备性、培养个体直觉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地做出试验性结论。

在实际教学中,应首先传授包容性最广的概念,自上而下的学习比较容易进行;有意义学习,同化信息是一个目的。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固定点,作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联系的桥梁。

在讲解教学中,师生之间要有大量的相互作用,要求学生不断地反馈;并讲解应用中大量的实例,遵循演绎规律,从一般到具体。还要注意材料的呈现要有一定的序列。

2.2.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支架,支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是活动,商谈式的合作过程,师生之间的社会性因素是最重要的学习因素,因为从种系发展的角度,人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活动,它有助于产生自我效能感,引发学生内部动机。避免大量抽象概念的一般运用,要与具体的情境联系起来;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进行,教学内容在不同情境中的变化会给学生提供变式,使学生灵活掌握,了解更全面、充分;教学应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教学过程应与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过程相类似;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经验来建构,任何问题不存在唯一正确的解释。为增加建构的全面性、客观性,要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的交流与合作。

2.3 学习理论的比较与评价

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发展可以说是逐步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行为主义在解释、说明学习问题的潜力。它们一般都更强调反复练习和复习的重要性,主张用外部的奖励与惩罚即积极的强化来控制学习。但早期研究的学习类型主要是人类的机械记忆和动物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说明多少人类学习的情况。另外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等。这些研究观点的历史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认知学习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能动性,注重主观条件包括过去经验、内部动机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强调理解、积极思考与认知的作用,重视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的培养。与行为主义学习观念相适应,教学应创造情境来引起学习者的反应,并为各个反应提供适当的强化。认知学习理论的操作性较强,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但是认知学习理论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认知学习理论缺少统一的理论体系。尽管认知学习已经成为当代学习心理研究的主流,但从认知研究情况来看,研究者许多研究者在研究取向和研究角度上缺乏一致性。另外认知学习理论较少地考虑到情绪、意志等因素对于教学过程的具体作用。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试图实现学习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认为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逐步放弃控制的过程。这与全球大教育趋势是一致的,对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建构主义在在教学改革中指导作用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和理论

建设并不成熟, 在应用上,对具体学科教学研究缺乏系统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重要作用,学习情境和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倡导学习者自己教育自己及“自我实现” 的学习理念。

从哲学思想上来看它脱离了社会和社会关系来强调所谓人的本性,过分强调人的学习本能,强调学习的绝对自由等等,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另外跟行为主义学习观和认知学习观相比,人本主义学习观所赖以建立的实证依据还比较单薄。

2.4启示

几乎不存在能够解释所有学习现象的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这些学习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学习,试图揭示人类学习的心理机制,以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人类复杂的社会性质的学习现象能够很好地说明。但是如果简单、低级的学习活动用建构主义来指导,显然费时费力,且效果并不一定好。实际上人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单靠一种理论,是无法解释人类学习的复杂现象的。

 3.结论

我们不必过多地关注各种理论间的分歧,重在将这些理论应用于教学中。区别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特点,巧妙地应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应用不同的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在初级学习、高级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有效地学习,并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琦刘儒德主编

2《几种学习理论的比较与思考》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高兰

3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

4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5月第28卷 第3期

5.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六卷第三期2008年6月

6.远教导航2006年第3期

7教育文化2010 年2月(中)

 

Comparison of factions of the learning theory

Yuling Xu, Wenyu Zhang,Ruichan Wu, Yuying Cai

(Educ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College,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60)

 

Abstract

Learning theory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formed many factions, and each faction also have a lot of genre,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theory of various learning theory, combined with related material summarizes common factions of the learning theory and differences, and the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eaching factions of the learning effect that the relevant enlightenments.

Key words Factions of the learning theory, theory foundation, in common, difference, teaching, influence, revelatio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