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011-04-02 10:29:14)
标签:
人本主义以学生为中心杂谈 |
分类: 许玉玲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中期,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它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没有恰当地探讨人类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主宰自己命运等问题,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另一方面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 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 该学派以人的整体性研究为基础,崇尚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要研究对人和社会的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之后, 其学习理论也开始起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需要层次理论等核心理论为基础, 把基本理论应用于学习实际, 开创了人类学习理论的新领域。马斯洛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并应用于学习理论研究和人类生活的相关领域。马斯洛认为一般知识学习强调外在知识的灌输, 忽视内在价值的实现, 外在知识学习存在着内外双方矛盾对抗、力量抵消的消极问题, 而内在知识价值培养是帮助人顺其自然, 给予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允许人从基本需要的满足中, 从高峰体验中获取知识的、 前进的和内在的动力, 体现知识在塑造人格方面的价值和力量。
罗杰斯认为, 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彼此是融为一体的。因此,罗杰斯的教育理论就是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人。这种情知融为一体的人称之为“完人”。当然,“完人”只是一种理想化的人的模式, 而要想最终实现这一教育理想, 应该有一个现实的目标,这就是促进变化的学习, 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罗杰斯认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人本主义重视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内容,重视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学习的结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成长补充修饰发展之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它十分重视学习者高层次学习动机的激发, 强调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 价值观和态度体系, 从而使学习者成为自我充分实现的人, 这种学习理论已成为当今教育和社会众多领域人们的指导思想。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核心内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人,重视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以往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所不具备的。其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坚持以自由为基础、以人为中心、以过程为定向的学习方式, 认为学习者要遵守相关的规则。最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价值、态度、情感等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它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要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 从而使学习者自己教育自己, 最终成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主张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把学习分成两类,一类学习是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 罗杰斯认为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 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 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 另一类是意义学习 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罗杰斯主张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指出,当学生觉察到主题线索与他们的目的的关系时,就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首先突破了传统模式和现存教育制度的束缚,把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提到了教育的首位,促进了当代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 同时它也突破了长期以来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主要对动物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偏向, 直接开拓了人的学习理论的建构, 在突出学习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提倡学会适应变化和学会学习的思想、倡导内在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创造最佳的教学心理氛围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反思: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1.
2.
3. 重视学生的意义学习。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认为有趣和需要的知识,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整个人都投入到学习中,引导学生自我发起学习,自我评价学习,并且使学生的学习能改变其行为,态度,乃至个性。
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缺陷
虽然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的学习产生了影响,然而,过度的以学生为中心也有其缺陷。
1. 低估老师了作用。为了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中心作用,人本主义降低了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本身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并且在教过程中教师起了重要的引导示范及传授知识的作用,过度强调学生而忽视教师的作用必然会影响教育的效果,更严重的是会导致学生在无监督上情况下的走向错误的方向
2. 忽视环境作用。尽管学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第一原因,但是环境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不可忽视,人本主义过分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进而过于突出学生个人的兴趣与爱好,过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环境的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