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2017.11.5隐逃的倭瓜

(2018-08-24 17:02:58)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2017.11.5隐逃的倭瓜作者:yinpeihui

2017.11.5隐逃的倭瓜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震sǒng miào) 退 (guì) ( jié )

B. sài) 见(piē) 怍(zuò) 灭(qiān)

C.然(yǎn) yè 唐(tuí 防(

D.  (jìn) 歪(   k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     )(3分)

A. 和蔼 触目伤怀 炯炯有神

B.仲胀 惧惮 情不能已 猝然昏厥

C.潦倒 渴幕 大庭广众 荡然无存

D.跋涉 伎俩 转弯抹角 从容不迫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当的一项是(     )(3分)

A. 面对这道难题,他紧锣密鼓做,最后还是没有解出来。

B. 莫言的作品将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呼之欲出

C. 机会不等人,如果再不行动,别的公司就会抢占市场捷足先登

D. 洪水过后,细马一家的生活江河日下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夏天的凤凰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B.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
C.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5.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包含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经历和体验的十篇文章,外加《小引》和《后记》各一篇。

B.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因为他不赞成裹脚。

C.《五猖会》描述了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D.“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其中的“他”是指医生陈莲河。

二、(32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道也。”

6.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不足外人也( B.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 D.如外人(全、都)   

7.下列加点字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武陵人捕鱼     中轩敞者 B. 渔人甚异     何陋
   C. 中往来种作       既克,公问 D. 屋舍俨       若听茶声   

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渔人。

   D. “黄发垂髻”,是用借代的写法,指桃花源中的老老少少。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8分)循表夜涉

荆人宋,使人先表水。ƒ,荆人弗知,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荆人:楚国。 表:动词,做标记。 ƒ益:通“溢”,水漫出来。 ④导:引导。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荆人欲                             

  ƒ表而夜                              

10. 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11.楚国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带给你什么启示?(2分)              

 

(三)诗歌阅读。(共8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2.全诗情景交融。诗人通过描写春风、柳条          等景物,又通过     ”“     ”等词语直抒       之情。(5分)

13.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柳条藤蔓系离情”。(3分)

(四)7分)

14.根据原文默写。

1)少壮不努力,                    。   (汉乐府《长歌行》)

2)                   ,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3)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5)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

7)《石壕吏》中“                                      ”两句不仅刻画出了差役的如狼似虎,更表现了老妪的苦不堪言。

三、 现代文阅读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

⑧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⑨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⑩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5.本文题目是“向生命鞠躬”,你认为文章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16.请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17.请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品评赏析第段中划线的句子。(3分)

   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18.文章结尾写到:“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9.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写出句中划线短语的类型:         短语。(1分)句中“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作句子的成分:      语。(2分)(本题共3分)

隐逃的倭瓜   2017中考题潍坊蒋建伟

  ①人会隐藏,瓜,也一样。

  ②可能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圆圆的扁,弯弯的长,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也可能有自知之明,从夏天开始,它就一直隐藏在浓密肥大的叶子丛中,时刻寻找着逃跑的机会,不想让你逮住它。然而冬天快要了的时候,掀开这一丛那一丛的瓜秧,“呀”,瓜秧上、黄叶子背面的许多小刺儿一下扎住了手,接着是阻挡不住的突然的惊喜:“倭瓜!满地跑的大倭瓜!”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地满地乱跑。倭瓜金灿灿的,橘黄黄的,身上参杂的那一丁点绿,过不了几天也会变黄的。摘倭瓜的当儿,猫下腰,找到老根子往上一拽,“啪啪啪啪”,瓜蔓下的嫩根子一阵乱响,叶子也乱响,黄的绿的,“窸窸窣窣”的尘土惹了一身,直直腰,阳光正毒,大汗“稀里哗啦”地乱淌,湿漉漉的衣服粘在皮肤上,有点痒痒,可一看见瓜秧上悬挂的一个个灯笼,这点脏算什么?只是纳闷:它们到底是如何隐藏了一夏半秋的?

  ③倭瓜的叶子是瓜果类植物中最大的。夏天,瓜秧有节,蛇似的向前爬,一条两条许多条。贴住地皮的节伸出五六个嫩根子,像脚手一样牢牢抓住一小团一小团的泥土、腐草。瓜秧一枝发四个杈,吐叶,开花。一片片叶子迎着太阳,扯直嗓子,唱着歌儿,拼命爬过其他的枝枝蔓蔓。一只一只的绿色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叶子有成人的两个手掌大,朝阳的一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刺儿,一不小心就扎你一下,正因为这样,你不敢随随便便去摘花儿,哪一朵花下边不是一大片叶子?

  ④可是,哪怕扎手也要摘花儿,一种谎花——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儿。谎花装成不说谎的样子,怒放金黄的花蕾,释放满世界的暗香,吸引蜜蜂纷纷前来采蜜,也吸引你来采花。采来的花儿掺和粉芡鸡蛋油炸,或热水焯一下,小葱蒜泥凉拌,下酒就饭,横竖那叫一个好吃。大自然的这类纯绿色食材,你还上哪儿找啊?

  ⑤不说谎的倭瓜花儿,其实就是瓜纽纽儿。有的秧子每个杈能结两个瓜,有的一条秧子只结一个瓜,有的的瓜纽纽儿长着长着就没了下文。真正坐果之后,那些瓜纽纽好像吹小气球似的,从瓜屁股开始长,一鼓作气长到头顶,几十天的工夫就可以变成一个篮球、一个个大肚子、一个个有梦的人。它们的梦会是什么呢?

  ⑥是绿意萌动的春天?那是他们小的时候。

  ⑦三四月里,随便做一个深呼吸,满肺腑都是甜甜的空气。刚钻出大地的倭瓜叶子,先是小小怯怯的两片鹅黄嫩绿,而后是变大的一片油绿,然后是一片一片,一片比一片。这当儿,瓜秧子是嫩嫩的呢,叶子还是小鼻子小眼睛的呢,连浑身上下的小刺儿都那么水嫩,风吹来,步子不稳,细细的腰儿怎么也站不直。但是,它们大口大口地喝着阳光,喝着雨露和风,才几天,一片比一片变大,变肥厚,墨绿墨绿的。它们大手拍着小手,赞美着每一天的幸福生活。

  ⑧太阳底下,倭瓜秧上的最上边几片叶子在高兴地鼓掌。一片叶子突然朝下面望了望,一惊,发现最初的那两片叶子,已经变黄,枯萎。它们为什么这么苍老?那可是我们家的老大!

  ⑨这个小精灵呀,仿佛看见了那两片叶子出生前的一幕:

  ⑩一个下午,南风尚寒,零下二摄氏度的天气,一个人在一小块空地里,种下了几粒种子。(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6日有删改)

1. 文章标题中的“隐逃”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全文分析。(2分)

 

 

2. 请简要分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3. 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具体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

 

 

(2)一只一只绿色的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

 

 

 

 

 

4.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表现手法独具特色。试结合全文赏析。(4分)

 

 

 

 

 请就以“邻里之间”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邻里之间的事作文650字2017.11.5隐逃的倭瓜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D(A.谬miào → miù  溃guì → kuì B. 歼qiān →jiān C. 提tī→dī)

2. D    (A.烦躁   B.  肿胀  C.   渴慕)

3.A

4. D (A.改法一 “季节” 改为“地方”。B.“发扬”与“继承” 换过来 C.去“通过”)

5. B

二、(32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

6. (3分) C(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7. (3分)D(A.作为/是  B.代词,代桃花源的奇异景象 / 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C.代词,代桃花源 / 代词,代取胜这件事  

8. (3分)B (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8分)

9. (4分)乘人不备而进攻,偷袭  突然   ƒ顺着、沿着   渡水,过河

10.(2分)原先做标志的时候,是可以引导着渡过去的。评分标准:每句1分。“向”翻译错误扣1分。

11.(2分)楚国人的思想没有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导致他们失败(1分)。事情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要随之改变,否则会失败(1分)。                      

(三)诗歌阅读。(共8分)

12. 藤蔓、黄莺、离情、(欲)别、依恋难舍。评分标准:共5分,每空1分,有错字,该空不得分。

13. (3分)这句诗采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的样子(1分),表现出作者对故居(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1分)。(四)(7分)

14.1)老大徒伤悲2)树树皆秋色(3)波撼岳阳城4)芳草萋萋鹦鹉洲(5)会当凌绝顶(6)选贤与能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三、 现代文阅读(17分)

15.(4分)示例:本文主要写了一只被我穿了草秆的蚂蚱让草秆退出身体逃生的故事(1分),蚂蚱的行动让我们体味到了生命的伟大,(或明白了即使再卑微的生命也值得我们敬畏)(2分)。文章以此为题含蓄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评分标准:(4分)每个得分点意思对即可得分。

16.(3分)示例:“倔强”是刚强不屈,不为外力所改变的意思1分)。文中指不管初冬的山上环境有多么恶劣,这只蚂蚱都坚持活到最后,表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对蚂蚁顽强生命力的赞颂)2分)

17.(3分)示例:这句话是对蚂蚱为了求生,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使草秆退出它身体时的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它对活着的渴求(坚强的毅力),表现了生命的伟大(表现了“我”内心的震撼)。评分标准:动作描写得1分、结合内容得1分、表达效果1分。

18.4分)示例:孱弱的生命却表现出来坚强的毅力(2分);“鞠躬”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同时也包含着对自己伤害生命的愧疚、自责;更是对蚂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自己及儿子的感激(2分)。评分标准:①分析出蚂蚁的精神得2分。②答出敬畏、愧疚、感激中任两点即可再得2分。

 

19.(本题共3分)偏正短语,宾语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0. C3分)

 

21.3分)示例:邻里之间缺乏深入交流,甚至没有交流。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得3分。

 

22.(50分)

隐逃的倭瓜  答案

1. ①倭瓜隐藏于浓密肥大的叶子中,不易被发现;②倭瓜到处结果,满地都是;③倭瓜悄悄生长,四处蔓延。

2. 过渡句,将文章由上文对瓜纽纽的描写,转到下文对春天三四月份倭瓜秧子的描写,使文章自然贯通,融为一体。

3. (1)运用拟人,活用“胆小”“现出原形”“慌不择路”“满地乱跑”等词语,赋予了人的情态,描写出了倭瓜丰收时满地果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喜悦之情。

2)①运用比喻,将“倭瓜叶”比作“绿色的大手”,从色彩、形态方面表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②运用叠词“浩浩荡荡”“郁郁葱葱”(夸张),充分彰显了倭瓜叶铺天盖地、繁茂旺盛的生长气势,极具张力。

4. 写作思路:以时间为线索,用倒叙的手法将倭瓜的一生完整再现出来,依次展开,思路清晰。

 

翻译:

 

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都邑里的房屋崩塌一样。以前他们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的时候,(标记)可以引导涉水,现在水已变化涨了很多,楚国人还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译文: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