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7/8【做中国黄酒优秀品牌 ——专访宁波阿拉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勤峰】

(2014-07-08 10:37:33)
标签:

健峰

阿拉

酿酒

傅勤峰

分类: 客户关系CRM

做中国黄酒优秀品牌 

——专访宁波阿拉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 傅勤峰

摘录自:《健峰管理》期刊第56期

 

http://s12/bmiddle/002dcZnqgy6Khs6aXd9eb&690——专访宁波阿拉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勤峰】" TITLE="2014/7/8【做中国黄酒优秀品牌 ——专访宁波阿拉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勤峰】" />

   勤峰,男,19551月出生,浙江宁波人,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高级酿酒师,高级品酒师,宁波阿拉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三立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酒业协会黄酒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黄酒》杂志编委会委员,宁波市酿酒工业协会会长,宁波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北仑区新矸商会会长,北仑区人大代表,北仑区工商联合会副主席。

 

前文

      众所周知,黄酒源自中国,而宁波更是黄酒故乡。7000余年历史的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发酵和储酒的陶罐,有温酒的陶鬶、盛酒的陶盉以及饮酒的陶钵、陶杯。

      世界三大发酵酒,啤酒出自德国,葡萄酒出自法国,唯有黄酒是中国人自己的。国家规定,黄酒生产领域不允许外资进入。傅总说,黄酒绿色、保健、养生、低度, 前景广阔,堪称是酒类行业最后一块蛋糕。而在宁波做黄酒更是有着天然优势,宁波不仅是成熟的黄酒酿造区域,也是成熟的消费区域。

      傅总说,别看现在宁波黄酒名气不如绍兴大,当初绍兴做黄酒的菌种白药都是从宁波传过去的,明代《酒谱》记载称宋代全国名酒中,宁波的“明州金波”与绍兴的 “越州蓬莱”是当时齐名的美酒;明清时期,宁波的“金波酒”声誉更甚于绍兴酒。但到近代,宁波黄酒逐渐没落。紧邻宁波的绍兴则把黄酒作为城市名片来经营, 绍兴酒注重质量,重视品牌,会推广,所以在市场上收获了更大的声名。而宁波黄酒因为本身规模小,不注重质量,加上没有品牌优势,逐渐被消费者遗忘。

      盛极一时的宁波黄酒是否就此败退阿拉人显然给出了否定答案。

      傅总1976年考入国营厂,从普通技术工人一步步做到副厂长,一直做酒和饮料的技术工作。1986年自己出来创业,拿着300元,带着12个人一步步由弱到强,现在做到全国黄酒行业的前8强,生产的规模、设备、工艺都属行业前列,成为我国黄酒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之一。

 

百转千回,收获“阿拉”品牌

       提起阿拉这个品牌的由来,傅总说这个故事可以写成一本书。

       阿拉是宁波的方言,来源于古时渔夫捕鱼的口号,寓意团结、力量,是长三角地区常用词。据阿拉公司调查,宁波本地人每天至少说8次“阿拉”,“阿拉”这名字亲和力强,容易记住,小学生都能朗朗上口。

      过市场调研,傅总很快确定了“阿拉”为自己的主品牌。但没想到的是,阿拉早就被人注册了。注册的是一家位于南昌的米酒厂,品牌名叫“啊啦”,国家规定同音不能注册。傅总于是跑到南昌,一打听才知道这是由3个上海知青合伙开的一家酒厂,经营了3年倒闭了,法人代表拿着商标和营业执照回上海了。傅总没死心,追过去,但对方因为老年痴呆已经想不起卖给谁了。傅总通过多方打听才得知是一家温岭酒厂买走了,老板娘还是上海知青,傅总拿着现金跟人谈,但人家不肯转让。就这样,用阿拉做品牌的梦搁浅了,但傅总不曾忘记。

      2004年,台风在台州登陆,而拥有“啊啦”的酒厂正处在台风受灾区域。傅总看到了得到阿拉的机会,又一次带着现金来到了对方面前,这一次对方终于答应了。

      千辛万苦地得到“阿拉”后,傅总马上委托同济大学艺术学院专家设计商标。2005年“阿拉”正式开始运作,迈出打造阿拉品牌系统工程的第一步。

 

通过技术改善,实现6大领先

      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在于技术,而技术的不断改善是企业进步的动力来源。阿拉在傅总的带领下不断科技创新,克难攻坚。

      傅总骄傲地说,2006年我们成立了宁波市唯一的黄酒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构建了宁波黄酒行业最前沿的专业平台。阿拉一直持续不断把先进的技术融入到传统工业中,提高产品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

      现在阿拉已经拥有酒类行业最先进的酿造设备,在黄酒行业中有6大领先:

      1、全国技术领先的发酵控制系统;

      2、自主研发,最节能、环保并领先行业的米浆水回收系统;

      3、全国领先的动力控制系统;

      4、自主研发全国第一台圆盘制曲机;

      5、全国第一台桶装酒罐装流水线;

      6、技术领先的污水处理系统

      与之相应的人才配备上,阿拉力邀国内顶级黄酒酿造专家加盟打造专业团队,阿拉现有员工600多人,其中助理工程师50多名,工程师8名,高级工程师、高级酿酒师、国家级黄酒评酒委员共5名。尤其值得自豪的是经过公司多年培养,有2位优秀员工经过层层考核,于2011年获得“国家级黄酒评酒委员”称号,是建国以来宁波企业第一次自行培养出来的国家级黄酒评酒委员。阿拉以专业团队为支撑,与江南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合作开发各项科研项目,培养专业黄酒酿造人才。

 

同行参观不拒绝,黄酒蛋糕大家做

      阿拉人用自己的坚持改善、持续进步,花8年的时间走完了黄酒行业中型以上企业30多年的历程,被舆论界称为“阿拉现象”。同行业兄弟单位来参观考察,阿拉都热情接待。把竞争对手领进门,这种大度实属罕见。傅总对此解释说,大家都在酒类市场打拼,不仅有竞争,更要有合作,百花齐放才能大家受益。阿拉有信心共同把中国黄酒的蛋糕做大。

 

坚守品质,作百年良心企业

      访谈中,傅总始终把品质二字挂在嘴上,他反复强调,食品行业首先要把质量做好,品质做好,然后才能打造品牌。阿拉一直坚持质量为先,傅总坚信,质量有了,才有品牌。

      傅总说,做酒三要素,水、原料和工艺。阿拉用的是全宁波最好的白溪水库的天然水。原料上,阿拉在安徽宣城和巢湖有自己的糯米、小麦基地,现在用的原料都来自种植基地。傅总介绍,当时为了找原料基地,花了很大精力在全国范围调研,最后确定在安徽宣城和巢湖,因为这两个地方,空气、土地、水都未被污染。

       谈到很多公司发展起来之后上市,傅总说,阿拉要做百年企业,条件不符不会上市。阿拉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很多公司上市之后,高管马上辞职不干,这是对自己企业没有信心的表现,也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这种上市,最吃亏的是股民和广大消费者。阿拉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傅总说,“我一直对员工说,'大家好,企业好。企业好了,大家才好'。”阿拉会对员工负责,也对国家负责,为国家创造就业岗位、税收。同时,阿拉人还热心做慈善,一直捐助希望小学工程,还设立60万元慈善创始基金、大学生助学金、未成年人120万大病救助基金,目前累计已捐善款600多万元。

       傅总坦言,1986年已经挖到人生第一桶金,如果只是为了金钱,自己早就不用做了。现在就当事业在做,要把宁波黄酒传播出去。公司的定位是做区域性强势品牌,现在基本已经做到了,下个目标就要争做中国黄酒优秀品牌。阿拉是民族的,世界的,要让更多的人尝到阿拉老酒的味道。

 

与健峰合作,打造阿拉专属管理模式

      傅总说,现在阿拉的经营思路是内抓管理、外拓市场。阿拉现在的重点是打造流程,打造专属于阿拉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傅总看着新厂干净整洁的现代工厂对我们说:“现在阿拉的硬件已经可以,就是要抓管理,而管理的核心即是人才。”

      传统的酒类企业,一般员工年龄偏大,而且文化程度偏低。阿拉在这方面在业内很有优势。0506年阿拉招了一批食品工程、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经过几年培养,他们中有很多已经做到中高层岗位。傅总说,现在的年轻人择业要看发展前景,阿拉愿意给年轻人提供好的环境和上升空间。公司的想法就是培养、打造人才,让30-35岁之间的挑大梁,从体系推广中发现人才,并提供给优秀人才广阔的发展平台。

      傅总说,除了内部培养,人才还要送出去参加培训。阿拉2011年起即请健峰资深的老师进厂辅导,并组织员工到健峰分批培训,全方位提高骨干人才的管理水平。

 

采访后记:

       从傅总的言谈举止能够感觉到,做技术出身的傅总不仅是生意人,更是文化人。果然,傅总告诉我们,身为宁波市酿酒工业协会会长的他,经常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 主办的《中国酒》杂志上发表文章,先后发表过《历史悠久的宁波酒文化》、《黄酒步入品牌缺失年代》、《解决黄酒“短板”之我见》等文章。傅总欣慰地告诉我们,自己还有很多忠实读者。有这样一位敏思疾行的能人领路,我们相信,阿拉的前景光明无限,祝愿阿拉人的明天更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