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测厚仪通用技术条件及标准

标签:
测厚仪标准测厚仪技术测厚仪通用技术超声波测厚仪涂层测厚仪it |
分类: 无损检测技术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ZB
超声测厚仪通用技术条件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ZB N70 001-87 试验机与无损检测仪器型号编制方法
GB 6587.1-86 电子测量仪器环境试验总纲
GB 6587.2-86 电子测量仪器温度试验
GB 6587.3-86 电子测量仪器湿度试验
GB 6587.4-86 电子测量仪器振动试验
GB 6587.5-86 电子测量仪器冲击试验
GB 6587.6-86 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
GB 6593-86 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
SJ 946-83 电子测量仪器电气、机械结构基本要求
GB 699-65 优质碳素结构钢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
GB 2611-81 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ZB Y231-84 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
ZB Y003-84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J 1889-81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方案
3 产品品种、规格
3.1 在产品标准中应给出测厚仪产品的品种型式、结构简图、显示位数、外形尺寸、重量等有关技术数据。
a. 品种型式;
b. 数字显示位数、最小读数单位及显示次数等;
c. 产品结构简图或照片;
d. 外形尺寸及重量。
3.2 在产品标准中应给出测厚仪组成部分间的连接方法,配用探头及电缆线等有关技术数据。
a. 配用探头种类、规格及频率范围等;
b. 连接电缆的型号、规格;
c. 连接器种类、型号等。
3.3 测厚仪产品的型号编制应符合ZB N70 001的规定。
技术要求
4.1 使用条件
4.1.1 环境条件
4.1.2 电源
4.2 测量范围
4.3 误差
4.4 测量平底孔
4.5 管材的测定下限
4.6 示值稳定度
4.7 电压变动稳定度
4.8 声速调节范围
4.9 其它功能
4.10 电气和机械结构
4.11 外观质量
4.12 耐温
4.13 耐湿
4.14 耐振动
4.15 耐冲击
4.16 耐运输
5 试验方法
5.1 测量范围
5.1.1 试验设备
a. 各种探头;
b. 各种不同厚度试块(见附录A补充件1);
c. 耦合剂(甘油);
d. 千分尺或卡尺;
e. 探头压块。
5.1.2 试验步骤
5.1.2.1 接通测厚仪电源,当显示屏出现显示时,调节“零点”及“声速”。
5.1.2.2 根据产品标准中给出的测量范围的下限值和上限值选择相应厚度的试块,用千分尺或
卡尺测量厚度值,各反复3次,取其平均值,分别记作H下,H上。
5.1.2.3 再用测厚仪对上述试块进行测量,各反复三次,将其指示值作为测定值,分别记作:H下jH上j(j=1、2、3)。
5.1.2.4 在误差(|H下j-H下|和|H上j-H上|)不超过标准第4.3条的规定时,则认为测量范围合格。
5.1.2.5 如测量范围以分档表示,则各档级均应分别测试。
5.2 误差
5.2.1 试验设备
5.2.2 试验步骤
5.2.2.1 同5.1.2.1。
5.2.2.2 在测量范围的下限值和上限值之间,任选三种厚度试块,按从薄到厚的顺序,用千分
尺或卡尺测量厚度值,各反复3次,取其平均值,分别记作H1,H2,H3。
5.2.2.3 再用测厚仪对上述试块进行测量,各反复3次,将测量结果分别记作:H1j,H2j,H3j(j=1、2、3)。
5.2.2.4 分别取|H1j-H1|,|H2j-H2|,|H3j-H3|中的最大值作为误差,其值不得超过本标准4.3条的规定。
5.2.2.5 如测量范围以分档表示,则各档级均应分别测试。
5.3 测量平底孔
5.3.1 试验设备
5.3.2 试验步骤
5.3.2.1 试验步骤同5.1.2.1
5.3.2.2 按产品标准中给出的测量平底孔能力,选择DB-P试块进行测量,反复3次,记作li (i=1、2、3)。
5.3.2.3 |li-l|中的最大值不得超过4.4条的规定。l为所选试块的测定面到φ2mm平底孔的距离。
5.4 管材的测定下限
5.4.1 试验设备
5.4.2 试验步骤
5.4.2.1 试验步骤同5.1.2.1。
5.4.2.2 按产品标准给出的管材测定下限选择相应的DB-φ试管,用千分尺或卡尺测量试管的
壁厚大值,反复3次,取其平均值记作d0。
5.4.2.3 再用测厚仪对上述管件进行壁厚测量,反复3次,记作di(i=1、2、3)。则|di-d|的最大值不得超过本标准4.5条的规定。
5.5 示值稳定度
5.5.1 试验设备
5.5.2 试验步骤
5.5.2.1 同5.1.2.1.
5.5.2.2 在测量范围上限值的10%~20%的范围内任选一厚度试块进行测量,记作M0,然后不再校正仪器,仪器应连续工作,每隔半小时重复上述测量,至2h为止。测量结果记作Mj(j=1、2、3、4)。则|Mj-M0|的最大值不得超过4.6条的规定。
5.6 电压变动稳定度
5.6.1 试验设备
5.6.2 试验步骤
5.6.2.1 同5.1.2.1。
5.6.2.2 将电源电压调到中间值,用5.5.2.2的试块进行厚度测量,将测量结果记作MA。
5.6.2.3 将电源电压调到上限值,仍用同一试块进行厚度测量,将测量结果记作MB。
5.6.2.4 将电源电压调到下限值,仍用同一试块进行厚度测量,将测量结果记作Mc。则
|MB-MA|和|Mc-MA|的最大值不得超过本标准4.7条的规定。
5.7 声速调节范围
5.7.1 试验设备
5.7.2 试验步骤
5.7.2.1 同5.1.2.1。
5.7.2.2
5.8 其他功能
5.9 电气和机械结构
5.10 外观质量
5.11 环境试验
5.11.1 环境试验时应按GB 6587.1,GB6587.2,GB6587.3,GB6587.4,GB6587.5,GB6587.6的规定进行。其中:
a. 温度试验时的热平衡时间,任选温度数值,时序图中具体时间,功能的内容,工作范围上限温度运行的要求及性能特性的种类等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b. 湿度试验时的热、湿平衡时间,任选湿度数值,恢复时间及性能特性的种类均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5.11.2 环境试验中的工作特性的检验项目由产品标准给出,但不得低于本标准表1的规定。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a. 鉴定检验
b. 质量一致性检验。
6.2 检验项目
6.3 检验设备与试验设备
表1
序号 |
|
温度 |
湿度 |
振动 |
冲击 |
运输 |
|
1 |
测量范围 |
4.2 |
△ |
△ |
△ |
△ |
△ |
2 |
误差 |
4.3 |
△ |
△ |
△ |
△ |
△ |
3 |
测量平底孔 |
4.4 |
|
|
|
|
|
4 |
管材测定下限 |
4.5 |
|
|
|
|
|
5 |
示值稳定度 |
4.6 |
|
|
|
|
|
6 |
电压变动稳定度 |
4.7 |
|
|
|
|
|
7 |
声速调节范围 |
4.8 |
|
|
|
|
|
8 |
其他功能 |
4.9 |
|
|
|
|
|
9 |
电气和机械结构 |
4.10 |
|
|
|
|
|
10 |
外观质量 |
4.11 |
△ |
△ |
△ |
△ |
△ |
注:⑴“△”符号表示必检。
6.4 检验条件
6.5 鉴定检验
6.5. 1 抽样方案
6.5.2 合格判据原则
6.6 质量一致性检验
6.6.1 检验范围
6.6.2 A组检验
6.6.2.1 每批产品均应按表2中规定的检验项目逐台进行。
6.6.2.2 进行A组检验的批,其批质量表示方法以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或每百单位产品缺陷数表示,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和缺陷数应由产品标准中规定,但缺陷数一般不得大于20,或者不合格品数不得大于5。而且不允许有致命缺陷。
表2
项目 |
检验项目 |
鉴定检验 |
质量一致性检验 |
检验方法 |
|||||
序号 |
|
设计 |
生产 |
A组 |
B组 |
C组 |
F组 |
|
|
1 |
外观质量 |
● |
● |
● |
|
|
|
按本标准 |
|
|
主 |
测量范围 |
● |
● |
● |
|
|
|
|
|
要 |
误差 |
● |
● |
● |
|
|
|
|
2 |
性 |
测量平底孔 |
● |
● |
● |
|
|
|
按本标准 |
|
能 |
管材测定下限 |
● |
● |
● |
|
|
|
|
|
特 |
示值稳定度 |
● |
● |
● |
|
|
|
|
|
性 |
电压变动稳定度 |
● |
● |
● |
|
|
|
|
|
非主 |
声速调节范围 |
● |
● |
|
● |
|
|
|
3 |
要性 |
其他功能 |
● |
● |
|
● |
|
|
按本标准 |
|
能特性 |
电气、机械结构 |
● |
● |
|
● |
|
|
|
4 |
温度试验 |
● |
● |
|
|
● |
|
按GB 6587.2 |
|
5 |
湿度试验 |
● |
● |
|
|
● |
|
按GB 6587.3 |
|
6 |
振动试验 |
● |
● |
|
|
● |
|
按 GB 6587.4 |
|
7 |
冲击试验 |
● |
● |
|
|
● |
|
按GB 6587.5 |
|
8 |
运输试验 |
● |
● |
|
|
● |
|
按GB 6587.6 |
|
9 |
可靠性试验 |
○ |
○ |
|
|
|
○ |
按SJ 1889 |
|
10 |
现场使用试验 |
● |
|
|
|
|
|
|
注:⑴●表示必须进行检验的项目。
6.6.2.3 合格判据原则按GB 6593第3.6.3.3条进行。
6.6.3 B组检验
6.6.3.1 抽样方案
6.6.3.2 合格判据原则
a. 在B组检验过程中允许出现1~2次缺陷,但不允许出现致命缺陷,具体允许次数在产品标准中给出。
b. 判为合格的批,剔除批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修复成合格品,整批验收。判为不合格的批,则整批退回生产单位,逐台检查,查明原因,将不合格品修复成合格品,重新交验。
6.6.4 C组检验
6.6.4.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般应进行C组检验。
a. 批量生产的产品,生产间断时间大于六个月时;
b. 连续生产的产品每年进行一次;
c. 改变主要设计、工艺、元器件及材料时;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时。
6.6.4.2 样本的抽取,按GB 6593第 3.6.5.2条进行。
6.6.4.3 在A组和B组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2台样机进行。
6.6.4.4 在C组检验过程中允许出现1~2次缺陷,但不允许出现致命缺陷。具体允许次数应在产品标准中给出。
6.7 保修期限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成套性
7.1 标志
7.2 包装
7.3 运输
7.4 贮存
a. 温度:10~35℃;
b. 相对湿度:小于80%(20℃时);
c. 室内无过多的灰尘、酸、碱、强烈日光及其它会引起腐蚀的气体;且无强烈的机械振动、冲击及强烈电磁场。
7.5 成套性
7.5.1 在产品标准中,应给出产品成套性的有关数据,包括测厚仪主机、探头、电缆线、校正试块、备附件、文件资料及主要选购件的型号、规格和质量等。
7.5.2 随机文件应包括下列各项:
a. 装箱单;
b. 合格证;
c. 使用说明书;
d. 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其它文件。
7.5.3 随机文件应装入塑料袋中,并放置在包装箱内。
附录A
对比试块技术要求
(补充件)
型号DB-P |
20.5-2 |
21-22 |
21.5-2 |
22-2 |
23-2 |
24-2 |
25-2 |
28-2 |
210-2 |
215-2 |
220-2 |
P |
5 |
10 |
15 |
20 |
30 |
40 |
50 |
80 |
100 |
150 |
200 |
L |
25 |
30 |
35 |
40 |
50 |
60 |
70 |
100 |
120 |
190 |
225 |
D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A3 技术要求:
a. 试块材料采用45号优质碳素结构钢(GB 699);
b. 试块坯料经锻造和热处理,晶粒度应达7级;
c. 试块的探测面及侧面在2.5MHz以上频率及高灵敏度条件下进行探伤,不得出现大于距探测面20mm的φ2平底孔回波幅度1/4的缺陷回波。
A4
型号DB-φ |
D2-15 |
D2-20 |
D3-30 |
D3-35 |
φ |
15 |
20 |
30 |
35 |
d |
2 |
2 |
3 |
3 |
A4.2 技术要求
a. 试管材料采用45号钢;
b. 试管尺寸可根据产品标准另行规定。
c. 试管的探测面在2.5MHz以上频率及高灵敏度条件下进行探伤,不得出现大于距探测面20mm的φ3通孔回波幅度1/4的缺陷回波。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长春试验机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试验机研究所、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淑清 谭大基
本标准委托长春试验机研究所负责解释。
机械电子工业部1989-03-31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