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篆刻入门:古印的三种印章格式及临习汉印中的“匀空”

(2018-04-14 15:26:54)
分类: 金石篆刻精品博览

篆刻入门必知:三种印章格式

原创 谈艺录 2016-10-08 17:03:01

今天的标题有点强化,就是那两个“必知”的字眼,这是因为,这三种印章格式,做为一个初学者,不知道,就不能在篆刻的学习中理清思路,甚至有可能不知从何学起,因此,必知!!

这里所指的三种印章格式,并不是指印章的风格,所有印章格式都有可能有传统意义上的猛利型、平和型和典雅型。今天说的这三种印章格式,是指印章的不同入印文字以及其构成的三种印章表现形式。

三种印章格式分别是:

1、以大篆为入印文字的古玺印章格式;

2、以小篆为入印文字的宋元朱文印章格式;

3、以汉篆为入印文字的汉印印章格式。

分别拆细说一下:

一、以大篆为入印文字的古玺印章格式

这里的大篆是指广义上的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文字,这些文字在秦代都被称为大篆。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中国的文字在甲骨文时期已经是较为严格的文字系统,我们谈过的六书造字法,在甲骨文里基本都能找到对照字。目前甲骨文的识别情况是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800多字。http://p1.pstatp.com/large/efc000275242353501c(甲骨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http://p3.pstatp.com/large/eff000276bf021f9685(金文:散氏盘铭文)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传说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http://p1.pstatp.com/large/e9500047c7603e646e2以上是三种代表意义的文字,以这些文字入印的印章,我们大致称为古玺格式的印章,古玺格式的印章,在章法上最大的特征是参差错落,例如那方有名的“日庚都萃车马”,熊伯齐老师的称考证过,应念唐都萃车马,我暂时保留自己的意见,总之还是这一方印:
http://p3.pstatp.com/large/ef9000286b054044a79我写过一篇专门的文章介绍这方印,这里不再多讲,只记得它的文字排列是参差错落的,再看一方如:
http://p3.pstatp.com/large/efc0002831f809ce19d(庸阳鲁师玺)

用古玺格式刻印的现代创作者们,也大都继承了古玺的参差错落的章法,用上面所讲的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即大篆入印因为这种文字是最早的中国汉字,因此,格式上也是最朴实,最憨态可掬和稚趣浓厚的。比如这方易大厂的华西词草:
http://p1.pstatp.com/large/e95000485f99549e479虽然章法上也基本各占地位,但总体还是错落参差的,并不限定在四方格内,现代的印人,用大篆入印,但入印时要注意采用古玺章法,而不是用规整的汉印章法和典雅的元朱文章法,那样出来的印章,很有可能是不伦不类的。

总结一句,古玺格式大致是:大篆入印,章法参差错落

二、以小篆为入印文字的宋元朱文印章格式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全国文字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这种文字更规整,更雅致,更美观,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包括字的轮廓、笔划、结构),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

小篆的代表作品《峄山刻石碑》等:http://p3.pstatp.com/large/e9500048cf76cac5eb1但小篆在秦代入印时,并没有按照我们书写的小篆入印,而是又专门规定了另外的摹印篆,摹印篆是专门用于印章的文字,至汉代又进一步发展成为汉缪篆,成为专门的印章字体,这个在下面的汉印段落再说。

小篆在实用印章发展到宋元时期时,被吾丘衍、赵孟頫等文人们发掘出来应用于篆刻,并由此开创了另外一种印章格式,即元朱文的印章格式,元朱文印章为什么叫元朱文,我也有专文讨论过了,这里只举例说说元朱文。元朱文的入印文字是小篆,风格是匀整圆润,例如:

http://p9.pstatp.com/large/e9600042b30427f16a9(赵孟頫的松雪斋)
http://p1.pstatp.com/large/e9400004246d15b96ad(陈巨来的大风堂珍藏印)

也总结一句:元朱文印的特征是线条匀称,小篆入印,朱文细线、文字连边,章法匀整圆润。

三、以汉篆为入印文字的汉印印章格式

所谓的汉篆,并不是发祥于汉代,而是秦代的小篆向后来的隶书发展的一种字体,小篆的字体稍稍由瘦长转为方正,转折慢慢由圆转变为方折,代表性的汉篆如《袁安碑》等。http://p3.pstatp.com/large/ef90002b0127379110e(《袁安碑》局部)

但我们在谈篆刻时谈到的汉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汉篆,而是由秦代“摹印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篆书,前面说过,秦“摹印篆”略异于周时的金文和石刻文字,它在田字格或日字格之内,把字形适应具体的格式加以变化,有时甚至采取挪移的方法安排笔画适应印面,到了西汉初期的印章文字基本上继承了这一体势,并且日益向结构匀称和线条圆转方面发展,达到虽没有格子限制,但大小整齐划一,字体绸缪屈曲,笔划饱满,到了新莽时,冠以“缪篆”之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汉缪篆。

换成白话,就是汉代用于摹印的篆体字。

我们现在所说的汉印文字,多是缪篆文字。比如这些:
http://p1.pstatp.com/large/eff0002af42cb8ebf22(新西河左伯长)
http://p1.pstatp.com/large/e950004b26293052b07(假司马印)

汉印里面白文居多,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导致的。但于白文印方面做了长期的积累,使白文印在汉代发展的又成熟又稳定。我们平常所说的汉印,也大都指汉白文印。

也总结一句,汉印格式的印章特征是汉篆入印,白文居多,章法是平正方直

理清了上面这三种格式在一般意义上的差别,我们在创作时,就会找到很清晰的思路,比如,我们打算刻一方印,就可以先考虑,是刻白文印,还是朱文印,是用三种格式里的那一种格式,确定格式之后,再分别到不同的字典(查不同的字的字典再说一遍:《说文解字》查小篆,《汉印分韵》查缪篆,《古玺文编》查古玺,具体详细的介绍见我的公众号:三个小布丁,有专文介绍。)里去找正确的字(或者,记下来的字),然后,依照不同格式的印章特征去谋划章法,再写稿上石奏刀。

再把上面要紧的地方重复汇总一下:

三种印章格式分别是:

古玺格式大致是:大篆入印,章法参差错落;元朱文印的小篆入印,朱文细线、文字连边,章法匀整圆润;汉印格式的汉篆入印,白文居多,章法是平正方直

这样的过程,我们很容易地就绕过了找字不准、格式不古、字法不对、章法不合等大坑,很快使自己的篆刻学习走上正确的道路。至于邓石如以后的清晚期和民国期的印章格式,则在“印中求印”的格局之外新开了大路,更多适合于新入门者欣赏和扩展视野,但临摹,我的建议还是汉印开始,原因讲了很多遍了。那些邓石如以后的流派印,过段时间再临摹、仿作会更好。

这样做,至少,可以避免走好多弯路。

(【老李刻堂】之68,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篆刻实操快速入门:临习汉印中的“匀空”

原创 谈艺录 2016-10-07 17:03:10

临习汉印能学到什么,我们已经在前面通过很多篇文章讲过了,现在我们慢慢分享在临习汉印中的一些细节问题,首先要说的就是“匀空”。

“匀空”不是汉印才有的,而是秦代“摹印篆”,“小篆”,汉代的“缪篆”特有的特征。这一特征,在汉印中有明确的体现,临习汉印时,找到这一特征,事半功倍。

那么,什么是“匀空”?看图:

http://p3.pstatp.com/large/eff0001295256577aee这是一方汉玉印,印文是和福二字,是大家最常临习的一方印,图中所示的1、2、3……6这些竖红线条要留的粗细程度,与a、b、c这些横红线的粗细程度,以及图中“一”处所标,及所有刻出来的白线条的粗细程度大致相等。

我们一定还记得自己临习篆书时的要求,跟这个一样,每一个留白粗细也都均等,纵方向的长留白看宽度,横方向的留白看高度。

这样说起来很啰嗦,匀空其实就是:印面所有的空白均粗细相等。而另一句紧跟的话是:笔画的粗细等于留红的粗细。

在实际临摹汉印时,有两类操作方法:

一种是水印上石,或者复印之后风油精上石以及洗甲水上石,这样的上石方法,在刻印时应当注意到匀空原则,因为是依照原稿上石,匀空的原则很容易忽略,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另一种是反写上石,这种手写上石的方法,一定要在写稿上石的时候注意到匀空的原则,才能保证写的印稿真正逼肖原印。

不仅是这一方印,我们可以拿出大量的印章来验证这一点。http://p3.pstatp.com/large/ef9000138bcee5af66f汉玉印,桓启,横画的留白与纵画的留白应当是等粗细的。也即,所有的红空,都应当是等宽的。

http://p9.pstatp.com/large/eff00013b2b1eaf5d3e再比如“淮阳王玺”,玺字较复杂,在玺字的范围之内是保持了所有空白的匀空,而其他繁简程度相似的字,则保持了相同的匀空,另一个最简单的王字,则在保证篆法正确的前提之下,独立单独的匀空。

匀空看似简单,但却是摹印的重要大关节,掌握匀空原则,可以使临摹汉印的文字结构时,很快掌握印面结构,使临摹汉印快速上手。

(【老李刻堂】之6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