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篆刻入门:新人如何磨平印面?要有大小不等的篆刻刀?

(2018-04-14 07:46:33)
分类: 金石篆刻精品博览

篆刻新人:如何磨平印面

原创 谈艺录 2016-12-03 15:37:45

没办,篆刻是一项操作性强的艺术,其中也包括把印面磨平。

这本来是一项基本不用教的技,就是磨平,一次磨不平,再磨一次,最近倒是有很多新入门的朋友来问我:我磨的石头总是一个角高,怎么办?我磨的石头总是四角低,中间高,怎么办?一次磨不平,多磨之后,发现石头越来越短,太失败了……于是,发现这也是一个需要提供解决方的问题,索性今天写这篇文章,再有问我磨印面的,就扔这篇文章过去。http://p1.pstatp.com/large/127900048e9f6111731d

(磨平印面很重要)

磨平印面是材料准备的开始,一方篆刻印章的创作,磨平印面是创造佳作最基础的开端,印面不平,必将影响后面的印稿上石、奏刀、钤盖,自然也就影响最终的创作效果。因此,不管是新人,还是高手,磨平印面决不是理论上知道了,临到磨平石头时拿来就在桌面上开磨了事(很多高手也不注重印面磨平,这是他们的坏习惯,新人不要学),而是需要平心静气,非常静心对待的一件事。

之前在我的【老李刻堂】的第23篇,稍稍提过这一方面的内容,贴来复习:

从网上购买或者从商店购买的印石通常情况下,都打了一层蜡,印面的一面也是,这层蜡对保存印石材料是有用的,但在刻印时却影响走刀,也影响水印上石,因此必须磨掉,另外,通常商店里买来的新石头,印面有较粗糙情况出现也较多(特别是便宜的练习石),我们在刻印前也必须将印面磨平。

磨印面看似简单,其实,学问蛮大。一是要备两张粗细不同的砂纸,粗的用来大致磨平,来保证印面平整,细的砂纸用来磨至印面细致光滑。砂纸可以固定的玻璃表面,或者平整的木板、石板上,或者就在平整的桌面上,完全铺平,这样可以避免磨出来的石头印面四角过低,中间过高,影响最终创作完成后的钤盖。然后用手拿着印章在砂纸上做“8”字形回环或者来回研磨,要保证四边四角用力一定要均匀,速度慢一点,不要着急,慢慢磨,或者磨的时候,每当研磨两三下就转换石头的角度90度,这样可以避免磨出的印面一边高一边低。

基本够用,但不细致,今天再细化这个专题,磨平印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最重要的一点:静心

别说操作准备的与材料准备,先说心理准备,我以为静心是磨平印面的第一要诀。当我们开磨印面时,心里面啥也不要想了,静下心来听石头与砂纸或磨盘之间磨擦的声音(沉水磨也可以听到的),一边磨,一边剔除心头的所有杂,全心全意地想着手里的石头与磨盘或砂纸之间的接触,感知最终可能出来的印面效果。心静了,恐怕连奏刀都会从容淡定,出来的线条也更佳妙。http://p3.pstatp.com/large/127d00047e99fddfd376

(静心,才能做好艺术创作)

有人会说,扯这些没用。而我却说,任何艺术形式的创作,都有一个全心致志、全神贯注的要求,这正是这种艺术形式修身养性的地方,既然学篆刻了,用篆刻磨练心性,修身养性,淬炼气质,这不正是我们心里想的事情和求的目标吗?

磨石头是篆刻的一部分,从磨石头开始,就平心静气 ,这一点最重要,别看轻。

2、垫平面硬物

在材料准备方面,这一条最重要,平常磨石头不平的最多原因是砂纸下面没有垫硬物,印友可能也知道磨石头需要垫硬物,这个硬物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大理石面,也可以是各种平如镜面的硬物,并不绝对要求。但一定要垫这个硬物,不要在软材料上垫砂纸磨石头。

http://p1.pstatp.com/large/1279000485cdb2bf8fe9

(用专用的金钢石磨板磨印面)

当然,如果我们是用金钢石磨盘来磨石料的,本来就是硬而平的,不必考虑再垫硬物了;

3、捏石头的下端

在技巧方面,这一点最重要。石料一般是有一定高度的,磨平印面的时候,一定要捏住石料的下端,也就是要磨的印面那头,如果是小一点的石头,可以捏着石料的对角线,一般的常规方形石头就捏着两面,其他形状的石料以能握紧石料为标准。捏石料的下端,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力矩小,可以减小手腕晃动对印底面的压力,达到的效果就是容易磨平;

4、手腕不要晃动

在技巧方面,这一点也重要,捏紧石头后,手腕不要动,沉下肩膀,然后推动大臂带动小臂缓缓转动,手腕保持绷紧不动,物理学上的原理是保证印面部分每个受力点受力均匀,想象中,把手当成一个抓紧印面的机械手,固定不动,手臂则当成平面转圈和划8字的机械臂,运动方式,就是平面运动;

http://p1.pstatp.com/large/11f80007cf5a29df5a0f

(手固定,手臂平面运动,像机器人的机械手与臂)

5、依次90度转动印面

技巧方面,这一点也可考虑。以上述方磨印面,不管是以“8”字形磨,还是转圈磨,每磨3-5圈后,将印面转动90度,以最大限度减少用力上的不均匀而导致的某一角高,或者某一边高的情况。

话又说回来,还是磨石头练习的实际操作,用心磨上几块石头,这个基本功就打好了,并不难。

(【老李刻堂】之103,图片来自网络)

篆刻入门:准备大小不等的篆刻刀?

原创 谈艺录 2016-12-01 20:33:29

今天在群里讨论买篆刻刀的事儿,一位朋友说,买了一把8MM的刀,觉得买大了,还得再买一把6MM的刀来,紧跟着就是各种说法出来了,有的说,我最近一段时间主要刻小印,于是2、3、4、6各种小刀都备下了;有的说,我就是一把大刀,大印小印通吃,有的说,我刻印两把刀,一把专门处理印面,一把专门来做边款……http://p3.pstatp.com/large/11ff0003ced82e6be5f5

大大小小不同的刀

大家说法不一,于是,今天干脆说说,怎么备刀,备几把?

最初学篆刻而没有遇到老师的,大部分情况下,会在网站上买篆刻新人入门用的套装,其中一般情况下包含一式三样的刀,大部分情况下是4、6、8MM三把,新手用那一把趁手,就基本上锁定这一把刀常用;还有一部分比较坑的篆刻套包,上网下单之后,买来了一大堆各种形状的刀,斜刃的,三角刃的,圆锥形的各种各样,似乎把篆刻入门当成了雕刻入门,此外还有大小不等的石头,印泥等各种必需品,虽然让新人从此接触上了篆刻,真正开始“入门”了,但真的“不负责”。

如果遇到稍好的机会,有稍有经验的朋友指点,就会被告知,买一把8MM或者6MM的刀,一把好刀就足以应付各种印面了,这是负责任的说法。毕竟,篆刻入门的新人,大多是从临汉印入手的,而汉印大多2.0-3.0之间,用一把这样的刀,足够了。再随后种种刀法都有点功力了,种种石头也都见识了,再买额外的刀,似乎也不易被坑,不至于花冤枉钱了。(以上这种说法,土豪不在此列。)http://p1.pstatp.com/large/11f80003628abc5780c9

一把刀可以用很久

有朋友说了,我已经开始创作了,我难道不需要准备多几把刀吗?答案是,可以,随着不同的印面及石头的接触,经济条件又允许的话,是可以买几把刀备着的,但我要强调的是:你一定要有一把“经常”用的刀,这把刀,你刻大多数印,都用这一把刀,不管石头种类,不管印面类型。

为什么呢?

我们说一说每个人的刀法形成。最初我们学汉印,可能会冲切都接触,而后期再学浙派,可能就会倾向于切刀,再学皖派,可能就会倾向冲刀,而种种刀法都有一定基础之后,又可能会边切边冲,亦切亦冲,似切似冲,最终有可能会冲切不知,而刀在手里,就是达成印面效果的工具。这个时候,基本上一个人的刀法风格就渐渐形成。这中间还有一段时间,可能会因为刀刃的厚薄不同、刀刃角度不同,刀口的宽度不同,刀是一次开刃还是二次开刃的区别,刀的锋利程度不同而造成不同的印面效果,并因此影响一个人的刀法风格。http://p3.pstatp.com/large/127d00007cd86cfd91d2

一把刀需要考量的因素还不少

不同刀法,自然形成不同的个性。比如黄士陵早期学浙派切刀,线条自然是浑厚凝重的,而到了成熟期之后,又用薄刃冲刀,光洁妍美,我相信他在不同时期用的一定不是同一把刀。http://p9.pstatp.com/large/127900007d9de9b61269

黄士陵:荃孙所得金石

http://p9.pstatp.com/large/127d00007f3a1db59fc5

黄士陵:人生识字忧患始

再比如赵之谦,前期也是学浙派切刀,而后学皖派冲刀,但晚期的作品冲切结合的刀法中,切刀的含蓄凝重感贯彻始终,当然,他也有“丁文蔚”那样的单刀作品,这也是跟吴让之的区别,因为吴让之到了晚年,就守着邓石如的冲刀刻法不变,赵之谦也肯定是各种刀具都有。

http://p3.pstatp.com/large/127d00007face71029e9

赵之谦:赵之谦印

http://p1.pstatp.com/large/127900007fb2db4837e4

赵之谦:悲翁审定金石

http://p9.pstatp.com/large/127d00008009481cf1d3

赵之谦:丁文蔚

初学者刀法尚不纯熟,甚至线条还没有刻直,选一把刀长期使用,易形成稳定的刀功。而每天换一把刀,今天用2MM的刀,明天用10MM的刀,就算刀的锋利程度不变,刀的轻重区别还是很大的,新手一定是把握不住的,当然,也因此不便于形成刀法风格,而形成刀法风格,是一个初学者走向成熟的第一个门坎。

一把刀在手中,驾轻就熟,刀手合一,心到眼到而刀就能准确地送到,这当然需要长期的练习,当一把刀都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时,经常换刀,并不好。

其实刀法不外冲与切,亦或再加上冲切结合,但刀刃的厚薄、利钝,刀身的轻重,行刀的轻重、缓急,刻入石头的角度正斜、深浅……这些全不相同,因为不同的篆刻人有不同的刀法审美,那么,当你立意要想取得篆刻成就时,一定要在某一把刀身上,多下点功夫,这不是规定,只是一个小窍门。

我有一把10MM的刀,自入手至今,已磨去了2厘米以上,刀身渐短,但每每用到,还能感觉到得心应手,刀与人之间仿佛有了感情。http://p3.pstatp.com/large/11ff0003d4b43087e680

新手需要一把常用的好刀

当然,当需要刻制大印(4厘米以上)或者小印(1厘米以下)时,可能还是需要准备不同大小的篆刻刀,尽管有些刀法精确的高手在其他设备(比如放大镜)的辅助下仍然能刻出较好的效果,但毕竟事倍功半了,但这种情况,初学者暂时还遇不到,如果你的初学,用好你手里的那把刀,就很不错,不要终日想着,我最近总也刻不好,是不是我这把刀的问题?渐渐成了装备控,当然,这有前提,这把刀是锋利程度、轻重等情况都适合你的。

至于多准备几把刀,似乎是以后才需要准备的事情。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最初可能会是在某种兵刃上浸下功夫,如少林的棍法,武当的剑法,待到武艺上的修行渐至炉火纯青之时,可能才会涉及其他兵刃,渐渐十八般兵刃,样样精通,如果最初就想着,我要十八般兵刃都备下,结果很有可能“样样稀松”。

也有高手,随时买一把刀,那怕是很便宜的刀,拿到手上就能刻出好作品了,那是高手,如书法上说的“善书者不择笔”。再或者他也有可能是个很好的匠人,并没有自己的风格,也说不定。

笨郭靖一套降龙十八掌就足以名震江湖了,程咬金开国也只用了三板斧,新入门的篆刻学习者,一定要找出一把趁手的篆刻刀,先别想着无剑胜有剑,无招胜有招的,那是高明玩法,等修行到了,那些玩法会自然而然就会学会。

(【老李刻堂】之102,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