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篆刻学习:铸印与铸印风格它并不是简单地指印是铸出来的

(2018-04-12 07:57:35)
标签:

杂谈

分类: 金石篆刻精品博览

篆刻小知识:铸印与铸印风格

原创 谈艺录 2017-05-25 15:41:33

提到古代实用印章,制作方法大致是这几种:

1、铸2、凿3、碾、4、琢

这四种类型中,又尤其以铸印数量为最多,今天说说铸印。

http://p1.pstatp.com/large/22ce00000599c5a35085

(《十六金符斋藏汉印遗珍》图)

铸印的成型工艺有两种,就是翻砂和拔蜡,听上去复杂而神秘,但真正理解了,却很简单:

(1)翻砂:用铅、石、木等各种材料刻出印章母范(含印钮),分上、下印模,铸造时先将下半印模放在平板上,放砂箱填型砂紧实刮平,下型造完,将造好的砂型翻转180度,放上半模,撒分型剂,放上砂箱,填型砂并紧实、刮平,将上砂箱翻转180度,然后分别取出上、下半印模,再将上型翻转180度和下型合好,砂型造完,浇注入熔好的铜液,最后,冷却成形,这套工艺因为砂箱有翻转的动作,俗称:翻砂。

(2)拔蜡:用蜡(就是加热了会熔化的蜡)做好印章母范(含印钮),然后用胶泥涂在蜡范之外,泥上留下一个小孔,然后对其加热,蜡自小孔充分流出,然后从小孔处将铜熔化倒入,待冷却完毕后,剥去胶泥。这套工艺因为类似把蜡从胶泥里拔出,俗称:拔蜡。

铸印最大的特征是,制作出来的印章是一次成型的!

http://p3.pstatp.com/large/22ce0000259157b2a3f3

(汉铸印的实物)

也就是说,印面的钮型,印面上的文字是提前在母范上雕刻好的,那么印面的内容文字、图案的精、粗、艺术水平的高低,全在于母范的制作者,母范雕刻得精致,出来的印就精致,母范雕刻的粗糙,出来的印章就粗糙。通常情况下,母范制作完成后,原来母范的制作工匠会在母范上进行打磨,去掉了刻制母范的雕刻痕迹,因此,铸印出来的特征通常情况下是光滑平整的,不见刀痕,没有毛刺。

汉铸印的印面,线条在经过长时间的岁月打磨之后,其线条组成还是相对光洁平滑的,只略微在岁月的剥蚀之下有细微的线条颗粒状的微小起伏,反倒因此更增加了线条的浑厚敦实之感,如图:

http://p3.pstatp.com/large/22cd0003cf032ff7fb69

(汉印“李璋印信”印面)

http://p1.pstatp.com/large/22cb0005ec1360156345

(汉印“李璋印信”印蜕)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后世的印家即把铸印的线条感作为冲刀刀法的样本。而沉重、含蓄、精整、平直浑厚、端重的印章风格即成为“铸印风格”,其最大的特征是精整而又不呆板,其线条起止停顿,方圆收放,处处到位,丝丝入扣,每根线条都充满活力又归于一个统一的整体。

铸印风格多为后世文人篆刻家们师法,如赵之谦的印章里:

http://p1.pstatp.com/large/21390003db1de16b5d4a

(赵之谦刻“北平陶燮咸印信”)

边款里记到:“星甫将有远行,出石索刻,为抚汉铸印法。谛视乃类《五凤麻崖》、《石门颂》二刻,请方家鉴别,戊午七月,撝叔识。

http://p3.pstatp.com/large/213e00005746aac9719f

(赵之谦刻“竟山画记”及边款)

赵之谦的“竟山画记”的边款上写的:“冷君(赵之谦的别号)抚汉铸印”。而至何传洙印的边款,赵之谦由汉铸印悟出了汉印斑驳的原理与成因,终成一代大家。

http://p1.pstatp.com/large/22cf0003bedd6155888d

(赵之谦刻“何传洙印”)

http://p9.pstatp.com/large/22cc000608875a0c9372

(“何传洙印”边款)

何传洙印的边款中注明的“汉铜印妙处不在斑驳而在浑厚,学浑厚则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处,应手辄落,愈拙愈古,看似平平无奇,而殊不易貌……”指出汉印的浑厚多是指的铸印的浑厚,而摹仿汉铸印的最关紧处,就在“浑厚”二字。而汉铸印风格的风格特征和用刀品质,成了明清时期众乃至现当代多印人所取法的正统和主流。

(【老李刻堂】之147,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篆刻入门:铸印风格并不是指的印是铸出来的那么简单

原创 谈艺录 2017-03-27 21:21:10

今天说方赵之谦的印“北平陶燮咸印信”,印蜕如下:

http://p3.pstatp.com/large/19f500005a786e288362

(赵之谦刻“北平陶燮咸印信”)

把这方印拿出来单说,是因为这方印是仿汉之作,而学篆刻之初,大都是在”印宗秦汉“的旗帜之下学印,在汉印上下足功夫,我们需要从名家的仿汉之作里吸取经验,这方印是白文仿汉之作,印款如下:

http://p1.pstatp.com/large/19f9000205c92d72d12d

(印款)

“星甫将有远行,出石索刻,为抚汉铸印法。谛视乃类《五凤摩崖》、《石门颂》二刻,请方家鉴别,戊午七月,撝叔识。”

朋友要远行了,出石头让赵大师刻印,于是,赵大师以汉铸印的方法刻了这方印,但仔细看,有点像《五凤摩崖》和《石门颂》两处石刻。《五凤刻石》又名《鲁孝王刻石》公元前56年(鲁孝王34年,即五凤二年)刻。3行13字,隶书,笔画平直,气韵高古,波挑不显,雄浑古朴,为汉代古隶刻石之冠,备受明清书家的推崇。《五凤刻石》如图:http://p1.pstatp.com/large/19f90002265540a6c89a

(五凤刻石)

清代方朔在《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中称《五凤刻石》说:“字凡十三,无一字不浑成高古”。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摩崖隶书。如图,也是隶书,如图:http://p3.pstatp.com/large/19f4000238b5289e69ce

(《石门颂》局部)

《石门颂》字多,655个字,全部是隶书,字意古朴雄健,稍带篆意。

我们知道,汉代的正式通用文字就是隶书,但刚从秦朝过渡过来,字体仍带有较强的篆书意味,其实这正是汉印缪篆的文字特征。

赵之谦仿汉铸印刻的这方印,字意刻出《五凤刻石》和《石门颂》的汉隶古意,这正是赵之谦”印外求印“精神之下取法汉刻石的精品,也正是赵之谦悟透汉印精髓的神采之作。我们仔细品味原印,这方印是十足的汉铸印风格,提到铸印风格,需要细致说两句:

铸印风格的印并不一定是铸造的,凿印风格的印也并不一定是凿制的,而是指的印章风格。

所谓的铸印风格并不是指用铸造的方式铸造出来的印才是铸印风格,而是指一种具备线条饱满匀称,笔画浑厚凝重,布局端庄平正的风格,具备这种风格的汉印,即便是用凿印的方式凿制、刻制而成,也同样是铸印风格的印,如图:

http://p1.pstatp.com/large/19f80000d2415aece620

(汉“平安长印”)

http://p3.pstatp.com/large/19f80000d242d423a3f6

(汉“军司马印”)

http://p3.pstatp.com/large/19f50000d243eadf70d1

(汉“阿阳长印’)

凿印的风格是线条瘦削凌厉,笔画恣肆豪放,布局奇险多变的印章风格,具备这种风格的印章,都叫凿印风格的印章,如图:

http://p3.pstatp.com/large/19f70000e1b7dadbdb44

(汉”虎威将军章“)

http://p9.pstatp.com/large/19f20000d55820d8f5f2

(汉”牙门司马“)

http://p1.pstatp.com/large/19f20000d559df324a1c

(汉”裨将军章“)

所谓的铸印、凿印风格,其实是代表的不同时代的印章风貌,并不是单指制作印章的方式,两汉时期(包括新莽的15年)的印章,特别是官印,基本上都是上述的铸印风格,到了东汉,即便是军情急迫之下的将军印,也有方整平正的铸印风格,而后来的凿印风格则是两汉以后的作品,特别是西晋时期的印章作品,则多是凿印风格的印。

赵之谦这里所说的铸印风格,跟汉印里的铸印风格是一路来的,但汉印里的铸印风格不管是铸还是刻或凿,都是在铜上刻制,赵之谦这方作品则是刻石作品,我们来思考,刻铜,刀与铜之间感觉是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碰撞关系,出来的效果一般就是沉着,含蓄,浑厚,端庄。

赵之谦以及后来的各名家所谓的仿汉均是以石头仿金属的成印感觉,这方印除了章法上是依照汉印章法的“任疏任密”的章法原则之外,在“平”“印”两字底部都留下大面积红地,使整方印章疏密原则上符合“密处不使透风,疏处可以跑马”的一动一静的空灵与密实相结合的鲜活气息,整方印笔画线条所仿的正是铸印刀法的精致整齐,用刀精确、细致,每一个字的笔画起止停顿,收放控拉,各线条丝丝到位,刀刀精确,表现出来的每一根线条均充满活力,既工整之极饱含刀意,又活沷生动笔意丰富,出来的效果恰是上面讲的铸印风格。

(【老李刻堂】之124,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