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篆刻学习:篆刻人必须了解的著名边款资料

(2018-04-02 17:42:12)
分类: 金石篆刻精品博览

篆刻学习:篆刻人必须了解的著名边款资料

原创 谈艺录 2017-08-21 18:24:51

自从有了文人篆刻,印章边款就成了文人们记录制印人际往来、抒发胸臆、记录制印理论的主要形式,大部分印人刻而不述, 我们看不到他们成本成册的治印理论,他们重要的制印理论也存在于他们的边款里,因此,学习这些边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但许多边款因为拓本和印工的原因,往往字迹漶漫,后来学习者没办法看清楚,也无从学起,今天我们把自有篆刻流派以来,对于篆刻初学者有意义的边款收集过来,配以清楚的释文,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初学者。最不济,也可以做一个资料留存起来。

闲言少叙,正文来也。

1、文彭

http://p3.pstatp.com/large/32210002b65bd3c9c871

(文彭刻“琴罢倚松玩鹤”)

http://p3.pstatp.com/large/32270002b148ac7397b3

(顶款,下边的小字是王福厂的观款)

http://p3.pstatp.com/large/32210002befa52e6c420

(边款)

释文:余与荆川先生善,先生别业有古松一株,畜二鹤于内。公余之暇,每与余啸傲其间,抚琴玩鹤,洵可乐也。余既感先生之意,因检匣中旧石,篆其事于上,以赠先生,庶境与石而俱传也时嘉靖丁未(1547)秋,三桥彭识于松鹤斋中。

2、何震

http://p3.pstatp.com/large/32270003bc975e35ce0e

(何震刻“笑谭间气吐霓虹”)

http://p1.pstatp.com/large/32210003c5bed9391371

(边款)

释文:甲辰歲得古鼎一,是日心神舒暢,乃有此作,何震為蘭嵎老翁一覽。

http://p9.pstatp.com/large/37c5000074d44d631334

(何震刻“听鹂深处”及边款)

释文:王百榖兄索篆赠湘兰仙史,何震

3、汪关

http://p3.pstatp.com/large/32210003ce19e86554f9

(汪关刻“消摇游”及边款)

释文:万历甲寅二月作于琴河水榭 汪关

4、程邃

http://p3.pstatp.com/large/37c3000083fb52fd5ea1

(程邃刻“一身诗酒债千里水云情”及边款)

释文:癸卯冬月仿此于卧云阁吾酉有华茵之间,黄海垢道人。

5、丁敬

http://p3.pstatp.com/large/37c200009aeb19053fe9

(丁敬刻“玉几翁”)

释文:庚申正月刻充玉几先生文房 梅农丁敬记

6、邓石如

http://p1.pstatp.com/large/37c50000c3b11e85eafd

(邓石如刻:“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释文:一顽石耳,癸卯菊月客京口,寓楼无事,秋多淑怀,乃命童子置火具,安斯石于洪炉。倾之,石出幻如赤壁之图,恍若见苏髥先生泛于苍茫云水间,噫!化工之巧也如斯夫。兰泉居士吾友也,节《赤壁赋》八字,篆于石赠之,邓琰又记。

7、吴让之

http://p3.pstatp.com/large/37c40000b4fab05331d8

(吴让之刻“惧盈斋主”及边款)

释文:惧盈斋者,甘泉岑君茶伯藏书所也。君既刻《旧唐书》及《舆地纪胜》,艺林珍之,信其必传。旧有钤书印已轶。今为补刻归至令侄仲陶,以钤旧藏,俾来者见之知有主名尔。咸丰九年,岁在已末,仲夏中旬,故友吴熙载记于海陵。

8、赵之谦

http://p3.pstatp.com/large/37c60000c983f3e9acb8

(赵之谦刻“悲盦”及边款)

释文:家破人亡更号作此,同治壬戌四月六日也 撝叔记。

http://p1.pstatp.com/large/37c30000ccc21729d721

(赵之谦刻“会稽赵之谦字撝叔印”)

释文:息心静气,乃得浑厚,近人能此者扬州吴熙再(载)一人而已。

http://p1.pstatp.com/large/322700041b80955e47b3

(赵之谦刻“餐经养年”)

释文:同治三年上元甲子正月十有六日佛弟子赵之谦为亡妻范敬玉及亡女蕙榛造像一区愿苦厄悉除往生净土者。

http://p3.pstatp.com/large/322700041f8b3150ecad

(赵之谦刻“何传洙印”)

释文:汉铜印妙处不在斑驳而在浑厚。学浑厚则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处,应手辄落,愈拙愈古,看似平平无奇,而殊不易。貌此事与予同志者,杭州钱叔盖一人而已。叔盖以轻行取势,予务为深入法,又微不同,其成则一也。然由是,益不敢为人刻印,以少有合故。镜山索刻任心为之或不致负雅意耳丁巳冬十月冷君识。

http://p1.pstatp.com/large/37c50000d80c50889867

(赵之谦刻“镜山”及边款)

释文:六朝人朱文本如是,近世但指为吾、赵耳。越中自童借庵、家芃若后,知古者益鲜,此种已成绝响,曰貌为曼生、次闲,沾沾自喜,真乃不知有汉,何论魏晋者矣。为镜山刻此印以质之,丁巳十月冷君。

http://p3.pstatp.com/large/322700042a1eb45ae873

(赵之谦刻“钜廘魏氏”及边款)

释文:古印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此意非我无人传,此理舍君谁可言。君知说法刻不可,我亦刻时心手左。未见字画先讥弹,责人岂料为己难。老辈风流忽衰歇,雕虫不为小技绝。浙皖两宗可数人,丁黄邓蒋巴胡陈(曼生)。扬州尚存吴熙载,穷客南中年老大。我惜赖君有印书,入都更得沈均初。石交多有嗜痂癖,偏我操刀竟不割。送君惟有说吾徒,行路难忘钱及朱。稼孙一笑,弟谦赠别。

http://p1.pstatp.com/large/37c40000e13d59848071

(赵之谦刻“松江沈树镛考藏印记”)

释文:取法在秦诏汉灯之间,为六百年来抚印家立一门户。同治癸亥十月二日悲盦为均初仁兄同年制并记。

9、吴昌硕

http://p3.pstatp.com/large/322100043afa5b09f5ed

(吴昌硕刻“明月前身”及边款)

释文:已酉春仲客吴下老缶年六十有六。元配章夫人梦中示形刻此作造像观老缶记。

http://p3.pstatp.com/large/37c30000f5f896f61194

(吴昌硕刻“葛昌楹印”及边款)

释文:汉印中平实一路未易着手,今试拟之。甲寅五月为书征。老缶。

10、黄牧甫

http://p3.pstatp.com/large/37c3000101e4daa87642

(黄牧甫刻“阳湖许镛”及边款)

释文:一刀成一笔,古所谓单刀法也。今人效之者甚伙,可观者殊难得,近见赵撝尗手制一石,天趣自流,而不入于板滞,虽非生平所好,今忽为撝尗动,偶一效之。振老以为何如。癸未荷花生日,牧父志于羊石。

http://p1.pstatp.com/large/322700045851b8f32235

(黄牧甫刻“化笔墨为烟云”及边款)

释文:或讥完白印失古法,此规规守木板之秦、汉者之语。善乎,魏丈稼孙之言曰:“完白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卓见定论,千古不可磨灭。陈胜投丰,武侯抱膝,尚不免为偶耕浅识者之所嗤笑,况以笔墨供人玩好者耶。癸未十一月牧父作。

http://p3.pstatp.com/large/37c300011ecc7ba988f1

(黄牧甫刻“雪岑审定金石文字印”及边款)

释文:仿汉镜文为雪岑先生制。

http://p1.pstatp.com/large/3227000470e94eae77a5

(黄牧甫刻“书远每题年”及边款)

释文:务芒道兄属刻唐句,仿《汉荡阴令张君表颂》额字应之,未识能得其脚汗气与否也?黄士陵。

http://p9.pstatp.com/large/37c2000129ff2a4c8e0c

(黄牧甫刻“万物过眼即为我有”及边款)

释文:福山王氏所藏古泉币曩在京师时见之今才记其仿佛。士陵学。

http://p1.pstatp.com/large/37c30001326a8d765b3b

(黄牧甫刻“欧阳耘印”及边款)

释文:赵益甫仿汉,无一印不完整,无一画不光洁,如玉人治玉,绝无断续处,而古气穆然,何其神也。为务耘制。

http://p3.pstatp.com/large/37c400013a161ffefe50

(黄牧甫刻“季度长年”及边款)

释文:汉印剥蚀,年深使然,西子之颦,即其病也,奈何捧心而效之。士陵。

http://p3.pstatp.com/large/37c20001408baf20fe1d

(黄士陵刻“未伎游食之民”)

http://p9.pstatp.com/large/37c600013fd620b3c763

(边款)

释文:陵少遭寇扰,未尝学问,既壮失怙恃,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计,溷迹市井十余年,旋复失业,湖海飘零,藉兹末伎以糊其口。今老矣,将抱此以终矣。刻是印以志愧焉。丙申夏六月士陵自记。

选这些款的原则,或者是因为边款能说明印人的人生经历,或是在边款中记录有印人的印学主张,或仅展示边款的刀法特征。

(【老李刻堂】之187,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篆刻技法:边款

原创 谈艺录 2017-08-12 10:50:01

技法系列这一块儿,字法、篆法、章法、刀法,我们大致说过一遍了,后期的做印、钤印也基本说过,但唯有边款这一块,我们一直拖着没有说,后台有朋友一再留言,关于边款这一项,我们就专门说说:

一、边款的由来

我们临汉印,临流派印,功夫大都放在印面上,边款却是独立在印面外的一项内容,印章刻好以后,在印章的四周或者顶部刻上“落款”,就像我们写书法,画画之后要落上款一样,印章刻完,也要做这个落款动作,这个款,内容是刻印者的姓名、刻印的日期,刻印的原因,创作的感想等文字或图画内容,称边款或者款识。

http://p3.pstatp.com/large/31fd0002dc029d334d60

(赵之谦刻“餐经养年”)

有人称印章的边款为印章的“裤子”,意思大致是说,如果一方印章刻完不落边款,等于是一个人没穿裤子,光穿了上衣,那多不像话。当然,这只是比喻,其实,边款这件事,最重要的还是它的记录作用。即“物勒工名”。

所谓的“物勒工名”即器物或者书画作品完成后,要在上面做一个“记号”,在其他器物或者书画上做“记号”,发展到后为的记号方式就是印章,但是印章本身刻制完成之后,又怎么给它做个记号呢?当然是边款。

打从有了印章,大部分匠人是没有资格也不敢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印章上“物勒工名”的,但发展到后来,印章就开始向铭刻在钟鼎之上的铭文学习,印章开始出现“款”与“识”。

之所以说“款”与“识”是因为款与识并不是一回事,一般情况下,款识有三种说法:

1、款在外,识在内(指钟鼎彝盂簋等器皿);2、款是阴字或凹入者,识是阳字凸出者(在印章上的边款就是阴文款称为款,阳文款称为识);3、刻花纹图案的称为款,刻文字的称为识。

最早的边款,其实在汉代已经有了。

http://p3.pstatp.com/large/31fa000289069c40acf3

(汉“司马囗私印”)

汉“司马囗私印”的四周印侧刻有“大富、同心、一意、长生”的白文款识,到了秦汉以后,隋唐宋都有不同样式的边款,如下列各印,隋印“观阳县印”只简单地记录了制印日期,唐印“千牛府印”则只在印顶刻了一个“上”字,宋印“新浦县新铸印”则即刻了铸造日期又标注了印章的方向,刻了“上”字。

http://p9.pstatp.com/large/31fa00028d1e13ff2a85

(隋印“观阳县印”及款识)

http://p3.pstatp.com/large/32090003d09db9481acd

(唐官印“千牛府印”及款识)

http://p3.pstatp.com/large/31fa00028e4717d372b6

(宋官印“新浦县新铸印”及款识)

直至后来的元代的大部分印章的边款,大致还都是这样,没有作者名字,不知道是谁的作品,能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也相当有限,到了文人开始参与篆刻,赵孟頫、文彭以后的文人篆刻则开始加入作者的名字,陆续开始加入刻印的原因,刻印时的心情,刻印的感想,创作谈等内容,边款由此丰富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何震之前的文人篆刻边款采用的还是双刀刻款的方式,自何震开始尝试用单刀刻款,后来浙派祖师丁敬将单刀刻款方式推广并使之成熟,单刀制款的方工渐渐成为近现代印人常用的边款形式。

二、边款的价值

边款的价值可以谈两方面,一方面是它的学术价值,即边款中记录的文字内容的资料性、文学性等大量的东西,比如我们看赵之谦的边款:

http://p3.pstatp.com/large/3206000352f64238f828

(赵之谦“钜廘魏氏”及边款)

“钜廘魏氏”一印边款中说到“古印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这样的名句,这是很重要的艺术理论。再比如他的另一方印:

http://p9.pstatp.com/large/3206000354752f8b1c5c

(赵之谦“何传洙印”及边款)

我们看边款中说“汉铜印妙处不在斑驳,而在浑厚,学浑厚则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处应手辄落,愈拙愈古,看似平平无奇,而殊不易……”这又是多好的刀法指南。再比如我们看黄牧甫的边款,比如:

http://p3.pstatp.com/large/3213000072b158300ead

(黄牧甫刻“欧阳耘印”及款识)

边款中说“赵益甫仿汉,无一印不完整,无一画不光洁,……”不仅是对赵之谦的赞赏,同时也是自己的艺术主张。我们再看他的另一方印的边款:

http://p1.pstatp.com/large/3206000359f097ebc7e6

(黄牧甫“末伎游食之民”及边款)

边款中写到:“陵少遭寇扰,未尝学问,既壮失怙恃,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计,溷迹市井十余年……”这分明就是黄牧甫本人的艺术史啊。

再比如我们看吴昌硕的边款:

http://p1.pstatp.com/large/32070003acfe6f0ff9d9

(吴昌硕刻“明月前身”及边款)

一方印,“明月前身”,边款中有款有识,图形文字配合之中讲述了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我们再看邓石如一方印的边款:

http://p3.pstatp.com/large/31fa00029dd2cd575283

(邓石如刻“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及边款)

邓大师在边款里记道:“一顽石耳,癸卯菊月客京口,寓楼无事,秋多淑怀,乃命童子置火具,安斯石于洪炉。倾之,石出幻如赤壁之图,恍若见苏髥先生泛于苍茫云水间,噫!化工之巧也如斯夫。兰泉居士吾友也,节《赤壁赋》八字,篆于石赠之,邓琰又记。”石料,时间、地点、人物、篆刻印面文字的出处,一一道来,如同讲述一方印章的故事。

再比如我们看吴让之的“画梅乞米”边款:

http://p3.pstatp.com/large/31fd0002f2f18467c030

(吴让之“画梅乞米”及边款)

他在边款里写道:“石甚劣,刻甚佳,砚翁乞米画梅花。刀法文氏(文彭)未曾解,遑论其他,东方先生能自赞,亲者是必群相哗”他对自己的刻工的满意以及对刀法的见解(文彭也不如),对自己人生的追求,也在边款中清楚地表达出来。我们再回到开头的赵之谦,那方“餐经养年”表达的是他对自己丧妻丧女的悲痛,并由此礼佛的生活状态,他用有款有识,有文字有图像的边款表达了自己的志趣。这跟他另一方印“悲盦”里记述的字号的由来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故事。

http://p3.pstatp.com/large/31fd0002f4dc27ded5f2

(赵之谦刻“悲盦”及边款)

“家破人亡,更号作此……”。年份,作者,事由,短短的边款,讲得清清楚楚。

边款的另一价值就是它的艺术价值,我们看边款时,可以注意边款中文字的结体方法,布白安全,刀法、款式等视觉审美及技能方面的东西。这些艺术价值方面的东西,学习方法可略同于印面的学习,以临摹的方法就可以。

三、边款的刻法

我们看过很多边款教学视频,甚至现在还有一星期或者十五天之类的边款培训班,但其实,一个篆刻人在刻完印章之后,落不落款,落什么样的款,落什么样的款,落多长的款,落什么字体的款均无一定之规,其中蕴含的内容很多,在具体奏刀施刻方面,它体现一个篆刻人的刀法能力,而在边款布局方面,它又体现了篆刻人的篆刻章法、甚至书法、绘画章法方面的造诣,在文辞方面,它又反映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和学术素养。所以,边款的刻法,决不仅仅是一些单刀、双刀、以石就刀、以刀就石,刻三角形,一些基本笔画的刻法那样简单 。

刻好一方印章的边款,它应当是一个篆刻人在文学(边款的内容)、书法(边款文字的结体,笔画走势等),绘画(边款的章法)还有印学(刀与石的感觉)等方面的素养与积累的总和。

如果我们从快速学习篆刻边款的角度出发,参加相应的培训班,了解边款的常识是有价值的,掌握一些基本笔画和一些简单常用字的刻法也是好的,但,篆刻边款学习最简捷的方法应当是从练书法这个角度入手,比如楷书、隶书等书法的练习。书法好了,刀功熟了,才有可能刻出基本合格的边款。由此再行深入学习其他方面的内容,才有可能有好的边款。千万不要想着读一篇文章,看一部视频就解决边款刻制的问题。

我们看篆刻国展、省展或者各种展览、比赛,入展、获奖的作品选拔时,都会要求作者提交相应的作品边款,就是因为一方作品的边款,更容易看出一个篆刻人的综合篆刻修养,因此,我们说,边款很重要,但学习边款却是一个漫长的厚积薄发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完成。

(【布丁说篆刻】之33,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