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 张进新抱山道人书法精粹 》

(2018-03-12 12:41:50)
分类: 书法精品博览

2018年02月02日

                    

                                   【习书的途径】

                                   ——抱山

          学习书法,路子选得对不对,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习书,必然得临帖,臨是学习传统的唯一途径。但臨什么帖,怎么臨,至关重要。大部分人选择从唐人入手,学颜真卿和柳公权,但学了若干年后,再看学的结果,只一个字,那就是“俗”。还有的人,似乎高了一筹,他们避开唐楷,取法乎上,由魏碑入手,也是学了多少年,但学的结果,“俗”似乎是少了,而却多了“板”。他们的作品, “板”得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一点人情味,令观赏者不喜欢看。

         由此看来,臨帖虽是学书的必然途径,但方法若是不对,就会断送生命,走到死路上去。

       学习书法,我们提倡取法乎上,那我们就应该最起码从魏碑前的遗迹开始,不学近人,更不能学今人。汉隶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就达到了顶峰,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汉隶具有自然随意,灵动飘逸,轻松纯扑,生趣盎然的特点,是我们学书应该着力学的书体。

         我们还可以学习汉簡,汉簡体现了民间传统的书写方式,是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联系最为频繁,最为普通的书写形式。具有率意直就,纯扑自然,天真烂漫,不拘一格的艺术特点。汉簡,也是我们学书中,不可忽视的一种书体。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学什么和不学什么固然重要,但学就要学其精髓,不能以学其形为要点。我们常说的“老干部体”,就是学帖而没有学而化之。历史上学有成就的书法大家,均是学而化之的典范。民国时期的于右任,书法根基于北魏,宗法于章草,融会多体之妙,博采众家之长,终成一代宗师。再看他已经形成的自己的书体,便不难发现,他所学的那些碑帖,其形都不存在了,而是吸收了其精髓,形成了自己的面貌。我们最为熟悉的翟潤书老先生,虽为平民,但他的书法的艺术成就不可低估,也是学而化之的典范。

      学书的途径很多,条条大路通北京,但毕竟有远近之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学书若想在这有限的时光学有所成,就要选择正确的方法,选取捷近的途径,以求达到书法艺术的殿堂。

                                      2017.12.23晨

                 2018年02月02日
               2018年02月02日

 

2018年02月02日

 


                   2018年02月02日

学书随笔

                                        学书随笔

                               ——抱山

        写书法,当你能用线条来表达你的思想情感的时候,你就应该感到骄傲,也或这是上升到了艺术的境界。

         写书法,风格很重要,要力争写的和别人不一样,但又不能失去传统的书写规律,这很难,难到若大得中国,一个朝代几百年都出不了一个这样的书法家。

         写书法,不可能生来独造,都是抄袭,但一定要抄别人没有抄过的东西。比如你学舒同的书法,写的就必然象舒同体;你学启功的书法,又象启功体。你写得再好,再象,也是人家的而不是你的,实际上是在为人家做嫁衣裳。

         写书法,什么是高明,就是高明在写的和别人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人的爱好、情感、脾气、经历都不一样,艺术创作就是真情实感,自然会形成一种风格。如果为讨好什么人去书写,或设定一个什么样的模式,那就失去了书写的真正应该有的意义。

        写书法,什么时候感到随心应手了,只是想写什么,而不再考虑如何写,或按什么碑或帖上的模式去写,或许就写好了,这样的作品,也许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或难以获得什么奖项,但这确实是书法。

      写书法,要犹如蜜蜂酿蜜,采各式各样的花粉,才能酿造出上好的蜜来。

                             2018.1.15日夜

学书随笔

 

学书随笔

 

                     学书随笔

 

                           学书随笔

 


学书漫谈


                                   【学书漫谈】

   

                                      ——抱山

         凡习书之人,都想能够登临艺术的殿堂。但路如何走,选哪条路最为合适,是任何一个习书人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北京。是的,是有很多能通往彼岸的路,而且已有很多到达了彼岸的成功者,但他们所选的路线却不尽相同。而对于自己,欲要成功,必须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勇往直前地头也不回地走下去。

          纵观历史上已经成名的书法大师们,他们成功的经验,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康有为的崇碑,一改清书风普遍的柔弱现象,但到了晚年,他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是当注意到一种倾向时,而忽视了可能隐藏着的另外一种倾向。鉴于康的得失,这才有了于右任的从碑入而从帖出,化碑为帖。于老的书法,既有碑的雄浑,又得帖的秀丽,人们常常以为于老的书法的最大成就是统一了草书的写法,其实那只是他书法成就的一个方面。我们河北老一代有成就的书家,黄绮先生走的是完整的习书之路,遍临了历代优秀的碑帖,但他能跳出来,得益于他学养的深厚。他不但没有成为书奴,反而形成了他自己的书法风貌,日本人称为“黄体”。日本人对黄先生的书法,是非常的推崇的,我见过日本的一个报纸,称其为中国书法的第一人者。是的,能把书法写好,已然不易,而再能创出一种属于自己的书体,谈何容易,若大的中国,几百年也出不了一个。相比黄先生,韩羽老则走的又是一条路。他多次说过,自己没有临过碑帖,一次都没有。这或许是,因为从他的字里,看不到任何古代碑帖的痕迹,而所有的,是他的性情的东西。看到了他的字,就犹如见到了他的人,机警、多变、让人难以捉摸。他曾说过,为人须老实,但写字不能老实,否则就没有了味道。还有一位大家所熟悉的书画大家,那就是翟润书老先生。他习书,似乎也是崇碑,但他崇的不是魏碑,而是汉碑,【封龙山碑】是其最为喜欢的碑版之一。他的书作落款也常落“书于封龙山下”。他的书法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他所走的学书之路似乎有待需要我们挖掘、总结和学习。他的书法,似乎得益于绘画,因而他的书法美,细细地观赏,极具绘画的境界,因而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形成了一个翟粉群体。

     回顾自己的习书历程,若要总结,最大的成功处,应该是得益于自己对美的认识。多年来对名人书画的收藏、欣赏,使得自己有了一种自然的对美的倾向。每每书写,没有一个已定的模式,任笔自然挥发,是美是丑都由它,因而写出的书作,没有书奴 之气,看不出学的是哪一家,哪一派,所有的,都是自己的性情通过笔墨在纸上的自然流露。自己也体会到,方法是对了,但离写好,还有一个很大的距离,还需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2018.1.20日晨起有感

                     学书漫谈

 

学书漫谈   学书漫谈

 

学书漫谈

 


我说书法


                                      我说书法

         

                                         ——抱山

        书法,是由写字而成。写不好,是写字。写好了,有了艺术性,才叫书法。

        然而,写字和书法的界限又很难分清。写的好与不好,也没有一个物理的尺度来衡量。

         对于书法的好坏,不同的人群常有不同的看法。我国现有的书法队伍,是官办组织。一般的人认为,官办组织的领导的字,那肯定是好,否则也不会上到这个位置上。是的,这话有一定的合理性,即便就是写的不好,起码也好卖钱。但需要知道的一点是,书法界的领导,一般的都是内行,否则外行怎么来领导内行。但领导的职能,不单纯只是个人写好字,而是要起到组织作用,带领更多的人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书法艺术。

       再谈书法如何才能写好,刚入道的觉得很难,以至难到了不敢写。但往往是越不敢写,就越是写不好。

       其实书法是小道,也就是技法一类的东西属于小道。若要写好,尚需大的方面,或叫大道支撑。何为大道,也就是说修养才是大道。小道易学,而大道难为。小道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载就能搞定,而大道却需一生,甚至一生也未必就能搞定。书法要写好,除了基本的技法外,还必须有气质、风度、学识、精神方面的支撑。一个好的书法家,一定是一个学者,一个睿智的思想家,其气质、风度、学识和修养不与人同。现在很多的所谓的书法家,不读书,不看报,不做学问,不关心国家大事,那他写出的书法,就一定是小家子气。

       书法到了高的层次,写的字不是字,而是书法家本人。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个书法爱好者,写了半辈子书法,什么贴都学习过,什么用笔类的常识,说起来也头头是道,但最后却输给了一个只练习了一年多的一个喜欢书法的人。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后者较前者的学问大,见识广,写书法不受诸多规范的约束,全是凭性情而为之,因而作品能打动人,写的字上升到了精神层次,成为了艺术。

        怎么样才能写好书法,我听一个很有见地的朋友说过,无论写字画画,就随意写画,凡是大多数人说好的,就撕掉,就俗了。这是为什么?问题就出在了多数人。艺术,应该是高深的,不是人人都懂,必定是只有少数人才懂。你写字画画的眼睛,如果总是盯着多数人,来逢迎讨好他们,他们说你的好,你说你的不俗吗?肯定是俗了。

         随意谈,想到哪说哪,为的是自己的习书永远行进在正确的轨道上,以有限的时间,来实现最大的成效。此文所述若有错误处,祈望同道予以指导。

                          2018,1,30上午

                    我说书法

 

                        我说书法

 

                         我说书法

 

                      我说书法

 

                      什么是书法  
                                                   ——抱山


        书法,是写字。但写的字不一定够得上是书法。
       对于书法,人们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若不纠正,自己学,则耽误自己;若教孩子学,则耽误后人。
       写书法的过程,准确地说,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写出的作品,若没有新意,仅仅停留在古人的模式上,纵然写得功力深厚,横平竖直,然毕竟是熟面孔。这样的书作,对于欣赏者来说,味同嚼蜡,很难产生美的享受。
        真正好的书作,当比画高。因为书法较绘画抽象,书法容易让观赏者产生联想,客观上就给了欣赏者联想的余地,也就等于给了欣赏者美的再创造的空间。然,什么样的书作才能达到如此的功能呢?其必须是看起来是书法,但能不当书法读的作品。好的书法可以当诗吟,因为有诗的韵味;可以当乐曲听,因为有乐曲的优美旋律;可以当人生品,因为内涵人生的甘甜和苦涩。
       真正一幅好的书法,当是一种表达,一种倾诉,一种审美。王羲之的〖蘭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怀素的〖自叙帖〗等旷世之作,就很好的说明了这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书法呢?大 凡世界上的事,一般说起来都较容易,但真正要做,却比登天还难。试想若大的一个中国,一个时代,能让行内公认写好字的人,也就是那么三五个,你说难不难?很难!写书法,真要写出个名堂来,一靠天分,二靠努力,或者就是靠命运。但主要是靠前两者,而靠命运的那部分人,大多是职务书家,他们的作品,有的确实是好,但有的却名不符实,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的消失,其作品也就被人们慢慢淡忘了。
       天热难耐,借习书消暑,有此感言记录于纸,意与同道朋友们分享。观点谬误处,还祈求同道指正!
                                                              2017、7、4


2017年07月07日


2017年07月07日

2017年07月07日

2017年07月07日

乡间布衣少头衔,笔有清气蕴书间。

天公若能睁慧眼,定能识得一书仙。
今书兴大发,信笔书联,觉心手双暢似有神助,遂写小诗以记之。书,心迹也!能将心境通过笔墨真实地流露在书间,才算得上是好的书法。小诗所表现的狂意,实則是书家本该具有的自信,若不是这样,就难以写出好的作品来。
                                                                                             ——抱山

2017年06月24日


2017年06月24日


2017年06月24日


2017年06月2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