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得新印 抑旧谱 .韩登安印谱》

(2017-02-09 17:51:10)
分类: 金石篆刻精品博览


得新印 <wbr><wbr>抑旧谱


得新印 <wbr><wbr>抑旧谱



得新印 <wbr><wbr>抑旧谱

得新印 <wbr><wbr>抑旧谱

得新印 <wbr><wbr>抑旧谱


得新印 <wbr><wbr>抑旧谱

得新印 <wbr><wbr>抑旧谱

得新印 <wbr><wbr>抑旧谱

得新印 <wbr><wbr>抑旧谱

得新印 <wbr><wbr>抑旧谱




    初夏曝书,于旧箧中检到苏局仙先生昔者所赐对子一付,内容为“风尘三尺剑,天地一沙鸥。”系集杜少陵句而成。除了这付以外,我还曾经请苏局老写过一联,曰:“时翻架上新印谱,偶到桥边旧茶楼。”今悬挂于域外住所。新印谱者,乃新得旧印谱之谓,非时人新出印谱也。对于好印之人来说,印谱也属收敛之物。我虽然也曾花气力集藏了一小部分,因为读前人多歧亡羊之论,悟集藏一道实难以做到“目送归鸿,手挥五絃。”遂将精力、财力移至旧印和赤牍上。然有时意志薄弱,不能做到目不旁视,遇见心动的印谱也会量力而购,《观妙室藏印》即为其中之一。

    观妙室是原浙江大学创办人邵裴子先生的斋名,因邵氏藏有林皋所治朱文“观妙”一印,故以观妙二字命其所居。邵氏为西泠印社中期社员,收藏玺印且精于鉴别,陈伏庐辑自藏印成《伏庐鉨印》,邵氏即襄其事且序其书,于此可知邵氏眼力之炯。其逝世于一九六八年,生前未能将自藏玺印辑录成谱。林印迷先生与邵氏为忘年交,邵氏过世后曾多次向其女令仪小姐交涉,希望能得到一份邵氏藏印的印拓,历时数年,邵小姐最终以由林先生之师韩登安先生亲自钤拓为交换条件,借出了家中的玺印。遂由韩先生手拓三本,邵小姐、韩先生、林先生各执一册,时在一九七一年。邵、韩两家于文革中屡遭冲撞,藏物星散,故林先生于跋尾有“孤本”之称。此谱连史纸本,共106页,无板框,士林蓝宣纸封面,印章原石朱泥钤盖,下拓边款,反面为空白。全谱收录印章136方,包括了邵氏的藏印及自用印。观此谱可知邵氏自用印多出于胡匊邻、王冰铁、徐星洲、张樾丞、王福庵、武钟临、韩登安、方介堪等人之手,其中胡匊临刻印有14方,王福庵刻印有21方。我得此谱后,即自制函套。因系韩登安先生手拓本且为林先生旧藏,所以便请韩先生弟子郁重今、余正二先生分别在函套与印谱封面题签。郁老今年八十四岁,于题签里未见衰暮气,令晚辈忻喜,余正先生未按我的要求写,知其鼓瑟而歌矣。

    月前,新得天津张金声先生赐刻印章二枚,爰用其一“帆庐”白文钤于谱上,以志喜悦。张先生是神交,只在网络中互通声气,我蛰居域外时,曾于国内某刊物上见其所刊“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一印,以为婉约流利。之后时常观张先生的博客,诵其文,知其简淡,笃志于学。赐刻印章之际张先生颈椎有疾,然仍眷顾朋曹,数易印稿,抱恙奏刀。印寄来后犹言不满前作,将再为治石,则知其为谦冲自抑者。张先生居直沽,言不擅拼音,不知他平日是否常说天津话。我在域外读书时曾有一女友为天津人,讷于言,每次假期返乡,回来后总带一大包麻花给我。因从未听其说过方言,有一次我让她说一回天津话听听,死活不应。吴侬软语要女子说来才觉悦耳,所以我怀疑天津话和苏州话正相反,可能要由男士操其音,方铿锵明朗。在观赏张先生的印章之时,也希望有一天得机会能够听他用天津话来畅谈印事。

                                  小钝记于嘉德2011春拍会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