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2015-11-18 18:51:13)
标签:

转载

分类: 书画篆塑石玉珍宝展会

          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201559。苏州状元博物馆。

    苏州状元博物馆,坐落于苏州市姑苏区钮家巷3号,潘世恩故居内。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钮家巷,古称銮驾巷。现有清代状元、大学士潘世恩故居留馀堂,曾为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行馆。另有凤池园遗址、董氏义庄、真觉庵等古迹。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苏州状元博物馆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苏州状元博物馆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潘世恩宅

        江苏省人民政府二〇〇六年六月公布

        苏州市人民政府二〇〇六年十一月立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潘世恩故居

    潘世恩(1769~1854)字愧堂,号芝轩。清乾隆状元。官至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著有《读史镜古编》等。故居“留馀堂”,人称太傅第。原为康熙顾氏“凤池园”之西部。太平天国时,英王陈玉成曾暂住。现存大厅、鸳鸯厅、纱帽厅等建筑。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苏州状元博物馆原址是苏州状元宰相潘世恩故居,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为古凤池园的一部分。200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市政府于2011年开始对潘世恩故居进行修缮,20138月竣工,耗资四千三百万元。

    潘世恩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是位学术有成的状元宰相。潘世恩一脉,民间习称为“贵潘”,以一状元、八进士、十六举人,成为清代姑苏官绅典型代表,享有“天下无第二家”之誉,是苏州最为显赫的家族。

    博物馆主要介绍了以潘世恩为代表的整个独具特色的姑苏状元群体,展出了与苏州状元文化相关的珍贵文物。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皇清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

    钦赐状元及第

        殿试一甲一名  潘世恩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前言

    姑苏状元,甲冠天下。自隋唐开科取士至清末废除科举的一千三百年间,苏州一地(包括历史上的吴县、长洲、元和、常熟、昭文、昆山、新阳、吴江、震泽、太仓、镇洋)共出文武状元五十馀名。有清一代,苏州科试盛极一方。鼎甲及第者就达二十六名,江苏一半多的状元出自苏州,而全国五分之一的状元来自苏州。苏州状元数量之多、文才之名、家国之义、著声海内,成为中国古代科举史上的一道文化奇观,苏州也因此被誉为“状元之乡”。

    苏州文人士子习儒风盛,举子课业,不废于时。明代文学家归有光云:“吴为人才渊薮,文学之盛,甲于天下。”“天堂”苏州,历来风物雄丽,富庶繁华,水桥巷居,人文清嘉,为读书人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苏州自北宋范仲淹办府学始,兴学育材,开东南风气之先,千百年间,文教滋盛,苏州之学名扬杏坛。古代苏州刻书风行,文化世家多庋藏万卷,以传文道。苏州世家子弟应试科名之能□为人称道。是以姑苏文盛,状元迭出,崇文风尚,至今不衰。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潘世恩故居重修记

    潘世恩  字槐堂  号芝轩  乾隆五十八年状元  官至户部尚书  武英殿大

学士  为当朝一品宰相  潘氏任朝廷高官五十馀载  人称四朝元老

    潘世恩以孝闻名乡里  嘉庆十四年  购得康熙河南巡抚顾汧凤池园西部 

改建成私第  潘氏在此居住十三年  侍奉双亲  丁忧守孝  并博览群书  写成

读史镜古编等著作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赴苏曾寓居于此  故又有英王府之称

  二零零六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数十年来散为民居杂院  因年久失

  使用不当  梁柱锈蚀  墙歪壁闪  险象环生  其抢修解危  迫在眉睫

    为深化苏州名城保护  市委市政府于二零一一年决定实施古建老宅修缮工

  拟对古城区一批历史建筑抢救修复  潘世恩故居被列入该工程试点项目 

工程除对现存中路正厅留馀堂  西路鸳鸯厅  瑛榆仙馆  纱帽厅  思补斋等三

路四进建筑  逐一维护修缮之外  并于宅后修复园林一区  如今潘宅占地二千

六百馀平方米  建筑一千七百馀平方米  前为深庭广厦  恢弘之堂构  后为泉

石花木  清幽之园池  一代名宅  经二百馀年沧桑  重又灿然夺目  光彩照人

苏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为该工程实施之主体  自接受任务以来

  全力以赴  尽心尽责  工程得到文物等部门的指导  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

支持  于今夏八月顺利竣工  前后历时一年有馀  耗资计四千三百馀万元

        苏州市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指挥部  二零一三年八月立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轿厅

    群英蔚起

    步屧园林 诗酒自适

    运用吐纳 风流转佳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状元府第

    文德武功 光昭世业

    雄材盛烈 名盖当时

 

    苏州状元  甲冠天下

    ——苏州古代状元地域分布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状元府第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添筹称庆

        芝轩潘世恩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琴瑟声和

        芝轩潘世恩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钦命广东乡试副主考官兼礼部侍郎钱棨为

    进士

        殿试乙卯恩科探花潘世璜题  皇清乾隆六十年岁次乙卯冬月吉日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姑苏状元甲天下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文教兴盛出状元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御制传胪日诗

    龙虎传胪唱  太和晓日暾  国朝经百载  春榜得三元

    文运风云壮  清时礼乐蕃  载咨申四义  敷奏近千言

    讵止求端楷  所期进谠论  王曾如可继  违弼我心存

        乾隆四十有六年岁次辛丑孟秋穀旦  江苏巡抚臣闵鹗元敬书勒石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重修平江路儒学记

    遂昌郑元祐为文  会籍唐珙书丹 

    进士承事郎平江路总管府经历逯永贞篆额

    维吴有学  肇自范文正公名父子  更宋渡南  而吴之文庙与学宫始大备 

至国家大一统  兴学劝士  累诏郡国  六七十年之间  所在学校  诵声相闻 

顾吴为东南雄藩  学校兴于范文正  宜特盛于东诸侯  然更频年  郡非不大也

  而土力实耗于往时  民非不多也  而资力实罢于昔日  则夫学校之教  礼乐

之文  亦有所不逮也  事稍上闻  于是  庙堂慎选守臣  而燕人吴侯  由彰德

路总管  仍授太中大夫  即拜平江  中书遣使以堂帖赍起  奉玺书得乘馹南下

  用示特恩  侯既至  首谒大成殿  仰见殿脊  势将倾圯  甍桷攲垫  欲压尊

  自圣师以下  彩绘黓剥  窗户栏楯  髹漆旧暗  侯乃惕焉疚心  即裒稽赢

  节冗滥  悉征每岁廪入之畸  度积可敌费  乃鸠工庀材  一新礼殿  并两庑

戟门  自圣师以至从祀诸贤  冕衮圭佩  五采焕发  如日丽天  重建外门 

示文庙  采芹亭  官臣之所戾止也  至是亦一新之  礼殿前旧设乐轩  久撤去

  迫近香案  殊失庙貌深严之意  侯命复之  雄浑沈沉  而庙益以邃密  佥谓

吴学自数年来  支柱庳倾  苟遮目前  率多具文  无教养之实  岂若侯诚悫一

  兴学养士为己任也哉  乃砻石纪辞  以章侯修举废坠之实  谨按  中吴自

泰伯端委以临其民  其后子游生于海虞  乃能北学于圣人之门  风气既开 

者辈出  由其山川之秀不可閟  若夫庠序之教  则尚未大备也  至范文正 

生长北方  及归典乡郡  深惟桑梓之故  莫先学校之教  由是大兴吴学  今宋

社已墟  而学宫成于公父子者  迄今不坠  虽其间张弛有时不同  然更久而愈

益严重  则以公父子里橹室  今侯扬历中外  而以才望  为吴守臣  其洁

白之操  岂弟之政  要其心不以文正自期待者  固不能若是也  因纪侯修学之

  而侯之德美  因牵连得书  谨记

        至正五年岁乙酉十二月既望

        教授朱梓瑞  学正葛叔英  学录王璋  直学彭廷玉  王庸

        司吏曹世英  陈天富  立石

        董工府吏翟□  天台卢起潜镌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国朝苏州府儒学教授题名碑记

    光绪戊子夏五  吴梅心同年  履刚权苏州府儒学教授  越月  以题名碑来

徵余记  且曰碑立五十年  今续之  履刚之前  凡五十三人  履刚所知者 

人耳  府志有传者三人  曰程邑  俞昌言  张镜淐  无传而知之者三人  浦起

龙以古今文选  欧阳泉以点勘记  王佩兰则以归愚先生石刻也  素识者傅方杜

三进士  其弗知者  四十四人  后来者视履刚  犹履刚之视四十四人  是可惧

  子盍文我石  俾履刚亦得藉以传乎运  读其书  悚然曰  传否在人自为

吾文乌足传君哉  而君顾敦促不已  噫嘻  君之望  切矣  忍却诸夫  古今人

品不一  上者  千古之人    一世之人    一国之人  又次  一邑一乡之

  人固不可一概论也  苏学首安定先生  千古之人也  继此若宋王逢  朱长

  明黎扩  钱德洪诸先生  一世之人也  他如□衣创立题名碑  陈琦缭垣道

山亭  一节之美  艺苑艳称  未始非一国之人也  即彼四十四人中  如嘉定陆

  语燕莲尝接  其言论卓然不群  推之馀人  久暂虽殊  身名俱泰  其乡邑

后进  称道弗衰  可知乌得以君未知而少之  况君所为  固早有可传者  君少

负经世志  从先君游  先君器之  咸丰庚申  粤贼陷吾郡  君倾家倡集义旅 

效陆复斋保聚法  锄奸民  绝内应  堰水遏贼舟  完我禾稼  支拄年馀  志不

少挫  当是时  君义声振  合郡郡县  倚以为重  隐然一国之人矣  贼平口不

言劳  韬笔赴试如故  然南北应举十三次  累荐未售  仅由优贡充镶黄旗官 

学汉教习期满  以教职用  尝摄震泽学篆  解组后  笔耕佐甘旨  今奉母就养

南园  共职外  惟闭门课子  以书声娱亲  志若不欲别有建树  □为一世之人

也者  然君少承庭训  私淑里中焦徵君  以上溯当湖  中年负笈兴化刘先生之

  喜诵杨园遗书  而攻苦食淡  雅近安定  一旦适践此席  岂非其精神志趣

有以感召之哉  使得久于其任  裨益庠序必多  即瓜代以归  融融一室 

明正学  业与年进  以企千古之人  不难而何泯灭无闻之  是惧欤  然则是碑之续  自为异时修志者计耳  君何藉焉  而于吾文又何藉焉

        光绪戊子夏六月  华亭顾□撰  元和陆润庠书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苏州状元留痕

    文星阁  祖孙状元  文运鼎昌

    三元坊  时景易迁  名留遗响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苏州状元墓葬

    申时行墓  瑰伟宏阔  明墓典样

     沅墓  纕蘅归处  珍异琳琅

    翁同龢墓  鹁鸽峰下  古柏雄苍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苏州状元名录(唐宋明)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苏州状元名录(清)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长洲归氏——天下状元第一家

    苏州望族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显著成绩,在唐代已有端倪。自唐懿宗咸通十年(869)起,长洲归氏家族中,归仁绍、归仁泽、归黯、归佾、归系五人先后中状元,考中进士的先后有归崇敬、归登、归荣、归仁晦、归仁翰、归仁业等十人,长洲归氏在科举场上取得的巨大荣耀,在历史上甚为罕见,体现出归氏这一书香门第渊博深厚的家学传统。

 

    武行天下——苏州历代武状元

    苏州状元以文气著称,符号典型江南人的文化气韵。但在这种历史风尚中,亦不乏勇武之士。此之谓姑苏文才武略之大备。苏州状元中,以武略鼎甲者,几乎占了状元总数的百分之十,他们分别是宋代的朱起宗、林、周虎、刘必成,明代的陈大猷。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状元世家——苏州状元亲属关系

    古时苏州寻常世家,多因科甲而兴,因而把读书习儒、应试入仕作为培养子弟的一贯传统。家族内举人、进士次第而出。在这样的家族中,相对来说,更易出状元,而一旦出一位状元,则更成了激励子姓、亲眷面壁苦读的楷模。苏州状元中的“父子状元”、“兄弟状元”(长洲归氏),“祖孙状元”(彭定求、彭启丰,陆肯堂、陆润庠),“叔侄状元”(翁同龢、翁曾源,吴廷琛、吴钟骏),“翁婿状元”(陆润庠、洪钧)等族内连番鼎甲的现象,是苏州科举史上;流传下来的奇谈。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状元蝉联——苏州状元连科折桂

    在三年一次的科举殿试中,苏州文人常常连科折桂,尤其在清代康乾盛世之际,这一现象之鼎盛,几乎令他乡望尘莫及。苏州状元多次蝉联,这既是苏州文人科试甲冠天下的集中体现,也是苏州古代文教兴盛的历史侧影。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苏州状元府第

    彩衣堂外瓶庐隐——翁同龢

    家门鼎贵淡名利——彭定求祖孙

    悬桥巷里状元居——洪钧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苏州状元府第

    旧时相府堂前燕——申时行

    了却仕宦归药圃——文震孟

    凤池园内写沧痕——潘世恩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当年苏州繁华景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半桌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状元亲缘

    苏州状元多出于书香门第,或父子、或兄弟、或祖孙、或叔侄,牵亲带眷。父子状元,有唐代长洲归仁泽与归黯;兄弟状元,有唐代长洲归仁绍与归仁泽,归佾与归系;祖孙状元,有清代长洲彭定求与彭启丰;叔侄状元,有清末常熟翁同龢与翁曾源。嘉庆十三年戊辰科状元吴廷琛与道光十二年壬辰科状元吴钟骏是亲眷。同治十三年甲戌科状元陆润庠是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状元陆肯堂的第七世孙。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惬胜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鸳鸯厅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笃志经学

    香生兰砌 争迎宾客集三千

    瑞绕萱堂 共卜春秋绵百二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笃志经学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以德传家 诗书衍泽

    于飞叶吉 琴瑟声和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座椅茶几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慈竹春晖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润色鸿业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恭祝大庠彦殷翁家老夫子九旬荣寿

    笃行老宿

        诰授翰林院编修散馆改任户部主事潘世璜拜题

        皇清八年岁次戊子仲月中浣吉日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文元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钦命大主考 经筵讲官吏部左侍郎金士松

        文渊阁校理右春坊右赞善钱樾为

    文元

        恩科乡试中式三十四名举人曾棠立

        皇清嘉庆元年岁次丙辰仲春月中浣穀旦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言泉秋水 词峰夏云

    华藻金章 素质玉洁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枫叶芦花并容舟  烟波江上使人愁

    劝君更尽一杯酒  昨日少年今白头

    咱家板桥  道人是也  我先世元和公公  流落人间  教歌度曲  我如今也

谱得道情十首  无非唤醒痴聋  销除烦恼  每到山青水绿之处  聊以自遣自歌

若遇争名夺利之场  正好觉人觉世  有济南子弟朱氏文震  字青雷  索予书

  以当一笑

    老渔翁  一钓竿  靠山崖  傍水湾

    扁舟来往无牵绊  沙鸥点点清波远

    荻港萧萧白昼寒  高歌一曲斜阳晚

    一霎时波摇金影  蓦抬头月上东山

        江琛

 

    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  皆至此士人  多有尊老  皆即分布  令知足下远惠

  至省足下别疏  具彼山川诸奇  扬雄蜀都  左太冲三都  殊为不备  悉彼

故为多奇  益令其游目意足也  可得果当告卿  求迎少人足耳  至时示意 

此期真  以日为岁  想足下镇彼土  未有动理耳  要欲及卿在彼  登汶领峨眉

而旋  实不朽之盛事  但言此心  驰于彼矣  彼盐井火井皆有  示足下目见

不为欲广异闻  具示龙保等平安也  谢之迟见  卿舅可耳  杨守敬

 

    晋太原中武陵人  捕鱼为业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

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  欲穷其林 

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 

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

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矣

        郁昆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君真高士  时称古人  励志守常  读书砥行  无偏无党  不激不随  言物

行恒  声律身度  居然名士  复为清卿  行本无瑕  心同止水  松柏独秀 

石弥坚  离垢先生  安素处士  度身量腹  味道守真  李秉清勤  陈宠周密

有为即守  立德立言  卓尔不群  飘然不滞  轩轩霞举  朗朗山行  一班豹采

  百斛龙文  丝绣平原  金铸范蠡  画是栋梁之重器  莫头角之峥嵘  笔下三

千之牍  胸中十万之兵  国士无双之誉  绮才第一之称

        梁耀枢

 

    阮公虽沦迹  识密鉴亦洞  沈埋似照醉  寓辞类托讽

    长啸若怀人  越礼自惊众  物故不可论  途穷能无恸

    中散不偶世  本自餐霞人  形解默验仙  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  寻山洽隐沦  鸾翮有时铩  龙性谁能驯

    刘伶善闭关  怀清灭闻见  鼓钟不足欢  荣色岂能眩

    韬精日沈饮  谁知非荒宴  颂酒虽短章  深衷此自见

    仲容青云器  实禀生民秀  达音何用深  识微在金奏

    郭弈已心醉  山公非虚觏  屡荐不入官  一麾乃出守

    向秀甘淡薄  深心托毫素  探道好渊源  观书鄙章句

    交吕既鸿轩  攀嵇亦凤举  流连河里游  恻怆山阳赋

        时在甲戌立冬前二日

        录颜延年五君咏五章于汉皋书塾之愿学轩以应梓侪大兄大人正捥

        陆润庠

 

    惟西域之灵鸟  挺自然之奇姿  体金精之妙质  含火德之明辉  性解慧而

能言  才聪明以识机  故其出游  高峻栖跱幽深飞  不妄集  翔必择林  绀趾

丹嘴  绿衣翠衿  采采丽容  交交好音  虽同于羽毛  固殊志而异心  配鸾凤

而等美焉  比得于众禽  于是羡西方之远扬  委灵表之可嘉  命虞人于陇坻 

招伯益于流沙  跨昆仑而播弋  冠云霓而张罗  虽网维之备设  终一目之所加

        甲戌菊秋月下浣  书为梓侪仁兄大人雅属  仲渊翁曾源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明代苏州状元图考


[转载]苏州状元博物馆(上)
    明清科举考试  状元产生程序示意图

    童生(凡应试者,不论年龄,均称童生)—→

    童试(在地方举行,合格者称生员,第一名称案首)—→

    乡试(在省城举行,合格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京城举行,合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京城举行,合格者称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状元  一甲第一名

    榜眼  一甲第二名

    探花  一甲第三名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