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徐渭《酬字堂记》

标签:
转载 |
分类: 读诗赏书学习经典 |
李开周先生有一篇博文,名为《徐渭的稿费和他的房子》,写得很生动,就抄一段在这里。
徐渭是明朝人,在杭州一衙门当师爷,替领导写过一篇《镇海楼记》,领导谢他纹银220两。现在那篇《镇海楼记》收录在中华书局1999年四册版《徐渭集》的第611页到612页,您可以去数一数,统共766个字,不计标点的话(古人写文章本来没有标点),才647个字。也就是说,徐渭一个字的稿费是白银三钱四分。
对于写一篇文章挣220两银子这件事,徐渭在回忆录里提过(参见《徐文长三集》卷23,酬字堂记),但是他没说这件事发生在哪一年。他死后半个世纪,另一位文人张岱作了考证,说这件事发生在嘉靖三十六年(参见《西湖梦寻》卷5,镇海楼)。不过按照徐渭老乡、绍兴学者盛鸿郎先生的研究,徐渭直到嘉靖四十年才写了《镇海楼记》(参见盛鸿郎:《徐渭年谱》),换言之,这件事实际上发生于嘉靖四十年。嘉靖四十年,江南米价在每石8钱左右(参见《明世宗实录》卷456、卷481中所载江南各地米价)。又据左光明先生《中国度量衡考》第260页所载明代量器,当时一石有96公升,装米160斤。160斤米卖8钱银子,说明一斤米只卖0.05钱银子,而现在一斤普通大米要卖到两块钱,进而说明一钱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40元。如前所述,徐渭写《镇海楼记》,一个字的稿费是白银三钱四分,折合人民币136元。
总之,徐渭写了一篇647个字的《镇海楼记》,得到稿费八万八千元。自己又凑上八万八千元(共计17万6千元),买了一套占地十亩的别墅,有屋二十有二间,有小池二个,养鱼种荷。空地种有树木、竹,以枸杞作护栏。其中堂屋,命名为“酬字堂”,还为此而写了篇《酬字堂记》,其得意之情,溢乎字里行间。
徐渭的《酬字堂记》,为穷酸文人挣了些许颜面。
现在不少人说徐渭的书法如何如何高妙,好在哪里?其实没有人说得清。据说徐渭对自己的书法很自负,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徐渭文章和画最出名,却排在最后。其实正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字拿不出手,才把书法排到了第一位。徐渭的这层意思,实在是“妙处难与君说”,要你自己去领会。明清时期的我国书法已经发展到了“宫阁体”这一阶段,徐渭的书法是上不了台面的。徐渭写了《镇海楼记》的文章,书法却不曾毛遂自荐,也可为证。他在《奉答少保公书三》中写道:“听说准备刻《镇海楼记》的碑石已经到了,我觉得我的友人府学生张道的书法精劲,近来没有人可与他比,请他来写碑,正是合适的人选。他的一张早期写给友人的书作一卷附上,供您参考。其实现在写得比以前好多了。张道为人端正谨慎,我在这里向您推荐,他是不知道的。他在写碑后也不会提什么要求。写碑事关金石之传,关系非同小可。如果杨山人不来,除了张道就找不出第二人来,请您考虑决定吧。如果您决定由他来写,只要通知绍兴府学告诉他过来就行,是很方便的。”(原文在《徐渭集》卷十六)
最后《镇海楼记》有没有请这位张道先生书写,不得而知。即使写了,被徐渭这么一说,润笔费自然也大打折扣。徐渭推荐张道写自己的得意之作《镇海楼记》,可见他对张道的书法是真诚的佩服,张道的书法肯定比徐渭好得多。但后来的现实是:徐渭粗头乱服的书法被吹捧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而张道却早就被人遗忘。一个人在历史上传与不传,机遇是很关键的,要是徐渭死后六年不曾遇上袁宏道,或许与张道也没有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