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的几枚近代篆刻名家的印章》
标签:
杂谈 |
分类: 金石篆刻精品博览 |
收藏的几枚近代篆刻名家的印章
2011-12-13
02:06:08|
陈巨来
(1904-1984),原名斝,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墒斋,别署安持,安持老人、牟道人、石鹤居士,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乍浦镇人。寓居上海人。20世纪我国杰出的篆刻家,著名书画家、诗人,其篆刻被人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又因《安持人物琐忆》一书,被誉为民国掌故专家。
他自言平生刻印不下三万方,全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都请他刻制元朱文考藏印,当代书画大家张大千、溥心畲、吴湖帆、叶恭绰、冯超然、张伯驹、谢稚柳等用印。
“元朱文”造诣尤深陈巨来精于治印,并以篆刻闻名于世。他的治印承继秦汉,大气磅礴,而在“元朱文”上更是得心应手,造诣尤深。特别是自好友张大千在香港为其辑定印行《安持精舍印存》后,陈巨来篆刻艺术蜚声海内外,其作品得到金石收藏家的珍视。
在艺术市场上,陈巨来的作品较多,仅印章大约有3万方之多。他的刻章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不错的市场行情,当时《陈巨来(确斋)印例》中挂单的价格较高,“石章每字二万元,牙章加半(款识二字为度,逾此每字须作一万元计)指明作元朱文加倍(至九字再加半),殳篆、鸟篆加倍,螭文腊封同字例,立索另议,劣石不应”。例前有陈巨来亲笔墨书小字二行,曰:“三十七年三月十五日起视此例作拾倍计算。巨来识”。
邓散木
陈曼生,本名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
陈曼生,本名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老曼、曼寿、曼公、别称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为“西泠八家”之一,著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集》、《种榆仙馆印谱》、《桑连理馆集》等,艺名昭显。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也颇具文人的多愁与敏感,其“桑连理馆”的来历就是因为他在厅事西侧发现了一株连理桑,众皆认为是大吉之兆,由想“”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句,乃改其斋为“桑连理馆”,由此曼生之风情可见一斑。
陈曼生以“阿曼陀室”的壶底印章推动了整个紫砂历史的更新与发展。陈曼生自己不光设计、监制了许多传世的紫砂壶样,他还亲自制作、篆刻了一些精彩的壶艺绝品。不仅让操练了一生的金石书法大放异彩,也圆了亲做文人紫砂壶之梦。中国紫砂史不会忘记一个名为"阿曼陀室"四方印章所留下的那四个价值连城的汉字,在短短的几年里,他写下大量的壶铭,不仅文切意远、简约生动,还具有切茶、切水、切壶等特点。曼生融入多种情感于紫砂壶,从而设计创造出有鲜活生命的千古佳作——文人曼生壶,从而让陈曼生成为万人仰慕的古今紫砂第一人——壶之尊圣陈曼生。
王大忻(1869-1925),近代篆刻家。字冠山,号冰铁,斋名冰

加载中…